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这里是白城——设治之初的白城子

 渐近故乡时 2017-10-23

  

作者 | 李振仲

选自《这里是白城》

吉林省地方志资源开发立项项目


——


  白城子原为科尔沁右翼前旗札萨克图郡王游牧地。清末,札萨克图郡王乌泰为了偿还帝俄债务,就私自放荒出卖。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官府推行放荒招垦。洮南、靖安(白城子)、醴泉(突泉)、瞻榆、开通等地,都是札萨克图郡王辖地,同时放荒;镇国公旗辖地镇东(镇赉)、安广等地先后放荒。上述地方放荒之后,随即设治,后来这一带素有“洮北七县”之称,原在这块土地上生活的主要是游牧的蒙古族人。放荒之后,汉族人来此购买荒地开垦,安家落户,人口逐渐增多,草原缩小,很多蒙古族牧民则逐渐北迁。


  现白城市的五家户(东、西五家户村)和科尔沁右翼前旗的太本站是札萨克图郡王府台吉、壮丁的留地,没有放荒出卖,人皆称之为“户地”,后虽设府设县,户地仍归王爷府管辖,后即成为蒙古族的集中居住点。民国八年(1919年),五家户的户地经奉天省官府招垦拍卖,才归洮安(白城)县政府管辖,并由有关部门收缴那里的地捐、地租;但太本站没有招垦拍卖,仍归科右前旗札萨克管辖,直到如今,仍在内蒙古自治区的区划内。


  蒙古王爷府虽卖出荒地,但仍保留收地租的权利。荒地垦成熟地,垦户除向当地官府缴纳土地捐税之外,还要向蒙古王府交租。这项缴纳,从晚清、民国直到东北沦陷时期,一直如此。东北沦陷时期,种地户每垧熟地改为缴纳两角钱,交给内蒙古王爷府,这就是所谓的“王租”。伪满时王爷府在上述各县都普遍设立“天恩地局”。白城子的天恩地局就设在靖安路北(先明仁小学西南角),有3间砖房,由三四个蒙古族收租人直接征收。1941年,又改为县公署代收。


  清廷官府在白城子招垦放荒时,就在白城子设立了靖安设治局,地址就在现明仁小学院内。设治局有砖瓦结构的大堂三间,这是设治委员(即后来知县)办公的场所,县衙内有十余人,办理公务。大堂前面有东西厢房,有十几人组成的捕盗营(人称“小队子”),住在东厢房(西厢房是马圈),随时听候县太爷的差遣、保卫县衙及负责县内的盗贼拘捕。另有巡警所,有20余人,专门负责县内治安,并看守几个城门。靖安设治局主要任务有三项:一是代管地方行政;二是放荒招垦,出卖荒地;三是筹建县衙和规定街基。


  靖安县建治之初,全县管辖地面东起高平,与镇东为邻;西面与南面沿洮儿河,与洮南府交界;北至石头井子,沿大岗到太本站,与科尔沁右翼前旗札萨克土地毗邻。民国三年,吴俊升任洮辽镇守使前后,在靖安县(白城)城内驻有一营军队,兵力4个连,400人左右,分别驻在县城东门外、县知事公署东邻、城内西南角和东南角一带。万福麟为帮统,办公在县知事公署西院,有四个班警卫,由这支军队镇抚白城子一带。


  晚清直至民国初年,白城子城内人口很少。民国初年,白城子城内只有一二百户人家。除了县知事、帮统等少数官员携带家眷外,城内带家眷的商人和有妻室的住户也不过三四十户,其他都是单身汉。直到民国六年,城内人口情况也没有大的变化。当时城内有许多老宾开的买卖叫“富有公司”,门面不大,还有马家面铺、王家店等,医生只有李、刘两位中医。


  农村除五家户是蒙古族居住的较大的屯落之外,其他居民点寥若晨星。民国十八年(1929年),全县纳粮的土地只有两万多垧,还多属新开垦的三年后才能纳粮的耕地。当时纳粮的土地按上、中、下和等外4个等级缴纳地捐,每垧地大体缴纳1元左右。因为是按照田亩收捐,人们称之为“亩捐”。洮安县当时每年收缴的这些田亩捐税,仅够1年中警察的费用,县府其余费用,只能靠上级拨款维持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