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当有品:如哲、如仁、如义、如智、如忠、如悌、如教!吾儿此次西行,非其夙志,当青春然而归,灿烂然而返!乃父告之。”这段话是钱学森去美国留学时,其父钱均夫为他写的庭训。 寥寥数言,即成训导,而秉承庭训的钱学森也在学成之后,冲破重重阻力,回到百废待兴的新中国,带领着年轻的科研队伍一起奋斗,终成“中国航天之父”。 钱学森淡泊名利 钱氏家风来源于身教 钱学森长子钱永刚说,经常有人问他,钱家家风这么好,钱学森在子女教育上有没有什么秘诀?他说,秘诀就是不教,提问者往往会面露失望之色,但这正是他家家风形成的关键,不靠言教靠身教。 在父亲看来,小孩子的理解能力与大人有差距。“父亲很少用嘴巴说,都是用自己的行动来展示。”为此,钱永刚向记者讲述了钱学森在日常生活中的几个故事。 1956年,钱学森因撰写《工程控制论》一书获得了中国科学院的一万元奖金,他并没有用来改善生活,而是拿去购买了第二个五年计划的政府公债,到期之后连本带息捐给了新建立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后来,校方用这笔钱为上《火箭技术概论》的贫困学生每人购买了一把计算尺。“这门课是父亲主讲的,当时的一把计算尺的价格相当于一个学生一个月的口粮。”钱永刚说,“不少学生买不起,做作业就要花费比别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这让父亲十分揪心,就特别关照校方落实。”在当时落后的条件下,只要能尽快地为国家培养大批的火箭和航天技术人才,钱学森无时不刻不在殚精竭虑。 钱学森热爱艺术,喜欢西方的油画,但是在那个困难的年代,出访的时候都舍不得买一幅,讲学得的外汇都会拿回来捐给中国科学院,以至于后来,奖金一般都上缴国家,自己不留一分钱。 钱学森点拨问题 寥寥数语醍醐灌顶 在钱永刚小时候,钱学森对孩子的学习基本不问。“不像现在的家长,整天问你今天考几分。”他相信孩子的自制力,但有的时候也会给一种推动,钱永刚告诉记者。 钱永刚说,在他读初中的那年暑假,父亲看他有时间,便让他安排一个学习计划。“半天看《十万个为什么》,看40页,接下来半天才是玩,不懂可以问。”钱永刚一想,这要求不高,便欣然答应。 受家庭氛围的熏陶,自己从小就比较爱看书。“小学二年级就着字典看小说了。”钱永刚说。结果一次妈妈蒋英开家长会回来,班主任表扬了孩子爱看书,让蒋英很开心,当着钱学森的面,在饭桌上好好夸了夸钱永刚。于是,父亲便问他学习进展,计划落实得怎么样?有什么想问的。 但是父亲点拨我,跟在学校听老师讲课差别比较大,父亲往往只讲关键的几个节点,其他的还是靠他自己去想。“大师讲问题,从一个办公室走到另一个办公室,问题就说清楚了。”钱永刚说,“教授讲问题,一个小时可能才开个头。” 蒋英教学生不收钱 钱学森评价天经地义 在对待子女的教育上,母亲蒋英与钱学森的态度基本一致,崇尚身教。“但是母亲对待名利,对待金钱的态度,还是对我触动很深。”钱永刚说。 改革开放后,西方声乐再度得到社会认可,蒋英作为声学界的知名教授,上门求学的人很多。“但无论是谁,在家里还是在学校,对于求教的学生,她从来不收一分钱。”钱永刚说,父亲对母亲的举动评价也很高:“老师教学生,天经地义。” 钱永刚说,甚至有国内声学界的名宿,在蒋英的纪念音乐会上跟他说,他母亲的离世代表着声学界一个时代的结束。 《钱氏家训》对钱家影响深远 作为吴越王钱鏐的后裔,钱永刚毫不讳言《钱氏家训》对于钱家家风的影响。“人,生当有品……”在本文的开头,钱永刚就分享了钱均夫写给钱学森的庭训,如果我们仔细对照,会发现钱均夫的寥寥数语和《钱氏家训》的立意,存在着惊人的一致,可以说是另一种表述的钱氏家训。 这个庭训的效果如何,不言而喻。而以钱学森为代表的钱氏族人,遵照《钱氏家训》的教导,历代英才辈出。特别到了近现代,以“三钱”、钱穆、钱钟书等为代表的钱氏精英,更呈现出一种“井喷”之势,他们在各自的战线上,都发挥着领军人物的作用。 钱永刚最后说,一个好的家训家风如同春风,虽然不会觉得在一件事情有多大的帮助,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就足以影响人的一生。 附钱氏家训: 个人 心术不可得罪于天地,言行皆当无愧于圣贤。 曾子之三省勿忘,程子之四箴宜佩。 持躬不可不谨严,临财不可不廉介。 处事不可不决断,存心不可不宽厚。 尽前行者地步窄,向后看者眼界宽。 花繁柳密处拨得开,方见手段。 风狂雨骤时立得定,才是脚跟。 能改过则天地不怒,能安分则鬼神无权。 读经传则根柢深,看史鉴则议论伟。 能文章则称述多,蓄道德则福报厚。 家庭 欲造优美之家庭,须立良好之规则。 内外门闾整洁,尊卑次序谨严。 父母伯叔孝敬欢愉。妯娌弟兄和睦友爱。 祖宗虽远,祭祀宜诚。 子孙虽愚,诗书须读。 娶媳求淑女,勿计妆奁。 嫁女择佳婿,勿慕富贵。 家富提携宗族,置义塾与公田,岁饥赈济亲朋,筹仁浆与义粟。 勤俭为本,自必丰亨(古同烹),忠厚传家,乃能长久。 社会 信交朋友,惠普乡邻。 恤寡矜孤,敬老怀幼。 救灾周急,排难解纷。 修桥路以利从行,造河船以济众渡。 兴启蒙之义塾,设积谷之社仓。 私见尽要铲除,公益概行提倡。 不见利而起谋,不见才而生嫉。 小人固当远,断不可显为仇敌。 君子固当亲,亦不可曲为附和。 国家 执法如山,守身如玉,爱民如子,去蠹如仇。 严以驭役,宽以恤民。 官肯著意一分,民受十分之惠。 上能吃苦一点,民沾万点之恩。 利在一身勿谋也,利在天下者必谋之; 利在一时固谋也,利在万世者更谋之。 大智兴邦,不过集众思; 大愚误国,只为好自用。 聪明睿智,守之以愚; 功被天下,守之以让; 勇力振世,守之以怯; 富有四海,守之以谦。 庙堂之上,以养正气为先。 海宇之内,以养元气为本。 务本节用则国富;进贤使能则国强; 兴学育才则国盛;交邻有道则国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