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钱学森后人讲述“钱氏家训”

 率我真 2017-10-24

  1955年,美国《洛杉矶时报》《帕萨迪纳晨报》共同报道一则新闻:“火箭科学家今日返回中国”,这里提到的科学家,就是中国航天事业的奠基人——钱学森。


  


  美国报纸刊登钱学森回国的消息


  钱学森,一位“学识可以抵上五个师的兵力”的科学家,其归国之路是曲折艰辛的。然而,任何困难都没能阻挡一颗归来报效祖国的拳拳之心。


  


  钱学森组建了火箭导弹研究所,并参与了中国第一个自行设计的中近程导弹和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的研制,直接领导了用中近程导弹运载原子弹的“两弹结合”实验。


  60多年后,由钱学森的长子钱永刚先生推动建立的“钱学森班”在中国多所学校开花结果,他们中的很多人也由此加入中国航天,在新的时代续写航天事业发展的新篇章。


  近日,上海交通大学“钱学森图书馆”馆长、钱学森的长子钱永刚先生做客湖南卫视《儿行千里》节目,讲述了钱氏家庭的家训家风故事。


  钱均夫


  “人,生当有品:如哲、如仁、如义、如智、如忠、如悌、如教!”


  钱学森曾亲笔写下一份珍贵文件,回忆在他的一生中给予他深刻影响的17个人。其中,第一位就是父亲——钱均夫。


  


  钱学森回忆在他的一生中给予他深刻影响的17个人


  钱均夫曾留学日本,他说:“我出去,就是要学教育,回国就是要改造中国的传统教育,为国家培养富国强民的人才”。怀揣着“兴教救国”的抱负,钱均夫1908年冬回国,随后出任浙江省省立第一中学的校长。


  “欲造优美之家庭,须立良好之规则。”这是钱氏家风中对于家庭的一个准则。


  


  图中右二为钱均夫先生


  钱均夫是一位非常负责的父亲,在钱学森幼年的知识启蒙里,是父亲首先向他开启人生与智慧之窗。博学多才、谦恭自守的钱均夫,营造了家庭宁静的文化氛围与求实精神,这对幼年钱学森的成长至关重要。


  在确立孩子要当工程师的目标后,钱均夫因材施教,在钱学森六年中学期间,安排他在12个寒暑假开展形式多样的学习活动。识别矿石办展览;抓鸟捕蛇做标本;学习油画、山水画;接触摄影、交响乐等等。几年时间下来,除了理工方面的知识,钱学森的形象思维、逻辑思维、审美意识等方面的能力也得到了显著提升。


  1935年,钱学森赴美留学,钱均夫嘱咐儿子:


  人,生当有品:如哲、如仁、如义、如智、如忠、如悌、如教!吾儿此次西行,非其夙志,当青春然而归,灿烂然而返!乃父告之。


  在父亲钱均夫爱国思想的熏陶下,钱学森更加坚定了科学技术复兴中华的信念。


  钱学森


  “虽然我姓钱,但是不爱钱。”


  钱学森的一生对自己节俭,一个公文包可以修修补补用上几十年,但是对组织和需要帮助的人一直很大方。他说:“虽然我姓钱,但是不爱钱。”


  


  钱学森用了几十年的公文包


  据钱永刚介绍,钱学森在苏联高校作讲演,一个月下来,讲课费用可观,可是拿到钱之后随即全部捐给了力学所。1957年,钱学森的书《工程控制论》获得科学院科学奖金一等奖,奖金一万元,他又捐给了中国新成立的中国科技大学近代力学系,要他们用这笔钱买需要的教学设施。到1995年,何梁何利奖一百万港币,钱学森将这笔钱全部捐给了祖国的治沙产业。


  

 

 


  为了培养人才,钱学森回国的头几年写了三部至今仍有影响力的教材:《导弹概论》《水动力学讲义》《星际航行概论》


  2001年12月初,第二届霍英东杰出贡献奖在广州番禺颁奖。钱学森因行动不便不能前往,组委会邀请蒋英出席领奖。临去广州前,钱学森与夫人打趣道:“钱(钱学森)归你,奖(蒋英)归我。”蒋英立即会意:“那咱就说好了,你要奖(蒋英),我要钱(钱学森)。”


  钱学森一直保持着晚饭后读书的习惯,几十年来,大家都知道不要在这个时间去找他,即使是孩子钱永刚也不可以。


  


  钱学森多年坚持晚间读书的习惯


  一个好的家训家风如同春风,可以在不知不觉间影响人的一生。回忆起父母在教育上的例子,钱永刚说,其实“父母对我没有什么特别的言传,而都是身教”。母亲蒋英告诉他要“多用眼睛去看,看爸爸妈妈是怎么做的”。


  钱永刚


  “希望你们能走出去,也能走回来。不忘回报与贡献养育和培养你们的国家。”


  在1955年的“克利夫兰总统号”邮轮上,7岁的的钱永刚和5岁的妹妹钱永真第一次过中国的国庆节。轮船上来自中国的乘客们自发组织联欢会,每个家庭出一个节目。母亲蒋英弹琴伴奏,兄妹两一起唱歌。


  


  钱永刚与妹妹一起在归国的轮船上表演节目


  与父亲一样,钱永刚远行千里去求学,而学成之后也归国来报效自己的祖国。虽出生在美国,可他仍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籍。


  钱永刚认为,《钱氏家训》的核心是两点,一是“要有为”,二是“守底线”。“如果要用一句话来概括我们家的家训,那应该就是‘中华民族知识分子的历史担当’了。”


  早在2002年的时候,钱学森就将自己的工作计划排到了2049年,那时将迎来我们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一百周年。钱老常说,我没有时间考虑过去,我只考虑未来。如今,钱老不在了,钱永刚则在继续着父亲关于“未来”的心愿。


  


  上海钱学森图书馆


  从钱永刚的身上,不仅看到家风的传承,也看到他也在不遗余力的将这股家风传递出去。“第一把我父亲的东西更好地留给社会,留给历史;第二步我们现在在朋友的协助之下,让今天的学子们能够发扬光大”。如今遍布各地的“钱学森班”就是最好的见证


  钱永刚给钱氏宗亲后辈的一封信


  “钱氏宗亲的后辈们,你们好!


  我父亲钱学森说过,我这一生,国家对我很重视,但社会主义建设,需要更多的钱学森,国家才会有更大的发展。


  身为钱氏宗亲的一员,你们肩负了报效祖国的使命。将来,你们会有更多的机会,走出国门、开拓视野、学习知识,希望你们能走出去,也能走回来。不忘回报与贡献养育和培养你们的国家。


  身为钱氏宗亲的一员,希望你们切记,“利在一身勿谋也,利在天下必谋之”的家风家训。在一如既往踏实勤奋、创新求索的征程上,集大成、得智慧,为民族的复兴、祖国的强盛、人民的幸福,贡献我们的一份微薄之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