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电白最古老城楼,广东独一无二,全国仅存5座!

 闻道山人 2017-10-23

电城镇是座有着六百多年历史的古城,建于明代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最早为神电卫,统辖高州、吴川、阳春、信宜、阳江五所,为当时粤西沿海规模宏大的海防要塞。成化三年(1467年)电白县治迁来神电卫城,从此卫、县同治一城。清雍正三年(1725年)废神电卫。1950年12月电白县治迁往水东镇。神电卫作为海防要塞和县治,历时556年,城内钟鼓楼至今幸存。


钟鼓楼坐落于电城镇十字街口,原属神电卫城的一座指挥烽火台,亦是粤西南海滩涂沿海共二十四座烽火台的主要驻兵指挥台之首,明天启七年(1627年)建。崇祯二年(1629年),知县李祁将其改为“文昌阁”,题额曰:“云门”。

”洞门上方嵌横额“云门”石匾,书法苍劲。“真的有吗?现在被“钟鼓楼”三字遮掩?!


清康熙年间,知县郭指南重修。嘉庆二十三年(1818年)知县蒋善功再作修葺,民国期间也曾有过修缮。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钟鼓楼曾被电城供销社用作膳堂饭店,对外经营餐饮。其时钟鼓楼的古铁钟还存在,公社化期间,被抬走砸烂投进了炼铁炉。

1984年,钟鼓楼被公布为电白县文物保护单位。1990年,被茂名市人民政府公布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992年,在茂名市人民政府的指导下,市、县、镇三级政府合资对钟鼓楼进行了重修。历时半年之久,于1993年8月竣工,耗资36万元。2008年,被广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


电城钟鼓楼为一座砖木混合结构的三层城楼式建筑,通高13.1米,占地面积340平方米。底层中为石砌券拱门洞,高4.1米,宽4.25米,洞纵深15.2米。洞门上方嵌横额“云门”石匾,书法苍劲。城台上两层楼阁高耸,悬山顶,灰雕脊,重檐斗拱,画栋回廊,红墙碧瓦,典雅古朴,气势恢宏。

插栱出挑,檐檩下垫着一驼镦,这倒是一有趣之处

上层梁架

博古梁架

简单的楼梯上上层空间

在中国古代,钟鼓楼是主要用于报时的建筑,钟楼和鼓楼的合称。而电城镇的钟鼓楼,却是钟和鼓存于一楼。据说它的功能不仅仅限于报时,每遇海盗倭寇扰城,即鸣钟击鼓以示警,召唤城中军民防灾御敌。国内仅存的钟鼓楼屈指可数,明代建的有北京钟鼓楼、西安钟鼓楼、泸州钟鼓楼、安阳钟鼓楼等,电城钟鼓楼为茂名市仅存的明代钟鼓楼。(茂名日报)

登电城钟鼓楼记

文:海南文昌王英良

图:層云


      岁值共和甲午年仲秋,余自琼北渡寻根电城。缘钟鼓楼外四方罫徙行,覨有南椰绕城而立,耸天开云五丈余余。余诧而异曰:此不愧粤西椰城也。


 钟鼓楼据电城十字罫口,高三层约四丈。楼下拱门开摦丈三,高丈二,深四丈有五。天启丁卯年,为内拒海贼外抗倭寇,乃建烽火台廿四座,其钟鼓楼居其之首。 

余拾步撵阶而上,但见楼中有阁,重檐斗拱气势恢宏。扇门浮雕鬼斧神工,屋子院落俱显典雅古朴,花草树木皆栩栩如真,人物神采竟呼之欲出。


“三英战吕布”和“三顾茅庐”

  然木雕屏风残中有缺,浮刻扇门裂显丝纹。使手轻搓其面,但见柴杇末指,皆为日曝雨渥所致也。环顾斑驳赤墙,有榕破壁落迹,漫栏展枝铺翠,遮了些许褪色朱红。独琉璃绿瓦飞檐,未改一成不变釉色。

在南面的廊外是废弃的柱础,远大于现在清末的柱础

     南廊外遗礑磘四基,下方上圆。侧留石器二三,漏砣欹角,石磘相敧。明建清修,故而格调取舍则必相异。明乃拒贼抗倭,简而致高。清为显达怀古,刻痕雕木,撰书镌石,尽显一代斯文。


  城中有叄盈摩徒,指楼言之凿凿曰:共和初年,彪麾下参随登斯楼,指四野南下渡琼伐溃,遣兵卒徙步五百里直奔雷地。敌酋薛岳虽车大炮曰:伯陵防线牢不可破!而实乃做困兽状御敌也。千帆竞发时,岳飞战鼓弃于文邑土苑,终无觅处。自此,华夏之武穆精神无存矣。


然琼台乃弹丸之屿,安能负嵎?而罾罟漏鱼,必惶而潜遁。传彪欲不战而驱人之兵,故不做困兽之斗,而史称其乃怠军也。故彪后改秉性,山呼赞颂仍死于非命。


 余仰天长嗟:天子欲成事,好百臣同谋。君王独坐朝,若恃才必亡;血溅沙场者,英雄有功无过。乐享天下者,屈膝加媚言也。呜呼,自古舔血功名,常有冥鬼索命。从来疆场杀戮,终无几人得善终。


  钟鼓楼上,余凭栏放目眽处:唯睋有行人熙熙攘攘往来兮...


  哀哉!倭寇虽逐,后患未止。斯楼犹在,前耻谁忆?

(源:茂名日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