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崆峒山,中国围棋的发源地!毋庸置疑!

 gs老张 2017-10-23

棋盘岭下话围棋

围棋被人誉为“没有结论的思想,没有答案的数字,没有作品的艺术,没有石头的建筑”,它是中华民族五千年光辉灿烂历史的组成部分,是人类最古老的智力游戏。中国围棋已经兴盛亚洲,享誉全球。可是你知道围棋的发源地吗?我们就先从一个地方说起吧!

崆峒山棋盘岭

在今崆峒山的棋盘岭上,有一块古朴的青石棋盘,旁边有一株数千年的伞形古松弯身而立,人称“观棋松”,相传是广成子和赤松子两位仙人经常下棋的地方。后人还为此写了一首诗:洞仙遗下石棋盘,人依奇松静处看:十九路上弹乌鹭,几千年间带云寒;坦如方罫自然平,未许人将黑白争;唯有紫阳招野鹤,沧桑一曲寄闲情。”这座古迹说明,中国围棋的源头在平凉。为什么是呢?

古人讲的棋琴书画中的棋是指围棋,而围棋是和道家文化一起繁衍和发展的,崆峒山又是人们公认的道源圣地。四千多年前,“尧造围棋,以教其子丹朱”,这是通常的说法,但是忽视了一个重要背景,四千多年前中华文明最发达的区域不是在其他地方,而是在以崆峒山为中心的黄河上游区域,不如此,黄帝问道就无从说起。国内有名专家指出,所谓黄帝问道,实际上就是落后地区代表向农耕技术和农耕文化先进地区学习。经济是基础,有了先进的经济,自然就会产生相应的上层建筑包括道家的思想文化。


崆峒山

道源圣地

围棋最早不是为了娱乐而发明,而是道家把棋盘和棋子作为他们观察天地、占卜阴阳的道具,是古人“仰则观象于天,俯则察法于地”的智慧结晶。随着人们对围棋原理及变化关系的深入研究,围棋渐渐突破了原来的范畴,并很快向娱乐、教育、文化等方面发展。在这里作为道家名人云集的崆峒山,围棋自然就成了他们切磋道法、修真养性、陶冶性情的最好娱乐工具。

我们可以看出,围棋和道家思想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老子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围棋同样发源于天地之道,易为大道,奕是小道,但道道相同,所以棋局虽小仍可容天下。人们发现,小道围棋推演之际,也可以与周易、天文、军事、人生等方面进行相互印证。人们把下棋称做对弈,历史上常常有些学者喜欢将弈与易并举,甚至强调弈本身就是易,这充分说明易经与围棋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道家追求的是一颗平常之心,道家崇尚的是顺天而为、无为而治、一切淡然视之,自然能将围棋之精髓发挥得淋漓尽致。围棋只有黑白两子,规则则变化无穷,正符合道家“一阳一阴谓之道”的哲学。围棋诸子无尊卑高下之分,只有当某子在棋局中居于举足轻重的地位时,它才具有领袖群雄的重要地位,这正符合道家“众生平等”、“无为而为”的思想。可以说,围棋的精髓正是道家们大智慧的结晶,是道家思想的最好体现。

围棋表面上只有黑白简单的对立,实际上却饱含着从简单到复杂、从无到有的辩证关系。围棋没有固定的阵地,棋子没有固定的路线和作用,表现着道家不受羁束、豁达超逸的理想。而就棋理而言,围棋更能体现道家的哲学内蕴。棋子着子占地表示有,目与眼则便表示无,占地与占势的关系是矛盾的统一,取势时就可以将无变成有。所以在围棋中,无的把握是比有的地位更显得重要一些,这正是道家“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和“有生于无、无于于有”哲学思想。

围棋尚柔,是讲究不争之争的,自古以来,便有“争棋无名局”的格言,符合道家的“不争”哲学,“以其不争,故天下没能与之争”,围棋就是要达到这种不战而屈之兵的境界。

围棋才有大道至简、万变不离其宗、变中有不变的内涵和无形无约束的品格。围棋带给人生审时度势、因地制宜的智慧。只有围棋方能体现出道家的这种哲学精髓和道家的的智慧结晶。所以说把围棋的衍生和发展与道家学说的发展联系起来,是有事实根据的。

你也许注意到了,以崆峒山为中心,在方圆近百里的平凉境内有不少叫“棋盘岭”、“棋盘峰”、“棋盘桥”的地方,千百年来都有不少关于高人在此对奕的传说,比如,庄浪云崖寺的“棋盘峰”、华亭的“棋盘桥”、华亭县的“烂柯山”等。这里想特别说一下华亭的烂柯山,因为围棋界有一个烂柯山是其发源地的说法,全国有烂柯山和类似烂柯山的地方大约有十多处,连最近出版的《辞海》也对烂柯山现今的地址采取了回避的态度,说明以往典籍的说法缺乏足够的证据,而且其中不少作者的活动足迹在北方,把烂柯山定在南方,大都是仅凭人们的口头传说。

据《平凉府山川考》记载,烂柯山位于华亭县城西侧。相传古时有个樵夫上山砍柴时,正好碰见两位仙人在山上对弈,樵夫在一旁观棋。等棋下完后,樵夫发现自己的斧柯已腐烂了,故后人就将此山称为烂柯山。生活在明嘉靖年间的赵时春曾多次到过烂柯山,他在《烂柯山》诗中写道:“昨时烂柯山,近在人寰内,英明播海内,流芳被千载”。庆阳人米万钟,明万历年间进士,官至太仆少卿,丁忧期间多次到华亭烂柯山,并写过一首绝句《烂柯山》:“双丸阅世怪他忙,为羡仙翁岁未央。假尔片时成异代,人天却被洞天长。”这些都说明,烂柯山千百年来已经名扬海内外了

千百年来,天下道教第一名山的浓厚文化氛围,让以崆峒山为中心的平凉地区的围棋,有着源远流长的历史和深厚的群众基础,现在它已从神仙道者的休闲娱乐变成了民间的群众性体育活动。在围棋之乡的平凉,不仅有普通的围棋手,而且还又不少高手。清朝名臣左宗堂是有名的围棋高手,很少有人下过他。1872年他奉命前往新疆收复失地,在平凉备战期间,微服出访,在街上见一位六十多岁的老人,在写有“天下第一棋手”的六个大字招牌下摆围棋擂台。左宗棠认为老人过于狂妄,便想前去教训他。谁知老者不堪一击,很快败下阵来。左宗棠命他砸了牌子,赶快走人。左宗棠收复新疆失地后,再次路过,发现“天下第一棋手”的招牌还竖在平凉街头。左宗棠非常不高兴,决心再教训一下这个不知天高地厚的狂人。出乎意料的是这一次,左宗棠竟然三战三败。同一个地方,同一对棋手,为什么两次结果不一样呢?左宗棠非常不服气,难道老者几年时间棋艺就进步得如此之快吗?老者说,你上次虽微服出访,但气质说明你是身负重任的国家栋梁之臣。从俄国人手里收复疆土,是一件维护国家尊严的大事情,我怎么能挫伤你的锐气呢?现在你已凯旋归来,我就是要你了解一下我们平凉人的围棋水平。

围棋的群众性基础,还体现在平凉人的掐方游戏上。围棋从开始到现在,几千年来一直显示着阳春白雪、曲高和寡的态势,但掐方(或称方棋)却十分深入普通百姓。围棋和掐方也算是是同出一源,只是阶级分化使得进化的道路不一样,掐方成了围棋的一种分支,或者说是围棋的缩小版本、简易版本。掐方的棋盘也是采用方格,有5路,7路、9路,平凉地区采用5路掐方的人比较多。

掐方由于不讲设施、不讲场地,规则简单,容易入门,且变化丰富,方便快捷,很容易在群众中普及。大家也许注意到了,在平凉的街前屋后或田间地头,随时可以看到掐方的市民和农民。他们在地上信手画出一个5格方路棋盘,随便用颜色不同的石块、树枝、纸片,战斗就开始了。费事费力的围棋让求间求易的劳动人民失去了学习的机会,简单地掐方正好补上了这个不足,从而获得了许多嬉乐逗趣的机会。

▍出品 | 崆峒山智慧旅游

编辑|秋谨 监制|无为

▍作者 杜满仓  周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