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细菌也能养对虾?几名大学生为养虾出新招,结果已在国外权威期刊发表】

 倪文彬 2017-10-22

“经过一年多的努力,我们细菌养虾项目终于实现了规模化养殖。”谈及很多人想都不敢想的细菌养虾研究项目时,浙江海洋大学大二学生严海俊同学难掩兴奋之情。在克服重重困难之后,他和他的创业团队打开了“对虾养殖”的一扇“新窗户”。


通过努力,团队发现了最适宜菌生长的碳氮比,得到稳定的絮凝体,实现了小面积的细菌养虾。但是小面积养殖成功并不代表大面积养殖也成立,于是他们通过指导老师,与浙江广丰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取得联系,在该公司租了两个半亩池子进行试验。3个月后,第一批规模化养殖的对虾成功上市并出售。


据了解,目前,这个研究团队总共有7名学生成员和1名指导老师。“我们申报了国家级创新项目,并且正在申请菌项养殖的专利,通过对接市场,与对虾养殖场签署了技术服务协议,让更多地养殖户在该技术中受益。”严海俊对该技术的市场前景充满信心。


细菌也能养对虾?几名大学生为养虾出新招,结果已在国外权威期刊发表

细菌也能养对虾?几名大学生为养虾出新招,结果已在国外权威期刊发表


1、传统养殖到菌相养殖的改变


传统养殖南美白对虾有着高成本,规模大导致水质污染的情况;另外,对于传统的藻相水系养殖,藻类会过度生长,也造成环境的污染,并且对虾的发病率也很高。


而高阳老师这个团队用的菌相水系养殖,是用细菌来养虾,而且大大降低了南美白对虾的发病率,形成环境友好型养殖环境。

2 、实验怎么做


那么实验用的菌种来自于哪里呢?

为了得到纯品的枯草芽孢杆菌,研究团队借用浙江广丰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的商品化枯草芽孢杆菌,在室内用大塑料桶完成扩种过程。



而絮凝体的形成过程也是很方便的。

首先 ,在室内用大塑料桶完成枯草芽孢杆菌的扩种过程。

其次 ,向养殖池水中投放已经扩种完成的枯草芽孢杆菌,并每天投放一定比例的红糖作为碳源,同时用增氧机溶氧,直至养殖池内出现大量生物絮凝体。

最后 ,养殖池内的絮凝体作为对虾的饵料被吃掉,在净化水质的同时实现饲料蛋白的二次利用。


3、关于养殖厂


经过努力,研究团队借用了浙江广丰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的两个对虾养殖池合计一亩地。一个池子使用传统藻相水系养殖方式,一个池子使用菌相水系养殖方式。


每半亩池子放10万尾虾苗,在养殖15天之后,藻相水系养殖池内捞出的死亡虾苗为32%,投入是饲料一共为1.2吨,三个月后投入的饲料总值为9.8吨。之后捕捞整池的南美白对虾,产量一共为2234斤。


而菌相水系养殖池内捞出的死亡虾苗为6%,投入是饲料一共为1.04吨 三个月后投入的饲料总值为8.2吨。三个月之后将所有南美白对虾捕捞出来,总产量为3196斤。综上所述,对比两种方式养殖南美白对虾的产量,传统的藻相水系的方法半亩的产量为2234斤,本团队的养殖模式,产量为3196斤,不难看出两种模式亩产相差了近2000斤。


SOD、MDA、CAT、GSH是显示南美白对虾体内免疫水平的标志性物质,其中,SOD、CAT、GSH在一定水平内含量的升高意味着 免疫力的提高 。研究团队将养殖15的对虾带回浙江海洋大学水产实验室对上述几种酶的活性做了测试,实验结果显示 对虾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过氧化氢酶(CAT)活性以及GSH活性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同时,研究团队经常会去养殖厂检测两个养殖池的水质,每次测得的C/N比、枯草芽孢杆菌的数量、Ph、氨氮含量,使用菌相养殖技术养殖后的南美白对虾的各项比例数量都符合南美白对虾的成长,且实际测得的各项指标都与理论 相一致


菌相水系养殖方式,不仅产量增加了,而且前期投入的虾苗成活率也大大提高了,可见这样的养殖模式,病害率便能够大大降低了,并且异养菌能够结合残饵,这样也就节约了饲料成本。因此,综合考虑,菌相养殖这个新技术在南美白对虾上有很大的推广价值。


4 、应用前景与展望


这个养殖模式有以下 优点:

(1)对虾产量大幅度提高;

(2)提高了饲料的利用率,降低了整体的养殖成本;

(3)提高对虾免疫酶活性,氨氮比例降低,对虾的病害发生率降低从而改善水质,形成环境友好型的养殖社会。

但也有以下 缺点: 前期形成稳定的絮凝团难度较大。


总之,这项技术在南美白对虾的应用上,效果非常明显,可大大降低养殖成本,增加养殖户的收益,拥有非常广阔的市场前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