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脾肾俱虚,治以益黄散健脾、地黄丸补肾

 秦岭之尖 2017-10-22





钱乙医案故事:出自《小儿药证直诀》


抱朴言:至美中医、至朴之言



北宋神宗元丰年间,朝中王大人两岁的小儿子上吐下泻,于是来到医官院请太医为其儿子诊治,医官院里一位李太医应召赴诊。

 

经过诊查,这位李太医认为王大人的小儿子是肠胃有热,便用了清凉泄下的药,欲使肠胃之热泄下而出。

 

但是几剂汤药下去之后,虽然吐泻止住了,但却出现了周身发冷,手脚痉挛,而且伴有睡卧露睛的症状。

 

王大人觉得李太医诊治无功,想更医换药,于是再次来到医官院请太医丞钱乙诊视。

 

钱乙带上李太医一同来到王大人府上,一番诊查过后,钱乙对王大人和李太医说:“患儿吐泻之状是脾胃虚损所致,而不是肠胃有热,几剂清凉药服下后更伤脾阳,故患儿身冷、手脚痉挛、睡露睛。宜用温药复其阳气、实其胃气。”

 

然而李太医觉得王大人中途换医,继而钱乙又公开指明自己用药不当太不留情面,实在有失声誉,因而心有不悦。

 

于是强词道:“患儿这两日都无小便,应该先服八正散通利小便。待小便通利之后再行温补。”

 

王大人顿了一下,对钱乙说:“确实已两日无小便。”

 

钱乙解释说:“无小便是因为胃中虚,进食少所致,须服益黄散温中健脾,倘若此时服用八正散通利小便必致肾虚。”

 

王大人听了两位太医的话,无所适从。

 

李太医接着说:“温补之类的药迟一些、早一些并不十分要紧,反倒是通利之类的药则宜早不宜迟。”

 

钱乙说:“脾阳得复,摄食正常,溲便自出,何须通利?”

 

王大人想了想说:“既然如此,那就请钱太医开方吧,我也好让仆役取药煎汤。”

 

钱乙提笔写道:益黄散,陈皮一两、丁香二钱、柯子皮五钱、炙甘草五钱。

 

并嘱咐王大人,所需诸药制为药末,每次取药末一钱半,以水半盏煎至三分,食前服用。

 

然而这位王大人并没有按照益黄散方抓药,而是让仆役去药房买了官方制备推行的成药八正散,它把李太医的强词当了真,准备给自己的小儿子通利小便。

 

一服之后,没有小便,小儿身冷,再服依然无小便,且眼闭、口鼻所出之气亦冷......

 

王大人惊恐之下急忙抱着小儿赶到钱乙家中求治,并给钱乙说了给小儿服用八正散的经过。

 

钱乙看了之后说:“所幸胎气实,元气难衰。应立即停用八正散改服益黄散。”

 

四服之后,王大人的儿子已开目,能微微进食,但是小儿失音不能言语。

 

钱乙前来复诊时说:“不当利而利之,致使脾肾俱虚。失音就是肾怯所致,如今脾已实,当补肾,宜用地黄丸。”

 

于是又提笔在纸上写上药方:地黄丸,熟地黄八钱、山萸肉、干山药各四钱、泽泻、牡丹皮、白茯苓各三钱。


治疗半月之后,小儿能言,一月之后而痊愈。


/完/


想看更多抱朴言写的医案故事,请点击下方链接:

一次诊断,收获一件官服

民间医生给皇帝进呈了含有灶心土的黄土汤方

能预知病证的望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