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没经历过退稿,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作家:13位诺奖作家的退稿经历

 winer58 2017-10-23


编者按



无论后来取得了怎样的成就,“退稿”似乎是身为作家无法避免的遭遇。即便是以下 13 位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在写作生涯初期也依然跨不过“退稿”这个坎,而且放在今天来看,这些退稿理由颇有些让人匪夷所思,甚或啼笑皆非……


最后有莫言谈自己第一篇小说发表时,数次遭遇退稿经历的回忆文章,请看——




1


塞尔玛·拉格洛夫(Selma Lagerlöf,1909 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耶路撒冷》Jerusalem,1901 年出版)



>>>退稿理由:


“一个非常漫长的爱情故事,字数都快有二十万了……里面还有些不合理的讨人厌的插曲。”



▲ 塞尔玛·拉格洛夫,1858-1940,瑞典作家

(Selma Lagerlöf,1909 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2


萧伯纳(George Bernard Shaw,1925 年诺贝尔文学奖的得主) 


《不合理的纠结》The Irrational Knot,1905 年出版)




>>>退稿理由:


“这是那种让人最讨厌的小说,是一部集奇怪、堕落与粗糙为一体的大成之作。这本小说的作者想要写些有关人生的东西,但是他一点也不了解人生。”


▲ 萧伯纳,1856-1950,爱尔兰作家

(George Bernard Shaw,1925 年诺贝尔文学奖的得主) 



3


托马斯·曼(Thomas Mann,1929 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布登勃洛克一家》Buddenbrooks,1901 年出版)




>>>退稿理由:


“《布登勃洛克一家》仅仅就是作者用毫无意义的风格描写毫无意义的人物的毫无意义的故事的两本厚书而已。” ——爱德华·恩格尔,1901年


▲ 托马斯·曼,1875-1955,德国作家

(Thomas Mann,1929 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4


约翰·高尔斯华绥(John Galsworthy,1932 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有产业的人》(The Man of Property,1906 年出版)




>>>退稿理由:


“作者写这本小说的目的是取悦自己,而非取悦那些阅读小说的大众。正因如此,他的小说缺乏大众喜欢的那种特质……这本小说前几章写的都是存在于家庭中的各种细微关系,如果哪个读者对这种关系没有兴趣,也没有人会怪他……从头到尾我们看不到任何一个讨人喜欢的角色,而且即便是那些忍受悲伤或痛苦的角色,也很难让人产生共鸣。”


▲ 约翰·高尔斯华绥,1867-1933,英国作家

(John Galsworthy,1932 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5


赛珍珠(Pearl S. Buck,1938 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大地》The Good Earth,1931 年出版)




>>>退稿理由:


“遗憾的是,美国大众对任何有关中国的事物都没有兴趣。”


▲ 赛珍珠,1892-1973,美国作家

(Pearl S. Buck,1938 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6


威廉·福克纳(William Faulkner,1949 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萨托里斯》Sartoris,1929 年出版)




>>>退稿理由:


如果这部书稿还算略有剧情与结构的话,我还可以给你一些删改的建议。但因为你写得太过松散,所以我想再怎样修改也没有用。我拒绝出版的主要理由是:你根本没有故事可以写。”


▲ 威廉·福克纳,1897-1962,美国作家

(William Faulkner,1949 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7


海明威(Ernest Hemingway,1954 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春潮》The Torrents of Spring,1926 年出版)



>>>退稿理由:


“如果我们出版这本小说的话,先别提会不会刻毒伤人,人们光是用‘品味差劲无比’来形容我们就够让人受的了。”


▲ 海明威,1899-1961,美国作家

(Ernest Hemingway,1954 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8


萨缪尔·贝克特(Samuel Beckett,1969 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莫洛伊》Molloy,1951 年出版)

《马洛纳之死》Malone Dies,1951 年出版)



>>>退稿理由:


“这两部书稿我都看不下去,也就是说,我的目光根本就拒绝在任何一页上逗留,压根儿不想知道里面的文字有何意义……这部书稿根本就是胡扯……出版或不出版根本就不是我们该考虑的问题,那一点意义也没有;美国大众读者的品味虽然跟法国前卫小说家的品味一样糟糕透顶(贝克特以法语写作),但我想他们还没有糟到接受这种小说的地步。”


▲ 萨缪尔·贝克特,1906-1989,爱尔兰作家

(Samuel Beckett,1969 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9


艾萨克·辛格(Isaac Bashevis Singer,1978 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庄园》The Manor,1967 年出版)

《地产》The Estate,1969 年出版)

(手稿原题为《地产(?)(万众的良医??)》




>>>退稿理由:


“如果让乐于助人的编译家摩西·施皮格尔好好编辑一下、好好润色一下,那么这部小说也许会翻译成一部和《莫斯卡特一家》差不多一样好、差不多一样畅销的英文小说。老实说,我认为它不值得让克诺夫费时费力,虽然我觉得施皮格尔愿意坚持下去,直至找到愿意出版它的人。依我,还是退稿。”——H.W. 1959 年 4 月 9 日(克诺夫出版社的编辑赫伯特·温斯托克)


▲ 艾萨克·辛格,1904-1991,美国犹太作家

(Isaac Bashevis Singer,1978 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10


威廉·戈尔丁(William Golding,1983 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蝇王》Lord of the Flies,1954 年出版)




>>>退稿理由:


“对我们而言,你的构想似乎还不是很成功,大家都认为它没什么看头。”


▲ 威廉·戈尔丁,1911-1993,英国作家

(William Golding,1983 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11


奥克塔维奥·帕斯(Octavio Paz,1990 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孤独的迷宫》The Labyrinth of Solitude,1950 年出版)




>>>退稿理由:


“我不觉得这整部作品有哪一点可以引起美国读者的兴趣。因为这部作品根本就是专门为墨西哥人写的……”


▲ 奥克塔维奥·帕斯,1914-1998,墨西哥诗人

(Octavio Paz,1990 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12


君特·格拉斯(Günter Grass,1999 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铁皮鼓》The Tin Drum,1959 年出版)




>>>退稿理由:


“这是一部没有办法翻译的作品。”


▲ 君特·格拉斯,1927-2015,德国作家

(Günter Grass,1999 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13


莫言(2012 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春夜雨霏霏》(短篇小说)


▲ 莫言,1955- ,中国作家

(2012 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退稿经历:


莫言早期非常喜欢孙犁的小说。1980 年前后他正好在河北保定当兵,保定有个文学刊物《莲池》,莫言的小说处女作《春夜雨霏霏》正是发表在《莲池》1981 年第 5 期上。


莫言是幸运的,虽然也被退过稿,但他遇到的《莲池》的编辑并没有用辛辣的言辞来挖苦嘲讽他,而是反复探讨,最终给予发表。作家最初尝试写作时,大多都会渴望遇到这样温和和善良的好编辑吧。


当然这第一篇小说的发表,也绝不会是一帆风顺的,而是前后遭遇了几次退稿,关于这其中的曲折,请看莫言亲自写下的回忆文章——



我是从莲池里扑腾出来的

莫   言


最早的五篇小说都是在地区级刊物《莲池》上发表的。《莲池》是保定市文联办的,后来改名为《小说创作》,再后来就没有了,说是穷死了


《莲池》1981 年第 5 期


  1979 年秋天,当我从渤海湾调到狼牙山下,在一个训练大队里担任政治教员时,便写小说往《莲池》寄。寄过去, 退回来,再寄过去,又退回来。终于,有一天,收到了《莲地》一封信,说希望我能去编辑部谈谈。我激动得一夜没合眼。第二天一大早,就搭上长途汽车赶到保定市,见到了我永远不敢忘记的毛兆晃老师。他个子很高,人很瘦,穿一身空空荡荡的、油渍麻花的中山装,身上散发出一股浓浓的烟臭。他说稿子有一定基础,希望能拿回去改改。
  我感到稿子不好改,干脆另起炉灶写了一篇送到编辑部。毛老师看了,说还不如第一篇好呢。他的话对我打击很大,但我还是对他保证,愿意继续改
  我把前后两篇小说糅到了一起,又送到了编辑部。毛老师说这一次改得很好。不久,小说就在《莲池》上发表了,头条,这就是我的处女作《春夜雨霏霏》。后来,《莲池》发了我的第二篇小说《丑兵》


莫言在部队服役时期


  不久,毛兆晃老师来看我,他说早知道部队离城里这样远,就不让我跑来跑去地送稿子了。老师对养花养草很感兴趣,也喜欢养石头。我们部队驻地的山上出产上水石,又一次进城时,我背去了两块大石头,足有八十斤。毛老师住在南郊,那时保定郊区不通车,我走了十几里路,又吭吭吃吃地爬上六楼。他一看我背了那么大两块石头,有些恼火,说谁让你背这样大的石头?其实我只要拳头大的一块就行了。他的老伴是一个工程师,人很慈祥。她做了很多好饭给我吃,我背着石头走了十几里路,的确饿了,便放开肚皮吃了一饱。
  后来我又写了一组短小的水乡小说,毛老师说很有点孙犁小说的味道,于是带我到白洋淀去体验生活。他陪着我采访完著名的民兵英雄赵虎,因为家里有事,就提前回去了。我一个人在村子里转来转去,招来了很多疑问的目光。我借住在一个农民家的空房里,只有一铺炕,没有被子也没有枕头,睡觉时只好枕着胶鞋盖着褂子,睡了一夜就感冒了。那时白洋淀干得底朝天,我一个人孤独寂寞,也不知生活该怎么个体验法,主要的还是受不了那个罪,呆了两天就跑了。后来毛老师还批评我不应该那样匆忙离开。


《莲池》发表有《春夜雨霏霏》的头条页面


  这次“深入生活”之后,《莲池》发表了我的第三篇小说《因为孩子》。1982 年和 1983 年两年间,《莲池》又发表了我的小说《售棉大路》《民间音乐》。《售棉大路》被《小说月报》转载,《民间音乐》得到了孙犁先生的好评。
  几个月后,我带着孙犁先生的文章和《民间音乐》敲开了解放军艺术学院的大门。
  转眼过去了十多年,毛老师已经六十多岁了吧?我是从《莲池》里扑腾出来的,它对于我永远是圣地



○○○○○○


 ◎ 新 书 推 荐 ◎ 



 莫言作品全编·中短篇小说系列 


◇ 中篇小说系列(四种)

《欢乐》《怀抱鲜花的女人》

《战友重逢》《师傅越来越幽默》


短篇小说系列(三种)

《白狗秋千架》《爱情故事》

《与大师约会》


首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作家

令世界刮目相看的中国当代文学

莫言荣获诺贝尔文学奖五周年全新推出


莫言中篇小说集四种:收录莫言 2012 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之前创作的全部中篇小说,共 26 部,其中有些甚至可以看作小长篇。莫言的中篇小说创作堪称是中国当代小说 30 余年演变的一个缩影,从中既可以看到 20 世纪 80 年代、90 年代的文学风貌,也可以看到新世纪以来不同寻常、挥洒自如的现代文学手法。


莫言短篇小说集三种:收录莫言 2012 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之前创作的全部短篇小说,共 77 篇。莫言的短篇小说既继承了中国古典小说的叙事传统,又融合了 20 世纪西方现代主义的表现手法;他的作品如同从大地上生长出来的朵朵奇葩,丰富多彩,光怪陆离;其部分作品被改编为影视剧,获得国内外大奖。日本著名作家大江健三郎等文学大师对他的短篇小说评价极高。


全新修订,书内附精美彩插,包括:莫言书法题写书名、诺贝尔文学奖获奖证书、诺贝尔奖晚宴致辞片段、题诗回忆创作历程。体味艰辛与荣誉,走进世界级文学大师的内心。


完整呈现莫言中短篇小说创作的叙事风格和艺术魅力。中短篇小说的体例和容量不比长篇,却在叙述之间拓展出土地一般宽广的空间,在这更为精短的篇幅里,莫言扎根于中国古老大地的、富有幽默感、充满爆发力的艺术特色更为彰显。



 特别预告 

莫言剧作系列两种

【 2017 年 11 月出版】

《我们的荆轲》(话剧剧作)

《姑奶奶披红绸》(影视剧作)




◆  ◆  轶 闻  ◆  

本文汇编自安德烈·伯纳德《退稿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