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课本作文指导】运用“特写镜头”,再现独特之美

 tnj660630 2017-10-23

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习作2:“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请你将调查了解到的民风民俗加以整理,写成一篇习作。可以写节日习俗,也可以写富有地方特色的服饰、饮食、民居,还可以写新颖、别致的民间工艺品。可以是课外阅读时知道的,也可以是通过调查访问了解到的,还可以是在别的地方亲眼看到、亲身感受到的。


             运用“特写镜头”

                     再现独特之美

姚萍


 影视剧中经常有一些特写镜头以引起观众的足够关注,而作文时运用一些“特写镜头”,可以使读者从人物的表情、动作、神态中去感受人物的心情,达到写作目的。在描写富有地方特色的服饰、饮食、民居或者别致的民间工艺品时,将镜头聚焦,把你眼中的看点放大,写得具体、细致,也能吸引读者的眼球。请看例文:

那“船”有一人多高,裹着各种彩色纸的船篷上装饰着整齐的花篮格子,船篷四角各挑一只灯笼,发出红亮的彩光。锥形的篷顶上是一只小巧玲珑的“玉猪”,漂亮极了!“坐船”的是个年轻的后生,他其实只是将船顶着走走停停,旁边一位划船的“老艄公”才是主角。他手持竹竿,面容和蔼,哼着动听的民间划船调,唱着幽默吉祥的恭贺词。还有一位装扮成赶船的“老婆婆”,绕着船扭秧歌。但见那“艄公”摆出划船的姿势,在空场中转了三圈,在“赶船太婆”的吆喝下,方才拨稳船头,微微一笑,继续唱将起来,赢得了观众的喝彩。此时,锣钹声、鞭炮声、欢笑声,响成一片。

这段文字的看点主要是旱船的精致、艄公的有趣,小作者正是以放大镜式的眼光将所见所闻一一描述:旱船的高度,船篷、蓬顶的“玉猪”,艄公的面容表情、姿势动作,读来有身临其境之感,生动地表现了过节时的热闹。再看例文:

用刀把它切成小块,看上去晶亮晶亮的,顿时食欲大增。我夹起一片“肉冻子”送进嘴里,抿一抿慢慢吞下去。啊,怎一个“爽”字了得!那可真是香、甜、麻、辣四味俱全,口感更是爽滑脆嫩,让人忍不住再吃第二块,顿时觉得神清气爽,精神振奋!

这段文字将品尝“肉冻子”的具体过程写活了,肉冻子颜色是“晶亮晶亮”,“我”吃的动作是一抿一吞,味道是“忍不住再吃第二块”,那情景怎能不让读者心动?

如果你在写作时也能恰当运用这种特写方法,相信你就是民风民俗的代言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