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安阳的影剧院前世今生

 安阳赵洪军 2017-10-24

电影是1889年由美国的科学家爱迪生发明的。电影能准确地“还原”现实世界,给人以逼真感、亲近感,宛如身临其境,给人类的娱乐生活带来了巨大的轰动。一百多年来,电影成了老百姓一种不可缺少的生活调剂,也在安阳老城人心中留下了难忘的印记。

谈起安阳的影剧院,安阳老城人的话特多, 中老年人聊起小时候看电影更是起劲。那时候看电影算是最奢侈的享受,有好的电影千方百计也要想法子去看,有时候为了买张电影票,可以连着去排两三天的队。有人爱看电影夜市,就是通宵放四五部电影那种,也不知那时候哪来的那么大精神头儿,一夜不困,什么电影都看得津津有味.....

可问安阳最早什么时候开始放电影?安阳最早放映电影的影剧院是哪家?就很少有人知道了。近日,笔者查阅了一些资料,骑自行车走访了几个地方,整理了这篇文稿,来解答上述问题。  

1925年老城运动场第一次放映无声电影

据《安阳市志》记载,1925年老城运动场第一次放映无声电影,放映不售票,观众可随意观看,影片有《粉妆楼》《关东大侠》等。

                   1927年县城隍庙内最早售票放映电影

1927年,在县城隍庙内售票放映外国电影,电影票为白地红字硬纸卡,票价1元,可看5次。每次剪去一个角,最后一次中间打个洞。

 
 

                     最早放映电影的影剧院——人民剧院

位于老城内西华门路北的人民剧院,1930年开始放映电影。

人民剧院原名“民众会场”,这个地方原来是一座三皇庙,1930年改建为民众会场,是当时豫北地区唯一的砖木结构剧场。场内是木板茶水座,两侧是站票,二楼是包厢,常演京剧,兼放无声电影。1933年改名为“人民会场”,1939年9月易名为日商大戏院,演京剧和马戏。1940年更名为同乐大戏院。1952年底,改名人民大戏院。1975年重建。1993年,由于设施陈旧,交通不便,经营困难,人民剧院撤销,改建家属楼,前面建农贸市场,人民剧院彻底消失。

人民剧院的门面大方气派。它是当时安阳屈指可数的两层楼戏院,二层往上用砖石垒起一堵波浪形的矮墙,矮墙上装饰着突出的海水纹,正中间镌刻着剧院的名字。下面一层并排三道门,门上有拱券顶窗,门扇对开。中间正门略宽一些,在戏开场前只开正门,看戏的人鱼贯而入,戏终场后三个门同时打开,以方便一涌而出的观众。

在这个剧院里,曾演出过京剧、豫剧、话剧、歌舞、马戏和电影,京剧名家尚小云、荀慧生、李万春和豫剧大师常香玉、崔兰田、唐喜成等人曾在这个舞台演出,中央乐团、中央歌舞团、中国青年艺术剧院也在这里举行过精彩的演出。如今站在农贸市场,当年戏院门口的人声鼎沸,热闹非凡,剧场里观众聚精会神看演出的美好情景,再也难寻,留下的只有对往事的回忆了。                                

 

                           设备条件较好的红光剧院

红光剧院位于老城大院街路北,原名新民戏院,建于1950年,最初是私营席棚戏院。1956年公私合营,1957年改建为砖木结构剧场,更名为红光剧院。可容纳观众1100人。1978年重建,座位1510个,增置冷气设施,可放映普通影片和宽银幕电影。1994年市场滑坡,主要靠录像放映维持。1996年拆除剧场,利用地处繁华商业区的优势,剧场租赁,成为鞋类专业批发市场。

安阳最早的专业影院——鼓楼影院

 鼓楼影院,原名安阳市人民影院,是安阳市最早的专业电影院。位于安阳老城中心鼓楼广场,始建于1950年,1951年投入使用。占地面积2000平方米,观众厅座位1028个,正门原在竹杆巷,电影院门头那种只有上海才能看到的霓虹灯,给几代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1956年开辟鼓楼广场,大门改东向朝鼓楼广场。1989年影院观众厅改造,平地面改为阶梯形状,安装软座椅,观众座位804个,观众厅内部进行建筑声学吸声处理,达到专业立体声电影院的声学标准,1991年,又更换安装放映立体声设备,更换宽画面银幕,改造为立体声影院。1996年,影院被安阳市爱国主义影片放映基地,星期天开办免费专场。随着老城拆迁和电影市场的下滑,2002年停业。2013年南大街改造拆毁。

 

                 高规格接待水平的——安阳大剧院

安阳大剧院位于安阳老城北门西侧。占地面积3300平方米,建筑面积5500平方米,是安阳市当时的标志性建筑之一。该剧院建有宽敞的大厅、休息厅和观众厅,有标准的舞台和较完善的舞台设施(开闭式乐池、20多道吊杆、升降式银幕、移动式电影音箱等)具有接待各种大型艺术演出、电影放映、接待会议等功能。 

 

始建于1957年,初为席棚曲艺厅,座位200个,1958年取名荣安剧院,1959年扩建,改为砖木结构,更名为“安阳剧院”。内设5人连座椅,可容观众1200人。1972年重建该院,内设单排座椅1437个(包括楼座)。装有冷气、暖气设备。有演员宿舍30间,有化妆室、外宾休息室、观众休息室。是安阳市接待高级别、高水平演出团体的主要场所。1993年配备了中央空调,坐席更换为高级座椅,更名为安阳大剧院。2010年后剧院出租,现为国美电器。

 
 

安阳大会堂——中原影院

 

中原影院,位于北门东62号,建筑形式为两层,设有休息室,座位1200个,设备在全市属上层,该剧院1979年10月竣工,当时定名为“安阳地区影院”。1985年5月1日,改为“濮阳市中原影院”。1987年划归安阳市,改为“安阳市中原影院”,属中原宾馆,叫做“安阳大会堂”。北门在北门东街路南,正门在中原宾馆院内。             

 

主营电影放映的——东方红影剧院

位于红旗路南端,1959年兴建,1960年5月建成使用,命名安阳影剧院。占地6.5亩,建筑面积约5300平米,设单座排椅1432个(含楼座360个)。文化大革命期间更名为东方红影院。1986年改名为东方红影剧院,主要经营电影放映,兼营投影放映。2002年后改制,成立安阳市新广文化影视有限责任公司。2016年拆迁,现址为万象城的一部分。

                     改成文化市场的—— 解放剧场

位于解放大道西段路南,占地面积4105平方米,装单座排椅1002个,可演戏也可放电影。该剧场的前身是30年代城内老商场里的斌声戏院,席棚。后因县西街运动场的易俗戏院失火被毁,斌声戏院迁到易俗戏院原址重建,仍为席棚。新中国成立后,斌声迁至小西门外,更名新声戏院,仍为席棚。1954年7月,由安阳市影剧工会接管,改名为工人舞台。1960年国家投资30万元,同运输三站调换位置,在解放路西段建砖木结构剧场,改称解放剧场。1973年划属安阳地区,1986年重归安阳市,1989年归属北关区。1997年改为图书文化市场。

                   改为3D影城的——文化宫影院 

工人文化宫,位于解放大道与彰德路交叉口东北角,是安阳市解放后第一个大型建筑。场区占地面积25480平方米,1951年“五一劳动节”奠基,1953年动工兴建,1954年竣工。包括图书馆、影剧院、灯光球场等建筑。影院建筑面积2796平方米,砖木结构,室内分楼座和池座,共有1756个席位。建文化宫用的砖都是从袁世凯墓地拆来的。当时政府组织了上万人从袁世凯墓地,依靠手工传递数十日,才将建设所用砖传完。文化宫落成后,重要大型会议、演出等活动都在此进行,是老一辈安阳人永久的记忆……

2010年文化宫重建使用,影院改为3D影院,门口朝西,面朝彰德路。改建后增设8个小影厅,1个巨幕厅(4KMAX),可同时容纳1171余人观影。 巨幕影厅可容纳观众达400余人 ,该厅采用新的SONY4K放映机(世界第5台,国内第1台),美国13.1还音系统,六十余台音响, 超大的金属增益环状银幕,从而极大地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视听要求,提升影院的文化品位,开启电影新时代。文化宫3D数字影城以院线的模式进行管理,由文化宫经营。

文峰影院 

文峰影院 位于老城红庙街东头路北,属于文峰区,原是路南第四机床厂的地方。文革结束后,电影文艺繁荣,许多不太景气的企业便利用礼堂办起对外营业的电影院,文峰影院就是当时许多席棚影院中的一个。建于1980年,座位750个,1987年有职工27名,年收入18万元,设立门市部一个。2000年以后,电影市场不景气,影院改建为浴池。

三角湖影院

位于南环城路西段路北,属于三角湖公园,1975年为露天影院,建成油毡棚影院 ,座位为水泥板条凳,1979年更新座椅为七合板折叠椅,1980年改建,座位1077个,1999年以后,电影市场滑坡,影院对外出租,现一层为“百年香锅”餐馆,二楼为酒吧。

企业俱乐部

为活跃职工和家属文娱生活,安阳市各大企业也都建立了企业俱乐部,放映电影,举办大型会议和文艺演出。其中较为出名的:

                          豫北棉纺织厂俱乐部

位于豫北棉纺织厂内主干道南侧生活区。建于1957年,1960年对外开放。设有单排座椅1400个。2000年以后,电影市场不景气,影院改建为浴池。

                        安阳运输公司职工俱乐部

位于彰德路中段路西。始建于1958年,占地面积760平方米,1977年对外开放,设有单排座椅934个。电影市场滑坡,影院关闭,建职工家属楼,观众厅原址现为家属楼煤棚,门口房子是交通旅行社营业部。

                            安阳电池厂俱乐部

位于红旗路北段,建于1958年,占地面积3000平方米,建筑面积1320平方米,管理人员20名,1979年对外开放。随着安阳电池厂拆迁,该影院已不存在。

                           安阳机械厂俱乐部

位于东风路中段,建于1969年,占地面积2500平方米,建筑面积1500平方米,设有单排座椅1326个。1978年12月对外开放。现在情况不知。

                            安阳机床厂俱乐部

位于彰德路北段,安阳市工人文化宫西边。建于1979年,占地面积3000平方米,1980年2月对外开放,设单排座椅2590个,对外放电影,接待剧团、歌舞团、说唱团等文艺团体演出。机床厂俱乐部早已拆除,现在为博地苑小区。

在老安阳人记忆中,还有铁路俱乐部,现在的火车站售票大厅;运输三公司俱乐部,现在和平路汽车客运中心站停车场;金钟烟厂俱乐部,现在的立交桥北侧。......等等。

随着农村文化活动的开展,20世纪80年代郊区也有五座电影院相继建立。

东郊影院

位于人民大道与东风路交叉口路南,临近东郊乡政府驻地。由东郊乡政府投资,1977年11月兴建,观众席位867个。东郊影院已改建,现在是洹瀛宾馆

                                 郭家街影院

位于郭家街村北,东工路南段路西。由郭家街村自筹资金16万元,于1978年10月兴建,占地9亩,观众席位1380个。现在情况不了解。

铁西影院

位于铁西路中段路东,由东郊乡任家庄筹资,1985年9月竣工,观众席位865个。郊区重大节日大型文艺活动多在此举办。现在为酒楼。

                                   洹北影院

位于洹滨北路洹北宾馆,由郊区政府投资150万元,于1993年5月竣工,观众席位2000个。该影院建成后,成为郊区召开大型会议和大型文艺演出活动的主要场所。2000年后改建为宾馆。

                                 龙泉影剧院

位于龙泉乡政府所在地,龙泉村中心路段。由龙泉乡政府投资,1980年竣工,观众席为木板连椅,可容1500人。

随着时代的变迁,安阳老城影剧院正在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通过一幅幅珍贵的老照片,不仅唤起了我们儿时的记忆,更让大家感受到了老城沧桑的历史承载和厚重的文化底蕴。老城是历史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是最能留下记忆的文化符号。只有保护好老城,建设好老城,发展好老城,才能使老城焕发出新的活力,这也是历史赋予我们每个人的责任。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