分享

为什么林徽因设计的吉林西站被称为中国最文艺的火车站?

 牛津小屋 2017-10-22

诚邀,要说道民国最出名的女神之一,不得不提到林徽因,她不光长相清新脱俗,美丽惊人,而且还是集建筑师、作家、诗人、书法绘画才能与一身的传奇女子,那么,如此著名的民国奇女子给吉林设计了一个吉林西站被称为中国最文艺的火车站,究竟为何获此称赞呢,今天就给大家详细讲一下。

有人说这是中国最文艺的火车站,还有人说这个火车站关于爱情......

当然还有很多人不知道,这个建筑出自一代才女林徽因之手。

吉林西站,过去叫做黄旗屯站,由林徽因设计、梁思成审定,建成于1928年,是东北第一条中国人自建铁路的火车站。

曾用名吉海铁路总站、八百垅站、黄旗屯站,1985年改名为吉林西站。吉林西站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林徽因最具代表性的建筑设计。

当它出现在你眼前时,你会觉得百年岁月真是一个好东西,留下的时间痕迹足够让你欣赏它岁月积淀的美丽。

吉林西站是一座大型哥特式尖屋顶建筑,占地面积897平方米。

车站主体建筑是方石结构,屋顶为折型木结构,外挂琉璃瓦,室内有壁画装饰。钟塔尖离地面高度为29米,塔内有螺旋型木制阶梯,登上塔顶可俯视四方。站舍坐北朝南,造型如雄狮伏卧,狮尾被巧妙地设计成钟塔。

后来,吉林火车站重修,吉林西站被重新启用,分载部分客流。无论你何时,静静看着她,仿佛在同那个年代对话。

独特的外形,艳丽的色彩,无不向人们转述着那个时代的瑰丽,吉林人感谢林徽因如此瑰美的设计构想...

这是办公区域走廊的地砖,这些彩砖是当初建站时铺设的,历经80余年,仍是花纹清晰、砖面少有破损。其质量之耐久,工艺之考究,都让人惊叹。 

内部房间的木围墙、走廊的水磨石围墙,都保存得完好无损,让整个车站的历史气息愈发浓厚。如此高质量的建筑,在整个近代中国建筑史上都极为罕见。

当年,火车站采取地热供暖,火源利用壁炉提供,壁炉还可以成为贵宾候车室的装饰,与整体欧式哥特式建筑风格还相得益彰。林徽因才女之构思,让人叹为观止。

另外,窗户和门、连门上的铁把手和把手上小坠儿都还在。

精致的外部造型,与内部时至今日接近一百年的地热系统,走廊地转的耐用与星星点点的斑驳似乎都在齐声诉说设计者夫妇那浪漫、婉约的爱国情怀。

历史的遗迹往往给人以沧桑的触感,而吉林西站无论大雪过后的初晴,还是夏日微风拂过的清晨都爽朗的屹立在那里,上百年来亦如吉林人民的豪放和真诚。

想到梁才子与林佳人就不由得想再去一次吉林西站,文人爱国开始的地方,乡土上历史的印迹。

“吉海铁路总站”建站初期的老照片。

上个世纪80年代至今,内陆及港台多部民国、抗战时期的影视剧以吉林西站站舍作为外景地,先后有刘松仁、刘德华、吴倩莲、吴剑豪、刘晓庆、方舒、牛振华、侯天来、潘长江等影视明星以及导演专程到吉林拍摄。为何能吸引如此多的明星千里迢迢来吉林西站取景,可想吉林西站是有多文艺,多美好了。

由刘德华、吴倩莲主演的影片《天若有情III 烽火佳人》剧照场景 在吉林西站拍摄。

由张东健、仲村亨主演的韩国电影《2009失去的记忆》也用吉林西站为外景。

影片《少年阿虎》中作为东三省一座火车站出现。

现在的吉林西站,只做货运之用——分享给世界各地没来看过它的人,一起来领略它的百年芳华。

独具魅力的吉林西站

——转载自朱殿飞的新浪博客

吉林西客站是由我国著名建筑学家林徽因设计的,这进一步印证了她的不平凡。由于她的规模不能满足现代的铁路运输需要,吉林的主要客运主要在吉林站,很长一段时间吉林西客站是落莫的,不被大家关注。

2009年9月,因长吉城际铁路建设和吉图珲客运专线建设的需要,吉林站新站舍建设工程及站前广场改造工程于2009年9月1日开工,吉林西客站又承担了吉林站约一半的客运业务。很长时间一度落莫的吉林西客站再一次走进大众的视野。

2014年10月14日,中央电视台新闻中心官方微博“央视新闻”发布了一则信息,央视新闻评选出了中国最文艺的九个火车站,其中吉林西客站以端庄典雅的哥特外景成为了其中一个。

吉林西客站是一座大型哥特式尖屋顶建筑,坐北朝南,占地面积897平方米。

车站主体建筑是砖石结构,呈古朴的砖红色。

屋顶为折型木结构,是古典主义时期的“孟莎顶”造型。

外挂琉璃瓦,室内有壁画装饰,黄色宽大的门廊。

站舍造型如雄狮伏卧,狮尾被巧妙地设计成钟塔,呈爱奥尼柱廊塔楼风格。

钟塔尖离地面高度为29米,塔尖塑有飞利浦旋轮。塔内有螺旋型木制阶梯,登上塔顶可俯视四方。

白色的烟囱和黄色的宽大门廊,墙角参差的方形花岗岩石块,门外高高的基座台阶,整个建筑比例匀称,构图精致,带有典型的“折衷主义”风格。

吉林西客站的屋顶是琉璃瓦,候车室地面是具有中国传统图案的地面铺装。

楼外通风口用“寿”字形图案的铁箅子作为装饰。

从装饰性的构件上可以看出中西结合的建筑风格。吉林西站整座建筑造型奇特,形态端庄,寓意不凡。

站内的装饰考究,室内有壁画装饰:

(1)站内屋顶

(2)车站地热

(3)钟楼外观

(4)钟楼内室

(5)地面瓷砖

(6)花岗岩大门

吉林西客站由中国著名建筑学家林徽因设计,林徽因的丈夫、著名建筑设计大师梁思成为审定者。结合吉林西客站的建筑风格和林徽因的历史活动时间上看,这应该是林徽因的第一个建筑作品。也是梁思成先生参与的第一个建筑作品。她表现了林徽因的个人建筑思潮,也是中国近代建筑的典范。出自大家手笔的吉林西客站,她一定有一段的不平凡的身世。查阅了吉林市地方志后才知道吉林西客站是东北人民抗击日本侵略者的产物。

1904年日俄战争后,俄国战败,日本取代俄国攫取了中东铁路支线长春至大连的铁路及附属地,并称为南满铁路。1906年日本成立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简称“满铁”)。“满铁”为进一步掠夺我国东北资源,于1907年4月强迫清政府与之签订《新奉·吉长铁路协约》,在东北修筑铁路,并强行控制路权。

为了摆脱日本的控制,从1922年开始,奉系军阀张作霖制订了修筑纵贯东北三省的铁路东、西干线计划。1927年9月,奉天(现沈阳)至海龙的铁路竣工并通车。1927年6月,在时任吉林省省长兼督军的张作相主持下,开始修筑吉林至海龙的铁路。1928年5月吉海铁路建成并通车。吉海铁路开工的第二年开始修建吉林西客站,建成初期为吉海铁路总站,后改称八百垅站、黄旗屯站。1928年,吉林西客站的站舍及票房建成,1929年建钟塔,1930年建塔亭。新中国成立后铁路部门于1959年和1985年对吉林西站的屋架结构进行了修改,1985年改名为吉林西站。

从这段曲折的历史和吉林西站的建筑风格来看,这是林徽因和梁思成在通过建筑表达对殖民主义的反抗和爱国情感的抒发。由于吉林西站历史地位的特殊性和唯一性,确立了她在中国建筑史上的地位和价值。作为站舍建筑,她独具魅力,在国内是独一无二的。作为中西合璧的建筑物,它既富含中国传统建筑的底蕴,又有西方现代建筑的风格,堪称我国近代建筑史上的杰作之一。这就不难理解央视新闻把吉林西客站评为中国最文艺的九个火车站之一了。

改革开放以来,吉林西客站其特有的历史文化价值被人们发现和认识,众多海内外影视剧组将之作为外景地,为影片取景。刘德华、吴倩莲主演的电影《烽火佳人——天若有情3》于1993年-1994年在吉林市拍摄,吉林西客站在影片中承载了当日战争年代武汉的文化风貌,展示了吉林西站悠久的历史和建筑风格,再现了百年老站的风采。1992年,吉林市人民政府将“吉海铁路总站旧址”列为重点保护单位,并对其周边环境精心规划,建成上世纪二三十年代风格的历史街区,与总站旧址历史背景相衬。

 

我放几张图大家看看。找茬,A与B


上为济南火车站,下位吉林火车站

。。。。。。。


上为济南火车站,下为吉林火车站

。。。。。

好了,各两张图片,谁抄袭谁不用解释吧,济南火车站建于1900年左右,德国鬼子设计建造的,可惜济南站拆了,现在济南站周边还有上世纪初的几栋小别墅。

现在突然看到吉林火车站了,就想起济南火车站了,是不是抄袭不重要了,但要尊重历史。吉林火车站是什么时候建的?

感谢吉林火车站,让我们有所怀念。

最后来一张。

 

看来没有人知道么,林徽因这个火车站是济南老火车站的盗版,只模仿了大致,细节上相差的的太多,这个充其量只能是买家秀。济南老火车站当时号称远东第一站,由德国著名设计师菲舍尔设计,可惜被济南某一任市长下令拆除了。济南老火车站还在的时候,哈佛大学出版的旅游指南里把她列为东亚必去的景点之一!

 
 

这座北国小站见证了林徽因与梁思成的美好爱情,同时,这个车站还和许多感情故事有关。

因为爱情,所以美好;因为才女,所以文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