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王红旗:古玉鉴定,这样的错误观点你有吗?

 自华居 2017-10-22
玉痴王红旗 2017-10-17

玩玉的过程中,经常听玉友讲起神韵,那么,“神韵”到底是什么? 它对古玉新老的鉴定到底起多大作用呢?

下面先看一下百度百科对神韵的解释:

1.指人的神采、风度

《宋书·王敬弘传》:“﹝ 敬弘﹞神韵冲简,识宇标峻。” 宋司马光《送守哲归庐山》诗:“ 哲公 金陵 来,神韵自孤秀。” 曹禺《雷雨》第二幕:“她的眼睛有些呆滞,时而呆呆地出神,但是在那秀长的睫毛和她圆大的眸子间,还寻得出她年轻时的神韵。”

2.指文艺作品的情趣韵致

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论画六法》:“至於鬼神人物,有生动之可状,须神韵而后全。” 况周颐《蕙风词话》卷一:“填词先求凝重。凝重中有神韵,去成就不远矣。所谓神韵,即事外远致也。” 朱自清《鲁迅先生的中国语文观》:“这里说的‘神韵’大概就是‘自然’、‘到家’,也就是‘熟练’或‘练’的意思。”

3.见“ 神韵 ”

神韵:一是风度韵致,也指诗文书画的风格韵味;二是指一种理想的艺术境界,其美学特征是自然传神,韵味深远,天生化成而无人工造作的痕迹,体现出清空淡远的意境。

对于神韵的理解,我认为有以下两个层面:

一是器物本身确实能透出一种韵味,二是人对器物的不同理解。

也就是说,一件古代的玉器,有的本身就具有一种美感,一种韵味,任何人看上去都觉得美。然而,玉器也分三六九等,有陪葬的,由于各种原因未加工完毕的,做工比较粗造的,看上去很不耐看的……我们如何评判它的神韵呢?这就取决于每个人的审美了,张三可能觉得这样美,李四反而觉得那样美;你说它美,我反而觉得它丑。

一个种地的农民和一个艺术工作者对同一件器物的审美会一样吗?这是显而易见的。就是同样搞艺术的,搞中国古代文化艺术和西洋艺术的可能对同一器物的审美还会不一样。

所以,对于一件古玉的神韵而言,也就有了千差万别的标准。因为它是随着每个人的主观意识差异而不同的。

再者,神韵,在鉴定古玉的过程中,并非起到关键的作用,因为入土特征和加工工艺才是本源的因素,是对鉴定出土古玉起关键性的两个因素。入土特征,只有入土后才会形成;加工工艺,每个时期生产力水平不同,工具不同,在玉器上留下的痕迹也就不同,但它们在出土古玉上留下的历史痕迹是难以磨灭的,也是不可复制的。而器型、纹饰、神韵、玉质等其他因素,可以起到辅助鉴定的作用,但不是决定作用。本来神韵就是人的主观意识起了很大的作用,所以神韵对于古玉的鉴定,跟入土特征和加工工艺比起来,也就起到了微不足道的作用。再说,如果我们作伪,用高科技一比一地仿造它的器型和纹饰,它再有神韵有意义吗?如果再用老玉仿老工,你能说这件东西是一件真品吗?

翻开《中国出土古玉全集》,您仔细看一下,会有多少件玉器看上去缺少或不具备所谓的神韵呢?

过分地强调神韵,就会形而上学,就像无本之木、无源之水,鉴定出土古玉的新老,也就无从谈起。

那么大家从上面两件馆藏品,按照现代人的审美去看,它们是否具有神韵呢?

馆藏玉螳螂

馆藏玉马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