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位食客眼中的牛扣·铁板烧

 微微传奇 2017-10-22



                                                                                                                                       

 潍坊吃喝玩乐最美约会攻略之-----爱上铁板烧~~~~~~爱上与你零距离的安全感


前言


14年创建CHO俱乐部,她就是我们的成员,前两天在她店里吃的畅快淋漓,忍不住写一写这篇关于铁板烧美食文化的小文,以便各位食客参考。两年时光,她不再是一个人,我欣慰的感叹一句:说好的陪我单身呢?你咋说溜就溜了...



目标:扣 铁板烧

坐标:潍坊奎文区万达广场三楼 (北边扶梯旁)

TEL:0536-8957111


忙碌的工作让我早已忘记了女孩子该有的浪漫生活,还好,我决定去的地方都必须有品位有格调,以此来弥补错过的约会和美味。

坚守原则又对自己高要求的摩羯座,恰好又是五号人格,很难有什么事可以让我为之疯狂,但对喜欢的东西我会默默的重复对待,并充分了解它,发自内心去感受它,正如一顿这样的午餐或晚餐,美美去享受它自由的旋律和零距离的安全感


我想没有几家餐厅会倾其重金如此严苛了,这样用几百万打造的感觉在南方还有一家,所有的桌椅、装饰品、酒柜之类都是从上海专门设计定制的,每一个细节都如此认真又不多余,对于同样严苛的我来说这里简直都是艺术品,包括美食和如此人性化的服务。


认真查阅了关于铁板烧的历史,跟大家分享一下。


铁板烧起源于远古石板烧烤,原是海边鱼民偶食了用来架篝火板石上的动物肉块,发现其味道比直接在火上烧出来的好吃,又干净。没有烧味还保留了原料本身的水份,加上盐后食之味更香,固被保留下来。


随着时代的变迁,被宫庭、皇室引入,它是西餐的先驱,十九世纪传入亚洲,在韩国风行。后被睿智的日本料理厨师加以改进,将它从厨房里搬到厅面做明档料理并逐渐发扬光大。二十世纪中期,盛行日本、台湾、香港及东南亚各地,同世纪八十年代传入中国上海


现在大家所了解的料理基本上都是在厨房或旁边,将食品与菜肴制作完整后、再拿去给客人享用。这种传统的制作方法、会让那些喜好烧菜的食客们在心中产生质疑与不同程度的猜测。这些菜肴或食品是怎样加工出来的呢?里面都了些什么调味与烫汁?原料是否新鲜?是否洗涤干净?是用怎样的程序进行加工的?大约需要烧制多少时间呢?


铁板席前料理,就是将厨房与餐桌进行改革,把厨房内的灶具搬到厅面与包厢、把餐桌与鼎具合二为一。而最原始的铁板烧则是方型铁板与木制台面相接合的简易造型,这种台面是三边有桌面供客人用餐使用、一边没有台面便于厨师现场操作。


铁板下方有炉子加热,厨师当着客人面烧制每一道菜肴和食品。厨师食客面对面、同台合作。厨师在烧菜的过程中每一个小动作、都难逃客人法眼、眼见为净、吃的放心。边用餐边欣赏大厨们的精彩厨艺、刀叉等用具表演杂耍的真功夫。甚至食客还可以即兴上台操作,按自己的意愿为家人和朋友献技。


如此这般,就增加了烹饪的透明度和亲切感,使用餐变成了一种增进交流、培养情趣的方式;此种料理又是分餐制,让客人真正体会到“以客为尊”的至高服务。可谓是一种做法独特、堪称一绝的食文化。



如果我是男生,我会带我美丽的姑娘去感受它的快乐和健康美味,如果我是BOSS(小BOSS哈哈),我会带我的亲朋好友、兄弟姐妹们去嘚瑟一把,比如(偶亲自做的):


民以食为天,看看这精彩绝伦的天空吧(下期一一介绍食材,我想你们需要一个菜单,哈哈):











哇偶,别说你禁得住诱惑,我不信;别说你就爱练摊撸串,会找不到女朋友的;别说随便什么都行,随便的人你要吗?这么好的季节(长发、长腿、红唇...脑补去),想开点,约起来吧!!!


生日趴、庆功宴、求婚、牛逼的各种群聚会......,一百七十多个位子,随便你包,男女厨师随你选,还有节目表演。咱潍坊的餐厅也是没谁了,前段时间在杭州的泰国餐厅里,面对飙着一口流利英文的菲律宾女经理,还是更喜欢咱们的大潍坊,毕竟他(她)懂你的快乐。







写过很多不同题材的文,其实我们要的只是简单、真实和美。生活的五味杂陈没有那么不堪,你想要的快乐也没有那么难得。不管是一个人还是两个人,你不去用心感受就得不到精致的生活。精致如女人的面容男人的心胸,你像厨师们一样认真雕琢的时候,你的美和纯净何尝不是一道上瘾的菜肴,让人无法自拔。


关注它,让六月的激情燃烧起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