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方今解|六味地黄丸:肾阴虚男人的“红颜知己”

 昼三夜二205 2018-12-18


六味地黄丸

【名方出处】宋代钱乙《小儿药证直诀》。

【使用历史】约900年。

【主要成分】熟地黄,山茱萸(制),牡丹皮,山药,茯苓,泽泻。

【整体药性】温。

【功能主治】滋阴补肾。用于肾阴亏损,头晕耳鸣,腰膝酸软,骨蒸潮热,盗汗遗精。

【典型征象】头晕耳鸣,腰酸腿软,消瘦烦渴。

【禁忌人群】肾阴虚但脾胃功能不好者禁服。

六味地黄丸出自《小儿药证直诀》,滋补肾阴的基本方,也是流传至今非常有名的方剂。本方源自金匮肾气丸,原来是8味中药材,后来到了北宋,由当时的国家太医丞钱乙将原方减去肉桂、附子两味中药,形成了由熟地黄、山茱萸、山药(三味补药)和茯苓、泽泻、牡丹皮(三味泻药)巧妙配伍而成的六味地黄丸;三补三泻,补而不燥。

大家对于六味地黄丸应该是比较熟悉的,前面我们也讲过肾阴虚的人才适合吃六味地黄丸。此外,一些因为慢性疾病导致的肝肾不足、肾阴亏损者也可服用。六味地黄丸之所以能够滋补肾阴,不仅因为它能养阴、涩精,还因为其中的几味药能够照顾补充到脾、肺、心、肝之精。

为小孩肾气不足而设

生活中很多人一提起补肾虚,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六味地黄丸”,很多人甚至把六味地黄丸看成万能的肾虚药。当然这种在没有辨证的基础上做出的结论是不对的。但也从中反映出,六味地黄丸的知名度之广,这除了现在商家的宣传之外,其药效也确实不错。目前服用本方的人群多数是成人,很少有人知道,其实本方最早是儿科的用药。

六味地黄丸是宋代一个叫钱乙的儿科医生创制的。北宋神宗元丰二年(1079年),当时的儿科专家钱乙,奉旨到了汴京,并治好了太子病。钱乙也因此受到了皇帝的嘉赏和重用,一时声名大噪,许多太医看在眼里甚为嫉妒,多有不服。

有一天,钱乙正带着弟子阎孝忠为病人治病,一位赵姓的太医拿着一张钱乙开的方子过来“讨教”。他略带嘲讽地问:“钱太医,在张仲景的《金匮要略》中,八味丸由地黄、山药、山茱萸、茯苓、泽泻、丹皮、附子、肉桂8味组成,可你这方子只有6味,莫不是你事情太多漏掉两味?”钱乙见他一副兴师问罪的样子,笑了笑说:“并非如此,张仲景的方子是开给大人所用。但小孩子乃稚阳之体,阳气旺盛,因此减掉其中的附子和肉桂辛热燥亢之品,制成六味地黄丸,以免孩子因为原药过于暴热而流鼻血。你看我这样做可对?”这位太医听了,深感羞愧,说道:“钱太医用药灵活,酌情变通,在下佩服佩服!”钱乙的弟子阎孝忠将之记载下来,后又编入《小儿药证直诀》,流传至今。

六味地黄丸之所以取名六味,有两层意思:一是它是由熟地黄、山茱萸、山药等6味药组成;二是方中具备酸苦甘辛咸淡六味。

肾是我们的先天之本,过去有的小孩一出生就先天不足,成长发育不好,钱乙就专门用这种药方治疗小孩儿“五迟”(即今人所说的小儿发育不良)之症,表现为立迟、行迟、发迟、齿迟、语迟。但是他没有想到,六味地黄丸会在之后发扬光大,成为滋补肝肾、养生保健的千年良药。迄今为止,其适应范围已不再局限于小儿“五迟”,其可广泛应用于各种病症,主要适用于因肾阴亏虚、相火妄动而致的遗精滑精、心烦失眠、潮热盗汗、眩晕腰酸、形瘦乏力、舌红少苔、脉弦细数。一些因为慢性疾病导致的肝肾不足、肾阴亏损者也可服用六味地黄丸。

肾阴虚者的“补肾”药

中医认为,肾里面藏着人的精气,而人的生存全靠精气,就好比鱼与水的关系一样,鱼没有水就会死去,人如果没有精气也会死亡。现代社会的多重压力下,很多人都精气不足,因此,补肾成为当下保健的关键词。提到补肾,不得不提到六味地黄丸。六味地黄丸对肾阴虚以及由此导致的更年期综合征、神经衰弱等问题也能在一定程度上起到治疗效果,有的人还用它来“补肾”,将其作为常规补药,觉得吃了后可强身健体。其实,它只用于肾阴虚者,肾阳虚、痰热和脾胃不好者不宜用。

中医认为,肾阴是肾精作用的体现,全身各个脏腑都要依靠肾阴的滋养,是人体阴液的根本,所以又称“元阴”。人体各个脏腑失去肾阴的滋养就会发生病变,如肝失滋养则肝阴虚、肝阳亢,甚至出现肝风;心失滋养则心阴虚、心火旺、心烦失眠、心神不安;脑失滋养则眩晕耳鸣。反过来,各个脏腑的阴液严重不足时,也会导致肾阴不足,如热邪侵犯灼伤胃导致胃阴不足,进一步就会损伤肾阴,称为“肾阴涸”。

肾的阴阳之间的平衡非常重要,如果肾阴不足,阳没有阴的制约,就会跑到身体的上面,产生虚火。这样的男人常常感到上面似乎有热,下面的火也不安。比如有的男人经常失眠,半夜喉咙发干,想喝水;有的则感觉脚心发烫,一回到家就赶紧把鞋袜脱掉;有的还会出现经常性的脚跟痛,这些都是肾阴虚的表现。

肾阴虚通常表现在物质上的缺乏,比如腰膝酸软、头晕等。年轻人的肾阴虚,常会出现早泄、遗精、五心烦热、失眠、心烦等。老年人的肾阴虚,则出现脱发、白发、耳鸣、耳背、牙齿松动、眼花等。

六味地黄丸之所以能够滋补肾阴,不仅因为它能养阴涩精,还因为其中的几味药能够补充到脾、肺、心、肝之精。有的男人自觉肾虚,还没清楚自己属于何种肾虚,就把六味地黄丸当作保健药品长期服用,但六味地黄丸并不是包治百病的。那些肾阴虚而阳盛的人,阳亢乃至强阳不倒,坚持服用六味地黄丸能收到理想效果,但是有的人本身是阴盛阳虚的体质,如果再服用六味地黄丸,只能使阴邪更盛,而阳气更虚,外在表现就是这个人越发没有力气,做事情没有精神,爬完楼梯都要喘半天。所以,使用六味地黄丸首先要辨清是肾阴虚还是肾阳虚,肾阳虚的人绝不可用,肾阴虚的人也不可多用,以服用后收到效果为准,食用过多也会伤害身体。

肾阴虚者除了可服用六味地黄丸外,平时可以多吃些苹果、梨、香蕉、草莓、猕猴桃、番茄、胡萝卜、莴笋、菠菜、黑木耳、银耳、花生、黑芝麻、小米、黑米等有滋阴养肾功效的水果和食物,一定要忌食辛辣、热的食物,如羊肉、狗肉等。

男人过了四十多阴虚

40岁是男人一生中鼎盛的时期,同时也是压力最大、精力耗损最严重的阶段,很多人在这一阶段出现了健康危机。男人要想在没完没了的应酬中依然具备超强的力量,就必须对自己的健康有可持续发展的规划。有的男人虽认识到进补的重要性,但是若不懂进补之法,身体可能会出现越补越差的情况。

给婴儿补肾阴、促发育的药,怎么会用到40岁以上的男人身上了呢?因为40岁以上的男人,很大可能有阴虚的问题。明代名医王纶在《明医杂著》中就这样说过:“补阴之药,自少至老,不可缺也。”意思是补阴的药物应当从年少吃到年老。年少就是指肾阴还不壮实的阶段,六味地黄丸创立之初本就是为了给孩子补肾阴、促发育;年老是指肾阴已经消耗的阶段,40岁之后的男人就属于这种情况。

阴虚和阳虚是相对立的,人体的“阴”容易虚,容易不足。金元时期的名医朱丹溪有句话“阳常有余,阴常不足”,之所以“阴常不足”,就是因为人容易“上火”,这里的“上火”,不只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所出现的吃了辣椒长口疮等单纯的冒火,实际上导致人阴虚的“火”是指功能的暂时过盛。中医讲“气有余便是火”,气是功能,功能过剩了,就会通过“火”的形式发散出去。

很多人都有这样的体会:如果连着几天熬夜加班,坐火车出差都可能出现长口疮、嗓子痛等“上火”症状。因为熬夜和出差并不是你生活的常态,如果生活节奏突然改变了,身体在应对时就会调遣出潜能,潜能出来后,你的“功能”就富余了,“有余”了就容易“上火”。从这里就可以看出,只要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我们每天都会遇到新的事情,身体总有机会“上火”,只是火大、火小的区别。已过40岁的男性,必然早已遇到过很多刺激和变化,阴液消耗得多了,都有不同程度的阴虚,同出生时先天不足的婴儿的肾阴状态是一致的,因此要用补肾的药慢慢补充

由于男人们对“肾虚”缺乏必要的了解,往往片面地将“肾虚”理解为“性能力降低”,与西医所说的ED(即勃起功能障碍)等同,给自己增加了不必要的心理负担。这种心理表现出来就是男人们最忌讳别人说他“不行了”。因此,一提到肾虚就让男人感到“心虚”。其实,男人们大可不必如此,有很多性功能障碍是心理压力大造成的。据统计,有相当一部分性功能障碍者,实际上他们根本没有肾虚的症状。因此,“90%的中国男人有肾虚”是一种夸张的说法,而肾虚作为生理机能的衰退,男人们也没必要感到“没面子”“心虚”。虽然肾虚是不可抗拒的,但其进程却是可调节的。有的人刚进入不惑之年,早衰征象已现端倪;有的人虽年近花甲,却壮气未减,其关键就在于肾气的盛衰。要使肾气旺盛,就应该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劳逸结合、节制房事、积极锻炼、及时治疗慢性病,并有针对性地进行滋补。如果确定自己为肾阴虚,即便没有什么慢性病,也应按时服用六味地黄丸,避免阴精的过度损耗

慢性疲劳综合征

“累”这种状态在城市的白领阶层当中比较多见。很多人的工作虽不像体力劳动者那么辛苦,但心理上总觉得压力更大,身心长期处于疲惫状态,加上平时又不注意合理休息,以至于持续出现疲劳、失眠、思维不能集中等全身衰弱的疲劳现象。这种状态就是亚健康状态的一种表现,即慢性疲劳综合征。

慢性疲劳综合征的病情纠结缠绵,临床容易误诊为神经衰弱、更年期综合征、内分泌失调、神经官能症等。根据临床症状,属于中医虚劳、内伤发热范畴。中医学认为,“脾胃后天之本”,主肌肉;“肝为罢极之本”,主筋;“肾为先天之本”,主骨。如果脾胃健运则气血生化充足,肝肾得以重阳,气机调畅,阴阳调和,精力充沛。慢性疲劳综合征患者,如果有舌质红、经常口干舌燥、潮热、盗汗失眠、头晕等肝肾阴虚的表现,就可以用六味地黄丸治疗,效果也是不错的。

我们从药方的组成来看,六味地黄丸可以达到三阴同补(补肾阴、补肝阴、补脾阴)的效果,方中用熟地黄滋阴补肾,填精生髓,为方中的君药。山茱萸滋养肝肾,并能涩精;怀山药补脾益气而固精,二者用为臣药。三味药相配,共同发挥补益肝、脾、肾的作用,效力全面,且以补肾阴为主,补其不足,可治“本”。泽泻泄肾利湿,并可防止熟地黄过于滋腻;丹皮能够清泻肝火,同时可以制约山茱萸的收敛作用;茯苓淡渗脾湿,帮助怀山药健运脾胃,这三味药物为泻药,泻湿浊,平其偏盛,为佐药,是治“标”。虽然六味地黄丸平补平泻,但毕竟是偏于补阴的药,配方中阴柔的药多一些,多吃会影响消化功能,所以那些脾胃功能不强的患者,最好间断地吃,否则就会影响胃口了。

即使是千古名方,但用错了依然是虎狼药。中药没有好坏之分,只有对症与不对症之分。人参用错了就是虎狼药,大黄用对了就是良药。六味地黄丸虽然是补肾,但不是所有人都适合,肾阳虚的人绝对不能吃的,脾胃虚弱者也要慎重,更没必要当成保健品长期服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