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兰古国遗址 楼兰古国自公元前3世纪一直到公元448年为北魏所灭。长达600多年的时间里,这个一直夹杂在汉匈两大势力之间的沙漠小国,究竟有什么样的原因使得汉匈之间对它既爱又恨,最终熬过了汉匈两大势力,却败在北方政权手里。
楼兰古国(汉语楼兰的网络配图) 日本网议评论(楼兰古国又称“鄯善国”,为汉王朝钦赐国名)地理环境特殊:
楼兰古国的地理位置南通且末、精绝、拘弥、于阗‘北通车师;西北通焉耆;东达敦煌一直都是扼守丝绸之路的要冲地带。这个位置使得楼兰古国在为汉王朝所控时可以有利汉匈之间的平衡、让汉朝拥有更多的主动权;被匈奴所控时则随时可以成为匈奴探听汉王朝虚实的耳目。 综合评定:楼兰古国自此成为西域七强之一,一则靠着汉匈两大势力都要依仗的地理优势(汉匈谁也不愿意真的拿下,这反而会掏空更多国力);二则楼兰一直都是西域七强中最善做两面派、墙头草的国家。

楼兰的战略地位在汉匈两大帝国之间的作用不亚于突厥、大唐时期的敦煌 那么,汉王朝早知道楼兰古国重要的地理位置。除因不想虚耗国力这一条外,是不是还是因为在汉王朝或者匈奴眼里,留着它比直接征服它的作用更大呢?看看日本如何解释汉匈为楼兰这一巴掌大的地方带来的有何见解吧!
如图所示,楼兰也是被汉王朝作为平衡匈奴、西域之间的一个重要平衡点,搞定楼兰就意味着可以对西域进行有效的管制 日本网议评论(汉匈的百年大战,将楼兰古国作为平衡两方战略意图的支点更重要): 自汉王朝博望侯张骞成功出使西域后,汉武帝便下令票侯赵坡怒率兵数万击败了楼兰、车师两国,其后赵坡怒领七百先锋就俘虏了楼兰王,这一仗直接震慑西域诸国,大大有利今后汉王朝从西域地区包围匈奴的战略意图。 汉武帝了解楼兰这样的小国,臣服只能是一时,并不可能永远臣服大汉王朝。于是采取了很高明的一招,那就是“移民”,将楼兰国的百姓移居到大汉朝境内,并且扶持一个心向大汉的国君当政,这样就可以使得匈奴再也不用拿楼兰做为汉匈之间角逐的筹码。 楼兰古国到汉武帝在位晚年,却又在一片名叫白龙堆的沙漠闹出了乱子。本应负责汉朝使者、商队粮食、饮水的楼兰开始仗着匈奴背后的支持,劫掠、袭杀汉朝使者。这些情况汉王朝知道后,直接导致了楼兰开始彻底抱了匈奴的大腿。这进而使得当时的汉王朝与西域诸国之间的往来造成了相当大的阻力(这些因素掺杂在一起,才使得后来汉宣帝有了在西域直接设立都护府的打算,就是为了针对这个不好管教的“小弟”)。

极盛时代的汉王朝靠着一场“刺杀”,两个人就摆平了楼兰这个让人头疼的地方 后来,这个大问题还是到了汉昭帝、汉宣帝时期,当时的汉王朝步入极盛时代,靠着一场“刺杀”行动,才最终将楼兰国的问题解决,这里就有必要说到两个人了。一个是大将军霍光手下的平乐监傅介子、另一个就是曾经向汉王朝冒险求援的尉屠耆。
傅介子剑战楼兰,赵破奴700先锋破楼兰 日本网议评论(汉王朝先来一杀招,再来将承认大汉的楼兰王裔封王,接着就可以在楼兰正当的颁行汉朝政令,加强对这个地区的控制): 楼兰因为一直都是汉王朝通往西方、控制北方匈奴势力扩张的重要枢纽(战略要地)。公元前77年,大将军霍光派遣傅介子暗入楼兰,刺杀效忠匈奴的楼兰王尝归,立其弟尉屠耆为新王,又将都城南迁,接着将楼兰国置于汉王朝的军屯边镇之下。此后正式设立西域都护府,屯田积谷、巩固边陲。一则带动了楼兰经济,有了好日子楼兰自然不会再闹事,其次就是将汉王朝律法适用到楼兰国便可对其进行有效管理。 所以,汉王朝之所以没有在张骞出使西域成功后就有设立西域都护府的想法,一则是匈奴势力犹在,二则是当时对西域了解不足,最重要的是不解决楼兰这个在西域之路上的重要“钉子户”,是根本无法对西域进行稳定、安全的管理的(因此汉王朝在建立西域都护府后,对楼兰就可以形成一个有效的监管圈)。 直到南北朝时期,与汉、晋等汉族王朝不同的鲜卑政权-北魏进入西域,才最直接的采取征服手段才将这个立国达600多年的古老王国彻底终结。不过却依然摆脱不了楼兰这个地区在唐代时期也曾是唐与吐蕃反复争夺的边防重镇的事实。

北魏灭楼兰国只是符合当时南北对立的环境需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