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唐宋八大家”之欧阳修(十一)(十二)(十三)(十四)

 墨香笙樵 2017-10-24

 【欧阳修】(十一)花甲之年惹绯闻(文字稿)

节目导语:身为朝廷中流砥柱的欧阳修做梦都没有想到,一波用心险恶的弹劾浪潮正在向他袭来,那么究竟是谁向他泼来脏水,一生虽然历经坎坷,却不断走向辉煌的欧阳修能否躲过这场飞来横祸呢?敬请关注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康震教授主讲的《唐宋八大家》之《欧阳修》第十一集《花甲之年惹绯闻》。
画外音:宋英宗治平四年,即公元1067年,在位仅仅五年的宋英宗病逝,终年三十六岁。他的长子年方二十岁的颍王赵顼即位,他就是在北宋皇帝中较有作为的宋神宗。此时六十一岁的欧阳修担任参知政事已经六年,他与宰相韩琦等人精诚团结、忠心护国、屡建奇功,成为朝廷的中流砥柱。然而在这改朝换代的关键时刻,一波莫名其妙的弹劾浪潮却向这位三朝老臣突然袭来,那么,这会是一场怎样的飞来横祸?欧阳修将会如何应对这次挑战呢?
康震:
  宋英宗在位很短,只在位了五年的时间,三十六岁就去世了。宋英宗去世的时候,朝廷举行盛大的、规模很大的葬礼,葬礼举行的时候朝官们都应该穿的是素服,你穿得比较表示哀悼,比方说黑色的、白色的这种服装。欧阳修外边穿的也是丧服,可是他那天有点粗心,可能年纪大了,里头穿了一件紫底的、白花的这么一件衣服,看上去就不严肃。因为紫色这个东西在举行丧礼的时候,上面还有白花,让御史看到了,御史是专门负责弹劾纠察官员的,御史弹劾他,说他有失礼教。但是刚继位的是宋神宗,神宗很好心,就悄悄地让宦官赶紧告诉欧阳修,你赶紧把那里头的衣服给换了,穿得不合适。欧阳修非常地惶恐,不但把衣服换了,而且把自己关在屋子里不敢出门了,表示悔过之意。
  当然这个事也就过去了,因为这也就是粗心大意,可是这就是一个先兆,什么先兆呢,就是因为他在前面这次皇考、皇伯的争论当中,再往前追溯,在科举考试取士的问题上他得罪太多人,所有的人都在盯着他,尤其是他的对立面,就盼着他某一天犯一个错误。
  越说错,错就来,我们说曹操、曹操就到。欧阳修的夫人有一个堂弟叫薛宗孺,这位薛宗孺本来官做得好好的,可是突然发生了一桩事,为什么呢?薛宗孺以前曾经向朝廷推荐过一个官员,结果这个官员贪赃枉法,被罢官了。宋朝可有个规矩,谁推荐的谁负责,如果你推荐的官员犯法了,对不起,你老人家跟着一块儿连带一下,虽然说治的罪不像那位那么重,但是也得给你降一降。薛宗孺心想,这人是我推荐的,在他成长的道路上我能一直盯着他吗?他要犯错跟我有什么关系?再者了,咱朝里有人,咱上边有人,我堂姐夫那是副宰相,(相当于)国务院副总理啊,你能奈我何?他是这么想的,可欧阳修不是这么想的。再说了,欧阳修的夫人好像也不能左右欧阳修。欧阳修不但没有替薛宗孺说情,反而撇得很清,给朝廷上疏说,就应该一切按规矩办,以前怎么办,现在还怎么办。别人怎么办的,我们家里的人也怎么办。得,这薛宗孺不但没有能够避开这场祸事,反而因为受了连带的责任被贬官。老薛就非常地窝火,朝里头有人跟没人一个样,还不如没有他呢,要没他的话可能风平浪静的就过去了。有他,他还站出来,还说两声,结果把我给说进去了。越想越生气,越想越愤恨,这薛宗孺就管不住自己的嘴,到处去跟人说去,添油加醋,他说什么呢?说欧阳修和自己的大儿媳妇之间有不干不净的关系。大家都还记得原来欧阳修还稍微年轻一点的时候不也有一档子事吗?说是他和自己法律上的外甥女之间有不干不净的关系。那这回更直接了,就是你跟你的大儿媳妇之间,吴氏、口天吴,有不干不净的关系。因为薛宗孺是他们家里边的人,要是个外人说的话,可能别人说,你怎么知道人家的事啊?薛宗孺本来就是他的什么呢?算是他夫人的堂弟。所以一说出来,别人就觉得这事情可能有。尤其这事首先传到了一个叫刘瑾的官员的耳朵里,这刘瑾又把这个事添油加醋一番,告诉了御史中丞彭思永。御史中丞大家知道干什么的吗?御史中丞就是(相当于现在)国家监察部的部长。专门负责盯这类事的。彭思永又把这件事情告诉了自己的下属,(相当于现在的)助理检察官蒋之奇。这个事从一开始没影,慢慢地不但有影了,而且开始成形了。
  蒋之奇何许人也?一说,大家都能气死,这蒋之奇也是嘉佑二年中的进士,就是当年苏轼中进士那一批。他跟欧阳修之间算是师生关系。想当初这个蒋之奇怀才不遇,仕途很不好,他抓住了一个机会,就是当年辩论皇考和皇伯的时候,因为欧阳修他们这边是少数派,这蒋之奇就跑到欧阳修家里头,跟他慷慨陈词,说您说得太对了,就应该是皇考,他为什么是皇考呢?他因为这个这个这个,因为那个那个那个,论证了一番。欧阳修颇为欣慰,舒服极了。等到这个事过去之后,欧阳修向朝廷力荐蒋之奇,这是好人,有能力,我了解。力保他,让他做了监察御史里行,就我刚才说的(相当于现在的)助理检察官。

  可是有一样,这形势随时在发生着变化,虽然在现实性上,欧阳修等人、皇考派赢了,但是仿佛是在舆论和道义上感觉好像输了一样。特别是这蒋之奇,因为他不像欧阳修,欧阳修在官场多少年了,又是大文学家、政治家,又是经学家,又是史学家。就算这件事情他做得不太对或者别人有微辞,他也不在乎,别人也动弹不了他。可蒋之奇不一样,我们都知道,你是因为说了欧阳修的好话,捧了他的马屁,然后欧阳修把你推荐上去了。现在你看,人家都被贬了,你却上去了,这人不怎么样。蒋之奇就觉得非常地惶恐,担心今后会影响自己政治前途。这回好,他的上司彭思永告诉他,自己的老师欧阳修跟这大儿媳妇之间有不干不净的关系,蒋之奇觉得机会来了。所以大家一定要远离小人。蒋之奇立刻上疏朝廷,给皇上上了一道奏章,弹劾欧阳修,要求将欧阳修处以极刑,暴尸示众。把他杀了,然后把他尸体放在市场上、广场上示众。为了说明自己的观点是靠得住的,他说这个是我的上级。这种人非常可怕。这是彭思永告诉我的,你要不相信我们的话,我们部长的话你信不信?这彭思永告诉他的时候并没打算让他立案侦查,只是告诉他有这么件事,也许是因为蒋之奇跟欧阳修有师生关系,可是他自己也没想到,蒋之奇立刻就把这作为一个重磅炸弹,或者作为一个大礼包,就送上去了。蒋之奇这样做了,彭思永也附和,说这件事情是言之凿凿、确有其事,请皇上一定要裁定,要秉公。

画外音:欧阳修自从担任参知政事以来,力图改革朝政、整顿吏治,触动了很多官僚势力的根本利益,再加上一年前,欧阳修力主为宋英宗的生父追赠皇考名分,许多维护礼制正统的官员知识分子,对他非常不满,甚至恶语相向,横加诟病。因此,欧阳修在朝廷不少人眼中可谓是眼中钉、肉中刺。,这些人对他恨之入骨,必欲除之而后快。正所谓明枪易躲、暗箭难防,长媳案的发生,就是朝中小人处心积虑编造的一条毒计,那么,在道德、文章方面堪称师表的欧阳修,将会如何面对这场绯闻事件呢?
康震:
  欧阳修都快气疯了,他在一个月里头给皇帝写了九道奏章,他怎么写呢?在第一道奏章里,他说自己横被污辱,情实难堪。......出付外庭,公行推究,以辨虚实...... ”——欧阳修【乞根究蒋之奇弹疏札子】
  他强烈要求洗去这个奇耻大辱。你一定要让这蒋之奇把这件事情告诉皇上,你得把这事情马上地公之于众,公开审理。这是第一道奏章的核心内容。
  第二道奏章说什么呢?说蒋之奇告我的这件事情,乃是禽兽不为之丑行,天地不容之大恶。臣若有之,万死不足以塞责;臣若无之,岂得含胡隐忍,不乞辨明?”——欧阳修【再乞根究蒋之奇弹疏札子】
  蒋之奇告我的这件事情,这不是一般的事情,这禽兽都不做的事,我如果有这事,你怎么杀我,你用什么手段杀我,我都万死、我都不会眨一下眼睛。但如果没有这事情,我绝对不能容许这件事情含含糊糊、稀里糊涂就这么过去。我强烈要求蒋之奇讲出事情的全部的真相和细节,既然你要讲就全讲出来。
 第三道奏章,紧接着上疏,在目前的形势下,我不宜再担任参知政事这副宰相的职务,我请求朝廷让我辞去参知政事的职务,以便于**机关,监察机关开展工作。那我是副宰相,你怎么开展工作?你想这奏章,我现在说的只是奏章的一些核心要点,但那奏章本身写得非常激烈。
  那神宗当时也就才二十多岁,看到了以后觉得,哎哟,这把老头急着了,赶紧派宦官送去自己的手诏,就是慰问信。怎么写的呢?春寒安否?前事,朕已累次亲批出诘问,因依从来,要卿知。付欧阳修。”——【神宗御札】
  这会儿正是倒春寒的时候,您身体还好吧?没事,您刚说那事我交给他们去办了,就让他们去问清楚了,千万别着急。
 欧阳修心说我能不着急吗?这种事作为皇上您是一辈子都不会遇到的,也不会有人去告你的。这种事在我的身上为冤死之鬼,这是他给皇上的回信,如果不辨明,这就是冤死之鬼
  大家可能会问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有没有个真相啊?皇上心里其实也打鼓,他不知道是怎么回事。皇上就问彭思永。先问蒋之奇,蒋之奇说这都是彭思永说的。问彭思永,彭思永说我忘了谁跟我说的了。因为彭思永跟刘瑾是同乡,又是极好的朋友,他死活再也不愿意把刘瑾拉进来。他说我是谏官,我就是搞纠察工作的,朝廷有命令,朝廷有规矩,凡是做谏官的,凡是干我们这一行的,允许捕风捉影。就是我们先得听到一段有影的事,我们就会去查,朝廷允许我们这么做的。我是风闻之后,然后才去问的、才去查的。您要是现在让我把我的线人的名字说出来,谁告诉我的,我都跟您说了,回头你还让大臣怎么来议政呢?您回头还让我怎么开展工作啊?这应该是我们这个部门的特权,皇上您没忘这规矩吧?哎,他这说得有道理,因为确实朝廷有规定,像御史这样的部门、这样的官职,允许他风闻,就是先捕风捉影,听到有点有影的事,然后再去侦查。
  他这儿还给自己的风闻在这辩解的时候,欧阳修又上了一道奏章,欧阳修说什么?说这话全是放屁。因为欧阳修自己也做过谏官,他为什么说这话是放屁呢?他说没错,作为御史,朝廷允许他们有所风闻,但你风闻指的是什么?风闻者为亲眼所见,听他人所言。那你倒是说说你听谁说了,你连这个都不能说吗?就奇怪了,如果这件事是个小事也就不足论,可这事是小事吗?这是关系到人命关天的事啊,也关系到我一辈子的声誉,关系到皇上的声誉,关系到朝廷的形象。你们死活都不敢说,那为什么蒋之奇,你的手下,给皇上磕着头说这事千真万确,请求皇上治他的死罪,把他暴尸,让他示众,您不是也跟着搀和吗?你们都这么言之凿凿的,说得这么肯定的,怎么连个谁说的你们都不敢说呢?所以由此可见,你们这心里发虚。我再次请求朝廷,一定要让蒋之奇和彭思永说出来他们到底是听谁说的。
画外音:按照北宋的官职规定,担任谏官的官员可以风闻言事。一般来说,即使所言不当,也可以不负责任,这是为了鼓励谏官广开言路、敢于说话的方针,避免皇帝偏听偏信。但是任何权力一旦失去了约束就会泛滥成灾,风闻言事屡屡造成冤假错案,成为宋代朝政的一个独特现象。如今,蒋之奇和彭思永就是借着这样的规定,摆出一副死猪不怕开水烫的劲头,连宋神宗也对他们无可奈何,那么这场风波将会如何收场?欧阳修在经历这次弹劾之后将会何去何从呢?
康震:
  在这样艰难的情况下,宋神宗也没有好办法,他最后只好怎样呢?宣布了一个处分的决定,将两个人(彭、蒋)全都贬到地方上去工作,给他们降级,并且张榜朝堂,公开地批评蒋之奇和彭思永在对欧阳修的弹劾问题上犯了大的错误,他们叫什么呢?
  空造之语,皆狂澜而无考”——司马光【涑水纪闻】
  就是掀起很大的波涛,结果没有任何内容。

  苟无根之毁是听,则谩欺之路大开。上自迩僚,下逮庶尹,闺门之内,咸不自安。”——司马光【涑水纪闻】
  你们就叫瞎折腾,上到朝廷,下至人家的闺门,让所有的人都不能安宁。
  你犯了大的错误,所以给你们大处分。
  可是这个大处分对于欧阳修来讲那根本不解决问题,他再一次地连续上了奏章,一再请求说,如果这样稀里糊涂地和了稀泥过去,以后真的让人没法再工作了。我告诉您皇上,我这么做,我得罪这些人完全都是因为以忠报怨,就是因为我对国家很忠诚。我工作得太认真了,所以我得罪了太多的人,他们现在都联起伙来地对付我,他给皇上说,我这叫以忠取祸
  前几年也有这么档子事,离得还不太远,现在这蒋之奇就学习了当年的那伙人,就用这事来糟蹋我。像我这样的人,用这种性质的事情来诋毁,那是最奏效的。你说一刀把我砍死了,我还是个烈士。你把脏水泼到我身上,洗都洗不掉,别人看着确实是够恶心的,而且你自己还说不清楚。所以他一再地,只有一个要求,就必须把这根子挖出来。可这根子真的是挖不出来。宋神宗万般无奈,再次写了手诏,让宦官送到欧阳修家里边去,怎么写的呢?说春暖,久不相见,安否?”——【神宗御札】
  前面写的还是春天到了,有点倒春寒,现在天气比较暖和了,好久没见了,您还好吧?说您老不上班,我挺惦记你的。您前边说这些事我都清楚,现在我也按您的要求办了。我老问人家,人家就不说嘛,不说我也没办法,就把他们都处分了,也把他们都处理了,现在也张榜公布了,天下的人都知道您很清白,您什么事也没有。现在您总可以上班了,您的疑虑也可以消除了。春天也到了,暖和了,你也可以出门了。就写这么一个手诏。
  那要按一般人来说的话,皇上都给您连着写两道手诏了,给你充分地表达了信任,而且基本上应该说,虽然没有挖出背后的刘瑾,没有挖出这个谣言的根子,但从司法程序上来讲,从这个办案的过程来讲,已经是比较公道了。那么他以为这个手诏一写过去,欧阳修可能就会欣然接受,重新出来工作。哪儿那么回事?欧阳修那是宁折不弯的人,欧阳修连续上了六道奏章请求马上离开这个地方,我再也不在中央干了,我再也不做这参知政事了。求你了,把我放走吧。这没法干了,再干下去我们家不定出什么事呢。皇上一再挽留,挽留不住。就这么着,欧阳修被派到安徽的亳州做知州。从这开始,欧阳修的命运就发生了一个很大的变化,他从此就基本上远离了朝政。也就是说,在他已经快到六十岁的时候发生的这一桩对他个人的声誉和声望有重大影响的这件事情,导致他后来整个在人生的取向上,发生了重大的转向,这对他的打击非常大。

画外音:迟暮之年,遭受小人如此污秽的诋毁,让本来就身心疲惫的欧阳修心灰意冷。经过多次的申请,宋神宗最终批准了欧阳修的外放请求,任命他担任亳州知州。至此,欧阳修终于卸下了担任六年的参知政事职务。从此,他远离朝廷,再也没有回到汴京。欧阳修在政治上执掌宰辅,在文章上独步天下,在道德上更是追求知行合一,力求担当世之楷模。然而,欧阳修被人数次诟病的却恰恰是长媳案这种直指道德底线的事件,这让尊崇他的许多读书人深感不安,他们拼命地为欧阳修辩护。欧阳修是北宋著名词人,曾经创作了不少谈情说爱的艳词,欧阳修的拥趸们认为,这些词都是欧阳修的政敌伪造的,目的是为了继续诋毁他的形象。那么,欧阳修真实的道德面貌究竟是怎样的?那些词作究竟是不是他写的呢?
康震:
  欧阳修我们说啊,他是靠文学出道的。我们也知道欧阳修很善于写词,他的词写得非常地婉约,比方说:
  去年元月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满春衫袖。
                ——欧阳修【生查子】
  那一年啊,去年元宵节的时候,我跟你约好了咱俩见面,感觉很好。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这人约黄昏后我记得都是很多电台它们的专栏的那个题目。今年元宵节我本来跟您约好了,可是只见了明月,只见了华灯,却再也见不到你。非常地惆怅,但是非常地多情。是不是欧阳修跟谁约会?这倒是不一定的。但是能写出这般心思的人,那肯定也有不同寻常的情思。

  欧阳修还写过:

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
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欧阳修【蝶恋花】
  写的就是一个闺中的少妇,相思之情。就这么点儿事,但他把它写得、把它渲染得非常切中人的内心世界。就好像他自己变成一个女人守在闺中一样。
  还有呢:
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阑倚。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欧阳修【踏莎行】
  你走得越远,相思的情怀就越浓越重,为什么呢,我对你的相思就像迢迢不断的春水一样,我走到哪儿只要看见春水,只要看见春光,我就会想起你。
  这还是那个充满了斗志的欧阳修吗?我们觉得如果老这么写词的话,甭说斗志了,连生活的意志都会消沉。但这真的是他写的,我们说这是伟大作家的能力,他可以写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包括情感生活。但是就这些词,他写出来以后,包括在当时就有很多人认为这不是欧阳修写的,这是他的政敌们为了攻击他而做的伪作,编了一些词,然后糊上他的名字,说这都是欧阳修写的。难怪他老那什么呢,难怪别人老说他那什么呢,原来他就写过,这就跟他那什么那日记差不多吧?
  我跟你说,在这个问题上真没必要为尊者讳,因为我们知道,宋词跟宋诗,换句话说,词跟诗本来不是一回事的,诗者言志,词者缘情。词的产生和发展本身就决定了它主要是用来写什么的,写儿女情长的,就是写恋情的,就是写夫妻之情的,就是写男女之间的那种非常细微的、微妙的,怎么表达也表达不清楚,在诗里边再说都要费劲的那种微妙的感情,这个就由词来完成它的任务。而且,咱说个实话,在宋代士大夫的眼里,这个词的地位跟诗那根本没法比,也就是说我在诗里边可以正襟危坐、堂而皇之,但我在词里怎么耍我的小性都行。等于是在诗里边那就好像是早上去上班了,那在词里边就跟回到家里来往床上一躺,衣冠不整,谁都管不着,这是我的私生活领域。
画外音:欧阳修生活的北宋时代,是一个物质与精神生活都十分丰富的时代,士大夫们拥有丰厚的俸禄,可以蓄养家伎,过着歌舞升平的生活。欧阳修之所以在花甲之年惹绯闻上身,也与这样的时代风尚有关。欧阳修年轻时在洛阳留守幕府任职,曾与一个色艺俱佳的歌伎有一段流传很广的风流韵事,那么,这件事情到底是如何发生的?我们对欧阳修应该如何做出一个公允的评价呢?
康震:
  欧阳修在洛阳做官的时候他看上了一个女子,这个女子按道理来说不该他看上,为什么呢,这个女子是一个官伎。我们知道在宋代,歌伎它分官伎、私伎。官伎者,各州、府、县都有在籍的这些歌伎,比方说今天我们要欢迎谁谁谁来,要看一段歌舞,那么就把她们叫来,有点像类似于官家养的歌舞班子一样,这叫官伎。私伎呢那就很好解释了,也叫家伎,那就是在家里边自己掏钱养的一个班子,像欧阳修、像苏轼,他们当时都在家里边有这样的歌舞班子,有的比方说八、九个人,有的甚至二十多人都有,只要你有钱养得起,没人干涉。他爱上的这个女子是个官伎。
  当时担任洛阳留守的是钱惟演,是他的顶头上司。有一天他跟这个女子就出去约会,两个人见面肯定有很多的话要说,上有天文地理,什么都(说),那我们就不知道他们说什么了。说着、说着、说着、说着就把时间给说忘了,为什么呢,当天晚上,钱惟演有个大型的宴会要这些歌伎要出席,结果这一说把时间给说忘了,慌慌张张地就往回跑,俩人一起迟到了。虽然大家都没说什么,但是相视以目,大伙儿都用眼睛看他们,用眼睛跟他们说话,心说你们俩一起上哪儿了?为什么又一起回来了呢?
  钱惟演当着这么多宾客的面不好说什么,他不能问欧阳修啊,他只能问这个女子说你怎么迟到了?这个女子非常地尴尬,说今天天气太热,我贪图凉快,在那个比较凉的一个小屋里睡了一会儿,就给睡过了,结果起来的时候发现自己有一个金钗掉到哪儿去找不着了,所以来迟了。钱惟演一听,这孩子还挺聪明,撒谎滴水不漏。说原来你是睡过了,又丢了东西,那是这样吧,今儿不光是你一个人迟到了,我们这位小欧也迟到了,您要是能够让这位欧阳先生就您这件事写一首词,我赔给你这枝金钗。这买卖挺好,那金钗可是挺值钱的。那当然了,欧阳修这时候这脑子就用上了,只是略一思索,这手到擒来:
——
《临江仙》
柳外轻雷池上雨,雨声滴碎荷声。小楼西角断虹明。阑干倚处,待得月华生。
燕子飞来窥画栋,玉钩垂下帘旌。凉波不动簟纹平。水精双枕,傍有堕钗横。
  少女等着跟自己的情人约会,等来等去老等不来,听到外面隐隐地有打雷的声音,她的心里头更加地焦急。然后过了一会儿,下起了雨,雨滴在了荷叶上发出了怦怦的声音。这时候雨又慢慢地停了,有一道彩虹在天边出现,她看见了彩虹就好像看到了约会的希望。这时候,水精双枕,傍有堕钗横。就在她的枕头边上,有一枝金钗斜着放在那个地方。在那句子末尾点了一下,你不就要这金钗吗?我给你这场景就放了金钗,而且这里边的女主人公可能就指的是这位女子。

  钱惟演一听,很好,很有才华,而且点题了,就是关于找东西的,不是丢了吗?你这等于是个失物招领的启事,当时就赏给了她一枝金钗。这个事咱们说大了,在北宋时期不算什么事,就是在北宋的时候像这些文人士大夫跟这些歌伎之间有一些风流韵事那都不足怪,绝对不会付诸法律的,这大家放心,也不会有人根据这件事情去处理他。
  但是问题是这人跟人不一样,欧阳修是什么人呢,如果只是个一般的读书人,你就天天丢一枝金钗都没人管你,天天迟到都没人管你,大不了自己在家里彻底就不迟到了。但是欧阳修不是对自己的要求不一样吗?他很年轻的时候就立了壮志,又要做当今的韩愈;又要做文章的宗师;又要在政治上出人头地。就这么说吧,作为一个伟大的人物,欧阳修肯定有多面性,他有金刚怒目的一面,也有柔情似水的一面,本来都无所谓对和错,但关键在于他的形象、他的身份,在他的人生发展的过程当中越来越来越完美了,或者说越来越接近了整体社会要求的那种完美,这个完美是什么呢?就是你什么错误都不能有,你是一个全部的十全十美的人。所以如果按这个标准来要求他的话就很麻烦了,而他的政敌们就抓住了他这个要点,就是用他那生活柔情似水的那一面作为了他的一个漏洞来攻击他。所以后来有很多仰慕欧阳修的人才会说他本来没什么事,那些词都不是他写的,其实那些词真的是他写的。所以这种感情色彩对于一个伟大的欧阳修来说,在别人看来,特别是他的政敌看来这就是最好的缺点,所以这也就难怪他自己要历经这么多次的坎坷和波折。当然了,对于欧阳修来讲一旦他离开了政坛,特别是离开了政治的核心层,他自己又能展示出另外的一番风采,这种风采更接近于他这个人的本体,这个人的本色。至于说究竟是什么,我们下一次再接着讲。
下期预告:欧阳修在六十四岁时为已经去世多年的父母创作了一篇叫《泷冈阡表》的墓表,这篇千字文朴实无华却发自真情、感人至深。那么欧阳修是如何将这个看似普通的墓表写成千古名篇的?而这篇名作与欧阳修的另外一篇散文名作《卖油翁》又有着怎样的关系呢?敬请关注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康震教授主讲的《唐宋八大家》之《欧阳修》第十二集《卖油翁》的境界。

【欧阳修】(十二)《卖油翁》的境界(文字稿)

画外音:在欧阳修存世的五百多篇散文作品中,《卖油翁》是一篇富含哲理于情趣的小品文章,它只有短短的一百四十八个字,却通俗易懂、寓意深刻,非常具有教育意义,因此,多年来为中学课本必选篇目,成为人们最熟悉的欧阳修作品之一。那么,《卖油翁》讲述的究竟是一个什么故事?它的寓意究竟体现在哪里呢?
康震:
  我们经常说这人葫芦里卖的什么药?我们今天倒是要问一句,这卖油翁的葫芦里卖的是什么油?是芝麻油、橄榄油还是什么别的油?我们先来看这个故事,说北宋有一个人叫陈尧咨,这个人很厉害,是状元,曾经中过状元,后来做过很多的官职,最高曾经做到工部侍郎,国家建设部的副部长。此人不仅能文,而且也尚武,怎么叫尚武呢,他的射术非常地精深,射箭射得非常好,那个铜钱放得老远,一箭穿过去了,百步穿钱,穿得很准。陈尧咨这个人才高,官做得大,盛气凌人,这个人非常地傲气。他惩罚手下也很严重,曾经杖杀数人,打板子把人打死了。他是这么一个人。
  尧咨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欧阳修【卖油翁】
   大家都说您射得好,您是神射手。他心里说我是神射手。就是这么一个人。非常地自矜,非常地自信,也非常地自傲。有那么一天尝射于家圃,在自己家的菜园子也罢,花园里也罢,弄了一靶子在那儿射,唰、唰、唰,射得特别带劲。他在那儿射呢,有个老头子挑个担,是个卖油的,看见老陈在这儿射箭,反正这油一时半会儿也卖不出去,就释担而立,把这担子就放下来,然后在旁边就看,你看就好好看对不对?这陈尧咨这个人你要看他射箭呢,必得腆着脸看,他才高兴,一边看着一边说,好!这陈尧咨才高兴。他不介,睨之,就这么看,斜着眼睛看,那要再加上一个字就成了睥睨之了,就是一边看一边觉得,啊,又射中了,就这么一种态度。久而不去,也就是他睨之很久,他斜眼睛看了很久。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射射射,射了十箭,有八、九箭都中了,中了以后,微微地点了点头,轻轻地点了点头,不错,就这意思,还行。这种态度怎么能是老陈所能忍受的呢?他就问他说,汝亦知射乎? 你也会射吗?你懂射箭吗?我看你在这儿睨了我半天了,我都没说什么。十中八九,你就是轻轻地点点头。吾射不亦精乎?我射得不好吗?你个卖油的,在这睨之,睨了我半天了,我射得不好吗?翁曰,老头子说,无他,但手熟尔。瞧您说的,您射得好,可是也没什么了不起的,您就是手比较熟悉,射多了,中的机会就多了。这句话很不带劲,你知道吗?也就是说这没什么好神秘的,因为你射得太多了,总要射中的。你练得多了手就熟了,手滑了,那自然就射得多了嘛,就中得多了。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你怎么能这样看呢?你怎么能敢轻视我的射中呢?我是神射手,我是举世无双的百步穿钱的神射手,尔安敢轻吾射?你怎么敢轻视我呢?你谁呀?你谁?这反差很大,对不对?他是一个社会地位很高的人,在自个儿家菜园子射得挺好,或者在花圃里射得挺好,来那么个老头横插一杠子,让他很不痛快。翁曰:以我酌油知之。’”您不是射箭吗?您别急,我不会射箭,我只会倒油。我倒油倒得比较多,所以我用油来跟您的箭比。(卖油翁)就取了个葫芦放在地上,我们知道这葫芦嘴它不像瓮口,它比较小。又取了一铜钱,您不是百步穿钱吗?我百油穿钱。把那铜钱对着口放在那葫芦上,舀一勺油,我慢慢地,细油长流地往里头倒,油都倒完了,铜钱没湿。翁曰,老头说,看看看看看,这不是故意的,我也没什么了不起的,它就是没湿啊。惟手熟尔,我就是因为倒得太多了,我这辈子净卖油了,你说它能湿吗?笑而遣之,陈状元呢...那是,您是铜钱没湿,我那边铜钱也没碰着,咱俩一路的,我这射箭跟你那卖油一个水平,我认了。吗你走吧走吧,别跟这儿添乱了,烦得慌,今儿下午心情本来挺好的,让你这油一通倒的,我油头油面的,我都没法射了。

画外音:《卖油翁》的成功之处在于将熟能生巧这个大道理用一个生动的小故事传递出来,形象生动,发人深省。在现行的中学语文课本中,《卖油翁》一般节选到康肃笑而遣之这句话为止,而事实上,这篇文章在最后还有一句话被课本编写者删去了。那么,这被删掉的话究竟是什么?它为什么被删?通过《卖油翁》,欧阳修究竟要向我们传递什么思想呢?
康震:
  在欧阳修的原作里,底下还有一句话可没有收进去,底下还有一句什么话呢?他讲完这个故事,欧阳修自己说了一句话:此与庄生所谓解牛斫轮者何异?这个故事跟庖丁解牛、轮扁斫轮的故事有什么不一样吗?你注意啊,这可就有学问了,你光要把前面看完了,那就是一个事,一个卖油的碰见一个射箭的,觉着他就是惟手熟尔,射箭跟倒油道理一样,但是最后欧阳修还有一句话,这句话中学语文课本里没有选,为什么没有选呢?因为选了这一句话进去的话,底下段落大意什么的就不太好总结了,因为它就不是一个熟能生巧所能涵盖的问题。庖丁解牛大家都太熟悉了,那庖丁拿了一把刀要解剖这条牛,说白了就是要宰这条牛,它宰完这牛以后,牛都不知道疼,豁然而解。他把牛解了,这刀用了十九年了还跟刚买的时候、新的一样,为什么呢,他说了,他解牛的时候眼睛里看见的不是完整的牛,看见的都是牛身上的关节和经络,所以他这刀进到牛身体里头以后,都不碰牛的身体,走的都是牛的空间,骨头跟骨头之间有空间,肉跟肉之间有空间,他只是把这空间塞进去挑断了彼此的联系,所以这牛还很舒服地不知不觉当中被解了。他达到一个什么境界呢?就是这刀跟庖丁跟牛怎么样呢,合一了。然后,梁惠王听完之后说,啊,这就是养生的道理呀!
  那要是让卖油翁看见他解牛完了,卖油翁就说,啊,这就是惟手熟尔!那庖丁气死了,庄子也气死了,为什么呢?庄子讲庖丁解牛的根本道理是养生,养什么生?就是一个人要想活得快乐,一个人要想活得自然自在,就要跟天道、跟规律、跟自然怎么样呢,完全地融为一体。当那个庖丁解牛的时候,他靠近牛的时候,这个刀人合一了,刀人牛也合一了,全都合一了,成了一个部分了,彼此之间没有界限了,当然那牛就解了。牛解了,人心里头的各种各样的心结也就解开了,所以庖丁解牛他的目的是重在养生。欧阳修说这跟庖丁解牛有什么不同啊?那就是油跟人、跟葫芦、跟铜钱、跟那勺都合一了,那箭跟人、跟那靶子也都合一了。
  轮扁是怎么回事呢?也是庄子讲的故事,说一个人,做轮子的。古代做轮子没有流水线,也没有大型机械,怎么样呢,就拿人的手工把轮子得砍削得圆圆的。做轮子这个人叫轮扁,轮扁做轮子,他在这儿做轮子,他的君王在堂上看书,他就问那君王,说您看的什么书?君王说我读圣贤书。轮扁说完了,您读的是糟粕。君王说你个做轮子的体力劳动者怎么能说我看书看的是糟粕呢?你今儿不说出来点什么来我跟你没完啊。他说你看我告诉你一个很简单的道理,我做轮子这门手艺,我怎么传授给我儿子,他都达不到得心应手的境界。他做那轮子,就是一个手工业者他做出来这个轮子,他那儿子就做得跟我总是不一样,有差别。我想这个大家应该是很有体会,比方说一辆自行车坏了,你爸爸去修,修得就非常好,活做得很漂亮。你一去浑身抹了一身油,轮子还是没安上去,能解下来安不上去。轮扁讲的道理是什么?说传授真理传授的是得心应手的裉节,这个得心应手的这点劲儿你就是传不过去,所以你读那么多书都没用,为什么呢?这种得心应手的劲儿学不来,真理往往要通过知识来传递的时候很困难。他说你这就是糟粕。所以你看,欧阳修的末末了的这句话是非常重要的,对于庖丁来讲是养生,对于轮扁来讲是关于真理和知识的关系,对于卖油翁来讲这三个故事加在一起它就变成了一个特别有意思的事,就是技术达到了一定水准之后可以变成境界。就是可以惟手熟尔这话是没错的,但是如果仅仅是惟手熟尔,那就俗了。首先是惟手熟尔,技术上必须达到完全的纯熟,然后技术才能升华为一种什么呢?人生的境界和智慧。
画外音:《卖油翁》表达了欧阳修从熟能生巧升华为天人合一的人生理念,其中的基础当然首先是要熟能生巧,而身为北宋的文坛领袖,一代文宗欧阳修的文章是怎样达到熟能生巧、百炼成钢的呢?
康震:
  对于一个文学家来讲,怎么才能手熟呢?就得不停地修改,就跟那个神射手一样,他得不停地射箭;他不停地拎油;不停地解牛;不停地得斫轮。欧阳修修改文章有个习惯,他喜欢把文章写好之后都贴在墙上,然后就在那儿琢磨,一篇一篇地往过看。他修改文章到什么程度?他修改完了之后比方说原来写了有一万字,修改完之后可能只剩下五六千字。有的文章修改完了,这文章不存在了,否了,最后一个字一看也不合适,改了、完了、没了,这文章不见了,就到了一种苛刻的程度。他的名篇《醉翁亭记》有一个流传很广的、但是已经被完全戏剧化了的故事来说明这《醉翁亭记》怎么写成的,说这《醉翁亭记》写成了之后,欧阳修他不是喜欢把文章贴在墙上看吗?修改吗?这回他不贴在墙上了,他在他那个滁州城里到处贴着,张榜,鼓励人们来修改。结果就来了一老头,砍柴的,来了以后说我想改这文章,您能把这文章给我念一遍吗?欧阳修说行,没问题。你听着啊,滁州四面皆山也,其东有乌龙山,其西有大丰山,其南有花山,其北有白米山,其西南诸峰林壑...还没背完,那老头说行了行了,这文章一开头就有问题,我是砍柴的,我登到山上四面一看,全都是山。老头还没说完,欧阳修说行了,我知道问题在哪儿了,就一句就够,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环滁皆山也,五个字全部概括了。大家说真是神了,特别能够听下边人的意见。我跟你说,这个是流传成这样,真实的故事是什么呢?真实的故事是朱熹后来记载的,这个《醉翁亭记》有人当时就买到了它的草稿、稿本、初稿,第一稿的那个本子,说第一稿前面就不是环滁皆山也,而是说了一大堆的山,有几十个字,然后在这草稿上,欧阳修把这些东西划了一个很大的圈,都勾了去。旁边只写了五个字环滁皆山也。我们现在背《醉翁亭记》的时候我们就觉得这个开头开得很好,非常地简单,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那西南边的那个山峰尤其是漂亮,为什么呢?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然后上面引出醉翁亭来,他是这么改出来的。
  还有一个例子也比较典型,但是带有小说的色彩,是明代有个人叫冯梦龙,他有一本书叫《古今谭概》,它里边记了一个什么事情啊?说这个欧阳修当初在翰林院里边做翰林学士兼史官修撰,负责修史书的,经常跟同事们到外头溜达去。有一天他跟三个同事在外头溜达的时候,就看到有一匹狂奔的马在路上踏死了一只狗。欧阳修说把这个事件描述一下,你们都说说。A就说,有黄犬卧于道,马惊,奔逸而来,蹄而死之。有一个黄狗在地上卧着,有一匹马惊了,狂奔而来,踩着它,给它踩死了。A这么回答的。B是怎么回答的呢?有黄犬卧于通衢,逸马蹄而杀之。有一只黄狗卧在道路上,有一匹奔马跑过来,结果踩死它了。第三个人,有犬卧于通衢,逸马遭之而毙。这就简单多了,一只狗卧在街上,一匹奔马过来把它踩死了。越来越简单,不是越来越麻烦。欧阳修听了以后说,像你们这样要是修史书的话,写一万卷、一百万卷都写不完,太麻烦了,这么简单的事情难道要这么复杂才能说明白吗?那您说怎么说呢?说六个字就够了,逸马杀犬于道,就完了。当然有人说太简单了,简单得都没有一点修饰的成分。我前提是什么呢?他在史馆里边修史书,他问这个事件用最简约的语言怎么表达,也许我们表达的时候可以不赞同他这种太简单的方式,但是有一点,这一种最简单的方式是对语言的高级的提炼,那得有语言的功夫才行啊,你们这功夫你根本不可能啊,做不到这一点。大家说要让你这么说的话,欧阳修倒挺像这卖油翁的,经常地勤学苦练。那是。这说明什么呢?说明欧阳修在文章之道上对自己是非常地严苛、非常地严格。

画外音:欧阳修坚持不懈地推敲修改自己的文学作品,有时候达到了近乎苛刻的程度。欧阳修四十七岁那年,他的母亲归葬家乡江西吉州泷冈,他写了一篇《先君墓表》,等到欧阳修六十四岁时,他对这篇《先君墓表》进行了认真的修改,修改后的墓表文笔更加精炼,主题更加鲜明,境界更加豁达,这篇新墓表就是名垂青史的《泷冈阡表》,它与韩愈的《祭十二郎文》、袁枚的《祭妹文》并称为中国古代三大祭文。那么,欧阳修为什么要对《先君墓表》进行修改呢?透过这新旧两篇墓表的不同,我们能看到欧阳修有着怎样的心路历程呢?
康震:
  十五六年以前写的《先君墓表》跟后来所写的这个《泷冈阡表》都收在欧阳修的文集里头,你把这前后两篇文字放在一起一看,就发现了很多问题。你譬如说,在这篇文章一开始,他的母亲就说,在原来第一块碑,她说的时候说什么?说你的父亲
  廉而好施,以其俸禄事宾客,常不使有余”——欧阳修【先君墓表】
  你父亲这个人很廉洁,但是又是一个轻财好施的人,他这个俸禄都用来招待宾客了,都用来招待朋友,所以我们家里头家用经常不够。这是在第一块碑里头,是这么写的。
  第二块碑就变了,变什么呢,说他的父亲廉而好施还是一样,很廉洁,喜欢轻财好施,但是
  喜宾客,其俸禄虽薄,常不使有余”——欧阳修【泷冈阡表】
  他虽然没挣多少钱,但是却经常把这些钱拿去招待宾客。那原来的意思跟这就完全不一样,原来是说俸禄不够花,谁知道你有多少俸禄?但后边就变成他的俸禄很少,虽然少,但是却拿出来招待宾客,这是第一个变化。这个变化是带有歧义性的,如果不做这种变化的话,别人完全要根据这块碑来判断他父亲的生平,不写清楚的话就会发生歧义。你前面说他很廉洁,后面却说他俸禄都用来招待宾客了,而家里都没有用的了,那你这钱从哪儿来的呢?所以必须说他俸禄虽薄,这是第一,第一个变化。第二个变化就很有意思了,怎么有意思?欧阳修在第一块碑里说他的母亲怎么说的呢,说因为你父亲没留下来多少钱,所以
然吾何恃而能自守以至是邪?吾于汝父,知其一二而已也,此吾之所恃也。
                ——欧阳修【先君墓表】
  这话有点难懂,翻译成白话文就是说,你父亲没给我们留下什么家产,但是我为什么一直能坚守到现在呢?我为什么还一直硬撑着这个家呢?你想知道原因吗?因为我对你的父亲比较了解,我了解他这个人,所以我能一直坚持到现在。你注意这个重心是在谁身上呢?在他父亲身上。我了解了你的父亲,我很了解他,所以我能坚持到现在。那我们下来就很期待地想听,他父亲肯定是有什么比较优良的品质,让她觉得一直把这个家道,一直守着。但是在第二块说法就完全不一样了,说什么呢?
吾何恃而能自守耶?吾于汝父,知其一二,以有待于汝也。
               ——欧阳修【泷冈阡表】
  我为什么能撑到现在?因为我对你的父亲很了解,因为我对你的父亲很了解,所以我对你,我的儿子欧阳修有期待,我对你很有期待。这重心就全变了,我对你的父亲了解,从而使我对你有期待。这大家现在就会想,那他父亲的表现跟欧阳修将来的这种表现会有什么联系呢?这你就看,文字上虽然说变化不是特别大,但是意思上完全发生了转折。接下来,原文就接着写什么,写他父亲如何孝顺父母,等到他这个夫人嫁过去的时候,他父母早就去世了,但是每次吃饭的时候,他的父亲总是很难过,说你看今天的饭食不错,如果父母在的时候也能享受,如果怎么样也能享受,想起这些事情他就掉眼泪。她原来以为是不是父母刚去世他太难过了,后来发现他一直都是这样,从而她认定这是一个仁义的人,这是一个有孝心的人。但是在新的墓碑里边她是怎么说的呢?她说,

汝孤而幼,吾不能知汝之必有立,然知汝父之必将有后也。
                ——欧阳修【泷冈阡表】
  你父亲去世的时候你还很小,我虽然并不知道你将来有没有出息,但是我从你父亲的表现,我可以断定他的后代必然有出息。就是在后来写的这块墓碑里头,他把这个意思提炼得越来越精炼,越来越突出,把这个问题全部的重心都放在谁身上呢?放在欧阳修自己身上。因为毕竟对于欧阳家族来讲,欧阳修这个后代是他们这个家族重振和光耀门庭的希望所在,所以,如果以往还是总是把重心放在他父亲身上的话,那么整个这个墓表它的光彩就会减弱许多。接下来,在原来的碑文里头,他说他的母亲给他讲过一段话,说:
夫士有用舍,志之得施与否不在己,而为仁与孝不取于人也。
               ——欧阳修【先君墓表】
  什么意思?就是他母亲教导他,欧阳修的母亲教导他,说一个知识分子、一个读书人一辈子是有舍有取的,他的志向能不能实现这跟自己有时候左右不了的,但是一个人要做一个仁爱的人,要做一个孝顺的人这完全取决于自己,这是他母亲给他讲的话。但是到了新的碑文里头它变成什么了呢?说:
夫养不必丰,要于孝;利虽不得溥于物,要其心之厚于仁。吾不能教汝,此汝父之志也。
  说我告诉你,你对待父母啊,真不用给他们送什么多的东西,只要孝顺就对了。你就是把东西都拿出来遍及天下人你也给不过来。最关键的核心是你要有仁爱之心,要有孝道。我教不了你,我告诉你,这些话都是你爸爸让我告诉你的。
  你要注意啊,这个新的修改过的墓表跟旧的墓表有一个重大的不同,就是时时刻刻要把欧阳修的父亲和欧阳修的命运结合起来,也就是说在某种程度上这个墓表必须成为一个家族传统教育的墓表,而不仅仅只是把先父母的一些事一些话给它记下来。在新的墓表里他前面最开头有一句话说什么呢?说我的父亲已经去世六十多年了,为什么到现在我才要把这块墓碑立起来,我为什么现在才要立起来,十几年前我写过一块没有立起来,没有立起来那就等于只是停留在案头,我为什么没有立起来?他说:
非敢缓也,盖有待也。”——欧阳修【泷冈阡表】
  我不是有意地要推迟这件事情,而是有所等待。他刚才也说了,他的母亲也说了,就是我为什么一直坚持到现在?就是因为我看重了你父亲是个仁孝之人,所以我相信他的后代也一定会有出息,我有所待,有所期待。这个待指的是什么?就是后来在底下,欧阳修写了一大段话,说我一开始做了什么官,后来又做了什么官,再到后来做了什么官,一层一层,一级一级,直到现在最大的官做到参知政事的时候,我的父亲被封为崇国公,我的母亲被封为魏国太夫人。虽然他们生着的时候、活着的时候不能够享受到这一切,但作为一个死者也足够荣光,这个荣光不只是属于他父母的,也属于整个欧阳家族的,这就是他母亲有所待的内容。这也就是为什么欧阳修在他父亲已经去世六十多年以后,他自己也已经六十多岁了,亲自把这块碑文的内容书写到碑上,把它刻下来,就在这儿。

画外音:墓表是记录死者的生平事迹,对死者做出表彰和追思的一种文体,它刻于石碑之上,竖于墓前或墓道上。墓表一般由社会上德隆位高的文章高手撰写,而欧阳修亲自为逝去的父母来写墓表,创造了自为表文的先例。那么,《泷冈阡表》的独特之处究竟体现在什么地方呢?它与《卖油翁》所体现的境界有着怎样的契合呢?
康震:
  所以你注意啊,刚才我讲的这六、七点,大家听上去可能觉得比较琐碎,觉得说你这烦死了,第一块是怎么写的,后边一块是怎么写的。第一块是怎么写的,后边一块是怎么写的。我告诉你,这样改过之后,这一块碑它的内涵就不是加深了的问题,而是什么呢?而是提升了。它成了一个什么呢?成了一个父父子子的、家族的传统的成长史,也就是说欧阳修是怎么成长起来的,我为什么会有今天。虽然欧阳修自己也会谦虚说其实我真没什么,我才能也很低,我的道德水平还不够高,但是,所有的人都会看到,也就是说当后来人看这块墓表的时候,他不但是在里边要找欧阳修父母的故事,而是要找欧阳修之为欧阳修的原因是什么,这个非常重要。也就是说到了六十多岁的时候,欧阳修充分地意识到追念先人在很大的程度上是为了要告诉后来人,先人是怎么成就我们的。也就是说,一块墓表,对先人追念的墓表在很大程度上是写给后来人的,这恰恰说明欧阳修很清楚自己的价值,就是像我这样的人的功劳不是我自己来的,是我的父亲,虽然他去世得早,但是他所有的教诲都通过我的母亲传授到我这儿,渗透到我的血液当中来。
  所以你注意我刚才说了,你别忘了我们一开始讲的什么?我们开始说了,惟手熟尔这个卖油的,还有射箭的,他在技术层面上他是熟了,欧阳修修改文章从年轻的时候就修改,成了习惯了,但是现在我们看了这两块墓表之间的区别之后,难道这仅仅是在修改文章吗?这不是。这难道仅仅是技巧吗?这也不是。当文章修改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就是对人生的一种修正了。那就是四十六岁的欧阳修当时写那块墓表的时候,眼界还是比较窄的,视野还是比较窄的,就觉得我爸爸去世早,他的一些事都是我妈告诉我的,我就把这些事全都记下来,记下来了,它就是个记录,就跟录音机一样,把它录下来了就结束了。但是等到他现在经历了很多的政治的风波、人生的波折、人生的思考之后,他充分地意识到自己要回答一个问题,就是我欧阳修,我何以有今天?我从哪里来?要回答这问题,就得从他爸爸和妈妈身上找原因。
  所以到这个时候,这一篇《泷冈阡表》之所以能够成为千古流传的一篇著名的祭文,不是说它特别沉痛,大家一定要纠正这个错觉,一说祭文写得好,就是特惨,特悲痛,呼天抢地的,然后就是捶胸顿足。完全不是。祭文写得好,技巧很主要,真情实感也很重要,但是,高度最重要。所以,同样是祭奠父母,在欧阳修的笔下,在第二版的墓表里头,那就不是祭奠父母,而是什么呢?而是在祭奠先祖的目的,是为了告诫后人。这正是人生代代无穷已,一代一代的人传承下去,这种家族的传统,甚至到国家的传统和文化的传统,就是通过像《泷冈阡表》这样的文章传下去的。如果每个人写墓表都只是实际地记录事件本身的话,它不会成为传统,它只会成为什么呢?只会成为刻板的记录。但是,如果有高度的记录,它就会成为传统。我们经常说文化传统、民族的传统,这些传统的制高点在哪儿呢?就在像《泷冈阡表》这样的祭文身上,我们一个一个的高度是怎么来的,就是像欧阳修这样改了之后,那还是不是技巧上的改动?那完全不是技巧上的改动了。这种看似技巧的改动实际上是高度的提升,而且高度的提升不是拔苗助长,不是硬往高拔,而是什么呢?而是一个六十岁的人对于自己人生阅历的完整的回顾,这时候他才意识到他父亲的话的重量,他才意识到他的母亲为什么一直坚守到后来,一直坚守到现在。所以你看,为什么我们要费很大的功夫来讲两篇墓表之间的比较呢?就是我刚才所说的,修改文章当然是良好的学习习惯,但是修改到最后,不能仅仅是惟手熟尔,而应该达到不能说天人合一的境界吧,起码得达到文章和人格完全合一的境界,这就是为什么欧阳修之为欧阳修的原因所在。谢谢大家。
画外音:身居高位的欧阳修为什么反复要求提前退休?已经成为宰相候选人的欧阳修究竟怎样看待人生的永垂不朽?而已过花甲之年的欧阳修为什么还要自称六一居士?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博士生导师康震教授为您精彩讲述系列节目《唐宋八大家》之《欧阳修》第十三集《六一居士的六个》。

【欧阳修】(十三)六一居士的六个(文字稿)

 

画外音:中国古代的读书人有一种风尚,就是经常为自己取各种雅号以明心志。欧阳修年轻的时候曾经自号达老,到了四十岁的时候,他又给自己起了另一个更有名的别号醉翁,而到了六十岁前后,他又自称六一居士。其实,他的每一个别号都是一段人生历程的提炼,都表达了一种独特的情怀,那么,这个六一居士里究竟包含着什么样的丰富内涵?而身处高位并已经成为宰相候选人的欧阳修却为什么一而再、再而三地要求提前退休呢?
康震:
  我们前面说过,欧阳修快到六十岁的时候又被人家告了一次绯闻案,说他跟自己的儿媳妇有点这个不干不净的,后来虽然调查清楚了,但是欧阳修这一颗心也真是凉到了冰点,他不是不愿意在中央再做官嘛,他反复地跟朝廷说我真不愿意在这儿待了,这整个是一个浑水,我不愿意再蹚这浑水,我到地方去做官。好,没问题,中央经过决定、讨论,把他放到安徽的亳州去做知州。可是我给你说,打这时候起欧阳修就早都动了要提前退休的念头。我们知道在宋代有个规定,一个官员他的退休年龄是多大呢?七十岁。可是欧阳修这个时候才刚刚六十多一点,他就想要提前退休。他刚刚被派到亳州当知州,就给朝廷上了九道奏章要求退休,结果朝廷不但没批准他退休,反而把他任命为山东青州知州,还兼了京东东路安抚使,这是个什么官呢?就是青州市的市长,而且还负责管辖在青州附近的其它八个州郡的总体事务。那换句话说,不但没让他退休反而怎么呢?给他加码了,给他提升了。这下他就急了,在青州他又连上两道奏章,说您即便不让我退休,我求您了,您给我分一个小一点的州郡,越小越好,我想怎么安静我就安静,我不愿意再去管那么多事。好,这奏章一上去,不但没给他分个小的,又给他分了个大的,这叫什么呢?宣徽南院使、判太原府、河东路经略安抚使,政治的格很高,实际的权力也很多。欧阳修都急了,这不是要人命吗?都说不清楚了。他马上就给皇上上奏章,说什么呢?说
是每求退则得进,每辞少则获多”——欧阳修【辞宣徽使判太原府第六札子】
  我这是怎么了?每次我说我不干了,你给我的更多。每次我说我要走了,你给我压的码越重。要是偶然也就算了,要让人家看见,说你这是干嘛呢?你这难道是以退为进吧?你这又在这儿使手段,你这么干可不地道啊,是不是想要更多,所以就不干了?有人说我不干了,我撂挑子了,这活我干不了。领导说那给您再安排一大活?这个大活我也不干了。再给您安排个更大的活,这不吭声了。那么他就说,在外人看来,我这个行为、我这个言论,这不就人家会非议我吗?我告诉您皇上,我现在身体很差,身体真的不行。您别看我没有一脑袋栽在枕头上,我告诉你,我其实早就成了行尸走肉了,我是真不想干了。他在这个位置上还没给他判下来的时候,他就连上了六道奏章,要求要么退休,要么给我分一小的。好,在他的连续不断的请求下,朝廷下诏把他派到河南的蔡州做知州,他刚到蔡州一年,就连上了五道奏章,坚决要求退休,死活不干了。你看,先是九道,又是两道,又是六道,又是五道,这绝对是铁了心了。在他的坚决地、反复地、一而再再而三地请求下,哎,当时的皇帝宋神宗就允准了让他提前退休。
  我刚才说了,退休的年龄本来是七十岁,他这一年才六十五岁。欧阳修的做法简直让人觉得不可思议。那么我们就要问了,就是说他为什么就非得提前地光荣退休呢?退休的时候给他待遇很高,按二品的等级给他待遇。那就是朝廷为什么就反复地要挽留他呢?说起来其实也很简单,因为宋神宗即位之后,他重用了谁呢?王安石。王安石推行改革变法,正是需要干部的时候,特别是像欧阳修这样经验丰富、德高望重,为人又特别地忠直,这样的干部很难找,所以他非常迫切地想使用干部,但是这个欧阳修总是一再地要退,所以才一再地挽留。王安石曾经找过宋神宗,讨论说要给宰相的队伍里边增添新人。当时有五个宰相,有个说法叫生老病死苦,为什么呢?说有一个宰相啊,是,年纪大了;还有一个宰相呢成天歪歪的;还有一宰相没过几年就了;还有一个宰相改革变法的主张不一样,天天地发生矛盾,所以他不堪言。只有一个宰相是虎虎有气,这个宰相是谁啊?王安石。所以在这个生老病死苦的情况下,无论是宋神宗还是王安石都很希望能够把一个真正的干才,同时一个有经验的干才能够怎么样呢?吸收到宰相的队伍中来,他们当然就想到了欧阳修。宋神宗曾经问过他(王安石),说你觉得欧阳修跟赵抃相比怎么样?赵抃是当时的一个宰相。说他比赵抃强。说你觉得他比吕公弼怎么样?说比吕公弼也要强。说你觉得他比司马光怎么样?说他比司马光也强。这样宋神宗就决定要用欧阳修。

画外音:既然皇帝宋神宗已经准备重用欧阳修,那他为什么还最终允许欧阳修提前退休?经历了无数世事沧桑的欧阳修对于官位和功名又是一种什么样的态度呢?
康震:
  可是你知道,王安石他有犹豫,王安石说,这欧阳修好像对咱们这改革变法有点微辞,他这样的话,他来当宰相可麻烦。宋神宗也犯难,说现在要挑一个既有能力的又很忠诚的、同时又富有公心的这样的人,还能镇得住阵脚的,不好找。王安石说,哪怕我们找个庸才来,也不能找个捣蛋的人来。这事就放下了。
  宋神宗跟王安石商量欧阳修当还是不当宰相的时候,欧阳修并不知道。所以有的人可能会以为说,那怎么回事呢?是不是因为没当上宰相闹意见?是不是说,这个也不干了,那个也不干了,要提前退休,不就是想干那大的吗?最大的。
  我告诉你,这啊,你就把咱们欧阳修就看小了,为什么看小了?欧阳修有一篇文章,我们读了以后就能非常鲜明地感觉到他绝对不是那种图虚名的人。在湖北的荆州有一座山叫岘山,这岘山上有一座亭子,荆州的知州就请欧阳修为这亭子写一篇记,《岘山亭记》。他是怎么写的呢?欧阳修说,岘山之所以有名,是因为有两个人,哪两个人?西晋的时候有两个荆州地区的军事首长,一位叫羊祜,一位叫杜预,这两个都是非常著名的将军,后来他们把东吴给收复了。羊祜是一代名将啊,他登到这岘山上的时候,想当年啊,他带着同事们登到岘山上,举目一看,不禁泫然了,掉眼泪了。为什么呢?他说,哎,在我之前不知道有多少名人志士登到岘山上,可他们现在早都灰飞烟灭了,我觉得将来我也是这样,想到这儿就觉得人生在世,功名利禄不过浮云。非常地伤心,为什么呢?不能永垂不朽啊,他操心这事。他走了之后,他的继任者就是杜预。杜预更厉害,杜预做得比较绝,他不光哭,他不哭,他到山上一看,他说这个比较复杂,为什么呢?他说沧海桑田,现在是山顶的地方将来肯定是山谷,现在是山谷的地方将来必是山顶。他给自己凿了两块碑,把自己的功业记在碑上,一块放在山顶上,一块扔到江水里,说将来沧海桑田不管怎么变,人们都能看得见。欧阳修就说,他们就太在乎了,是不是?你光说是沧海桑田,山顶变山谷,山谷变山顶,你就没想到你那碑迟早有一天也会烂掉的吗?你们俩实在不高明,你们俩没想到,你们老想着别人记不起来。告诉你们,没有人知道岘山是什么山,就是因为有你们俩,岘山才出的名。所以,人生在世只要踏踏实实地做事,立功业不要讲功名,求政绩但是不要求虚名,便可。搞那虚的干什么?
  那么到底在欧阳修看来什么是永垂不朽呢?欧阳修写过一篇文章,我们知道欧阳修是唐宋八大家里边极重要的一个人物,他的很多的思想都是通过文章表现出来,他说什么?他说我活到这把岁数了,我写了好多墓志铭了,我的那些朋友们在这二十多年里头,在我身边默默地消失,我永远再见不着他们了,不管是我给他们写过墓志铭还是没有写过墓志铭的人,他们都死去了,但是他们的文章留下来了。欧阳修说,只要看到他们的文章,只要搜集他们的文章,让他们的文章流传,他们的英名就永远不会磨灭,就会永垂不朽。你想,对欧阳修这样一个人来讲,他的永垂不朽的观念根本不是什么参知政事,什么宰相做上一两年,这种东西是迷惑不了他的。这属于洞穿历史的人,他一眼就能看到历史的本质和功名利禄的本质。

画外音:对于欧阳修放弃高位提前退休的说法,当时有很多人不但不理解,甚至误解和曲解。此时,却有一个人写信给欧阳修祝贺他退休,那么这个理解欧阳修的人是谁呢?而欧阳修又为什么要自称六一居士呢?
康震:
  谁最理解他这个提前退休啊?他最得意的弟子苏轼苏东坡呀。他一提前退休,苏轼就给他写了封祝贺信,向你表示祝贺。苏轼怎么说呀?苏轼说,他还没到退休年龄他就退了,他说自己的能力不足了他要退了,在一般的人看上来,这样的做法似乎很怯懦,这样的做法似乎很愚蠢,但我告诉你,这样的做法其实恰恰是一个真正的智者,是一个真正的勇敢的人的做法。为什么呀?苏轼说,一个尊贵的人,一个真正尊贵的人就是没有权势,也会受到别人的推崇和尊重。一个仁爱的人即便不去专门的养生,他也会长生不老。欧阳修退休了,没错。那么跟他以前做官有权力的时候,他失去的更多呢还是得到的更多,我心里太清楚了,我告诉大家一句话,欧阳修
虽外为天下惜老成之去,而私喜明哲得保身之全。
               
      ——苏轼【贺欧阳少师致仕启】
  外界人看来说,这老头子身体不好,不行了,他退了。我告诉你,这正是欧阳修明哲保身、全身而退、急流勇退的大智慧,你们谁都学不来,你们没有这个勇气去退。退不但需要智慧,还需要什么?需要勇气啊。尤其是在他节节高的时候他退了,这个大智慧啊,他就集中地体现在他的六一居士的这六个当中,欧阳修给自己写了一篇自传《六一居士传》,这篇文章怎么写的呢?是采用你问我来答的方式。他说,有客问曰,有客人问他说,你那六个一都是什么六个一啊?有哪六个一啊?欧阳修说我有六个一,我家藏书一万卷,我家藏自夏商周三代以来所收藏的金石遗文一千卷,我有琴一张,我有棋一局,我还有酒一壶。客人说不对,这是五个一,还有一个一呢?说还有一个就是我这个醉翁老头子。我们跟他加在一块就是六个一。
  客人就笑了,其实就是欧阳修自己笑了。客人说,你这又是干嘛呢?您不就是想逃名声吗?就是想逃离这个功名吗?庄子有一篇文章说得好啊,庄子说有个人讨厌自己的影子,拼命地跑,想摆脱自己的影子,跑得越快影子跟得越快,跑着跑着跑死了。这个人很蠢,他躲到大树底下乘凉不就没影子了吗?你是不是也想像这个人似的,想逃离自己的功名,想躲起来的?
  欧阳修说不不,我从来没想过逃名,我这名太大了,想逃也逃不了。我告诉你,我叫自己六一居士就想求个心安,就想求个自适,我自己觉得舒服、快乐。这客就又问了,说你都有什么快乐呀?欧阳修就回答他说,哎哟,我这快乐可太大了,我告诉你,当我沉浸在我的书当中,当我沉浸在我的金石的遗文当中,我的酒、我的琴还有我的棋当中的时候,虽泰山崩于前而我色不变,就是打雷把柱子都击断了,也不会引起我的注意。

  我告诉你,我这些年做官太累了,有两个累,第一,我穿的官服、我拿的官印,让我的身体疲劳。我心里头不断地有忧患,不断地有忧虑,这让我的心也很累。哎哟,我给朝廷不知道打了多少次报告了,我说我真的要回家,我要休息,我要退居,我要跟我这五个一待在一块儿,我就觉得心情舒畅,无比的愉快。
  客就又笑了,客说,您刚才说了,官服、官印、官职这都让您很累,为它所累,可是您这五个一我觉着到时候也会成为你的负担,难道不是吗?欧阳修说,否也,不对。我在这五个一当中我没有忧患,我只有心静平安。我在这五个一当中,我自己求得自适。所以对我来说,不像你所说的,好像我在这五个一当中,被这五个一所捆住、所束缚,那不会,绝对不会。我告诉你,绝对放心。客就没再笑了。
  在这文章的结尾,欧阳修又说了一段话,说什么呢?说从做官开始我就仰慕这样的人,他们没到退休的年龄就提前退休,我喜欢这样的风范,于是,我要这样做,这是我退的第一个原因。第二,我这些年来没做出啥成绩,所以我想退。第三,现在病也多,人又老,所以也应该退。这三条理由难道还不够吗?我从此就要躲到我自己的快乐的安乐窝里头过我自己想要过的生活。
  所以你注意,欧阳修到了六十岁头上,给自己又换了一个别号叫六一居士这是有来由的,什么来由呢?就是我刚才所说的,一方面是多年的官场的险恶和风波让他觉得疲倦,官做得越大,离自己的本真的、本来的面目越来越远,他到最后不知道在为谁活着,所以叫做六一居士这其中的五个一都是他自己的性情所向。他希望能够过自己想要过的生活,想要能够让自己的情趣得到心灵的认可。

画外音:六一居士的六个,朴素雅致,极富情趣,体现了中国古代知识分子宁静淡泊的情怀,在自号达老醉翁之后,老年的欧阳修为自己取号六一居士必然别有一番深意,那么六一居士的这六个究竟还有着什么样的深刻内涵呢?
康震:
  首先我们来看,酒在中国古代文人当中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是吧,从曹操的对酒当歌到李白的会须一饮三百杯,一直到欧阳修这儿,酒在文人的个性当中,在文人的作品当中扮演太重要的角色。欧阳修也写过一个故事,那才绝呢。欧阳修说这石曼卿和刘潜两个人酒量大,有一天到一个叫王氏酒楼,姓王家开的酒楼去喝酒,这两人喝得,饮酒终日,从早喝到晚,而且两个人喝着酒跟什么人都不打招呼,两个人之间也不说话,就是喝酒。这个酒店的老板觉得这两个人这么能喝,又给他们上了一些菜,拿出更好的酒。这俩一直喝到晚上,始终不搭一言,目不左顾右盼,什么都不看。喝完酒之后互相作个揖,走了,溜溜地喝了一整天。第二天东京汴梁城里传出消息,说王氏酒楼昨天来了两个酒仙,喝了一天的酒。我讲这什么意思啊?就看北宋的士大夫对这个酒是情有独钟。欧阳修在他的词里边也有对酒的推崇,他说:
  平山阑槛倚晴空,山色有无中。
  手种堂前垂柳,别来几度春风?
  文章太守,挥毫万字,一饮千钟。
  行乐直须年少,樽前看取衰翁。
         
  ——欧阳修【朝中措·平山堂】
  这是在扬州写的词,说什么呢?说你看,这个太守怎么样?挥毫一写就是上千字的文章,一饮酒就是上千盅的酒。我告诉你,人生在世,及时行乐,必当年少之时。要到老了可就来不及了。酒在这个地方成为诗人生命力的象征。所以你说这个五个一里头怎么能没有酒呢?当然应该有。
  第二是什么呢?第二就是琴。对琴跟欧阳修的关系大家就不太了解了。欧阳修自己会弹琴,应该叫抚琴。他还收藏琴,他自己在家里收藏了三把很名贵的琴,可能他有个感受,他说什么呀?他说我年轻的时候收藏琴没有钱,琴的质量也不好,可是我抚琴的时候很快乐。现在官越做越大,收藏的琴也越来越昂贵、越来越精美,可是听着琴的声音心里反而不快乐,所以我感觉呀,
乃知在人不在器也,若有心自释,无弦可也。”——欧阳修【论琴帖】
  人的快乐是在内心的,只要内心快乐了,就是琴上无弦,在琴板上抚一通,心里也是自由的。可是你的心里装的事太多,琴就是再精美,琴声就是再悠扬,也没有办法解脱你。他不是收藏琴吗?他又有体会,说什么呢?说琴曲不必多学。不像我们现在唱流行歌曲,一下要唱好多首,显摆,我能唱多少唱多少。不用。琴曲不必多学,只要能够让自己快乐,哪怕只会一首也就够了。收藏琴也不必收藏得很多,只要自己喜欢就行。如果真的收藏的很多,也犯不着就去扔了。总之,无论是弹琴、抚琴、听琴还是收藏琴,最关键的是什么呢?是要快乐。你注意啊,琴跟欧阳修的关系,他要在这个琴当中获得自由、获得快乐,而且琴在欧阳修看来还能治病,为什么呀?欧阳修说,我们平时吃药是能够除病的,可是弹琴听着琴声可以把内心淤积的不平可以释放出来。我们听着琴声,有时候感觉高山流水;有时候感觉疾风暴雨;有时候感觉好像屈原在吟唱;有时候又感觉到好像孔子在低声地叮咛我们什么。在琴声当中有自然的声音,也有圣人的声音,也有历来的能人志士的豪言壮语,所以听了琴声就仿佛看见古人,就仿佛读到了经典。他在给朋友的信里边说,你身体多病,我劝你买一把琴,抚一抚吧,抚琴可以抚平你内心的不平。琴跟欧阳修的关系,你想这么重要,怎么能不算到五个一里头呢?
  跟琴紧密联接的是什么呢?是棋。欧阳修是个高手,下棋下得特别好。他被贬到夷陵的时候,就全靠这棋了,在他的诗里边他多次地提到了自己的下棋,他有这样一首诗,
  竹树日已滋,轩窗渐幽兴。人闲与世远,鸟语知境静。
  春光蔼欲布,山色寒尚映。独收万虑心,于此一枰竞。
                     
  ——欧阳修【新开棋轩呈元珍表臣】
  我告诉你,春光好得很,鸟语花香。下棋的时候什么都别想,专心致志地下你的棋,你就会忘记世上所有的烦恼。
  你看他,喝酒能够让他畅快,领略到生命的力量。抚琴能够让内心平静,促进血液循环,增加身心健康。下棋能够让他忘记烦恼,棋对他太重要了,而且琴棋这是分不开的,怎么能不列到五个一里头呢?

画外音:琴棋书画是中国古代读书人的基本素养,作为大文豪的欧阳修在酒、琴、棋的世界里寻找到了心灵的宁静。那么,在六一居士的六个中,欧阳修对金石遗文又有什么样的收藏特点?为什么说他在这六个中获得了自由呢?
康震:
  再一个,藏书。欧阳修藏书甚丰,藏书一万卷。大家说一万卷?不算多嘛。我告诉大家几个数字,你就知道欧阳修的藏书的概念。两宋时期,藏书家大概有七百余人,藏书上万卷的有两百多人,藏书上三万多卷的有二十多个人。到南宋宋明宗的时候,国家的藏书将近十二万卷。可是你要知道,在宋仁宗的时候,就是欧阳修所在的时代,国家的藏书才三万多卷。我这一说你就明白了,欧阳修藏书一万卷这数量很大,而且欧阳修藏书有个特点,什么呢?第一,数量大,这我不说了。第二,质量高,因为他本人凡是收藏书,一定要对这些书进行精心地校勘,要对这些书的来龙去脉,对书的品相,对书的版本要做研究,所以但凡他收藏的,质量很高。第三,他还有个特点,他不光搜集前代的留下来的书籍,他还搜集什么呢?当代知名学者和作家的手稿,这也是他收藏的一个很大的特点。欧阳修的书斋或者叫藏书楼它叫什么名字啊?名字听着特别怪,叫非非堂。什么叫非非堂呢?就是两个是非的非,非非堂的意思是什么呢?欧阳修有说法,他说读书应该有这样的体会,就是肯定正确的比不上否定错误的,听明白了吗?我们要在不断否定错误当中才能前进,而不是在不断地肯定正确当中走向前进,是不是?我们说,一个人往前走路,一个人要做事情,总是要在不断地否定自己和否定错误中前进,你不可能永远在总结正确中前进。因为每走一步,你都不知道前面是什么,你都有可能犯错。其实往前每走一步都要犯错,克服了错误,然后才能往前走。非非是什么呢?就是否定错误的意思。欧阳修说,我这个书房好,我每天回到这书堂,回到这个非非堂,看着上万卷的书,然后看着窗外的绿荫,看着窗明几净,我的心就能够静下来,静下来干什么呢?能品味古往今来圣人贤达的文心,所以读书不但能够让他明智,而且读书能够让欧阳修懂得很多人生的道理。欧阳修本来就是一个勤于著述的人,我前边已经介绍了,他在什么文学、在史学、在经学,在各个方面都卓有成就,你说这书他怎么能不列到这五个一里头呢?
  接下来是什么呢?收藏有一千卷的金石遗文,什么叫金石遗文呢?就是从夏商周三代一直到欧阳修所在的年代,所有的之前的碑帖铭文,他都给收藏了。当然他这个收藏很多是借助了朋友的力量,用了十八年的时间收藏起来的。可是你要知道欧阳修收藏这金石遗文他有个特点,在他之前,不是没有人搜集过,可是在他之前搜集的人是什么概念呢?他们把它搜集起来只不过是为了供人观赏和欣赏。比方说,您看我这个碑刻拓本很漂亮吧?您看我这个写的什么字很有价值。欧阳修搜集这些东西一个很重要的目的是要进行研究,怎么研究呢?他借助自己所收藏的碑帖和铭文来为历史补正。比方说他读到一篇历史,哎,这个历史的记载跟我收藏的碑帖铭文上不太一致,那我肯定要怎么呢?要相互比较,然后去伪存真。也就是说,欧阳修之所以能够成为中国古代金石学的第一位开创者,一个最重要的原因是他不但搜集,而且怎么样呢?而且借助搜集的元素和材料进行研究,这是非常重要的。你说这么重要的东西,他收藏了之后,后边不是李清照的丈夫赵明诚,那《金石录》就是从他这儿一条线下来的。这能不列到五个一里头吗?我们感觉这欧阳修啊,整个一个五个一工程。
  讲到这儿,大家可能慢慢就有点明白过来了,明白什么呢,你看欧阳修在政治上跌了个跟头,虽然这个跟头是别人给他塞了块砖把他绊倒的,他绊倒了,然后他就想我不干了,不干了去哪儿啊?人生在世都要有所寄托啊。对于一个空虚的人,一个乏味的人,一个没有趣味的人,他除了做官之外他没别的好干,这是最悲惨的。对欧阳修来讲,离开了纷纷扰扰的官场,回到这五个一工程,他的心灵更加纯净;他的智慧更加明锐;他的眼光更加地清澈;他的思想更加地活跃;他的情趣更加地高雅;他内心更加地充实,他何乐而不为呢?所以对于欧阳修来讲,离开了彼地,离开了那个浑浊的官场,他是因为有所倚侍,他是有所归宿的人,对这样一个心中装着如此丰厚的文化内涵的这样一个读书人来讲,就该像刚才苏轼所说的,欧阳修不错,他不做官了,他离开了权力,但是我们要问一句,他究竟是失去的多呢?还是得到的多呢?苏轼说,我心里明白,就看你们明白不明白了。
  欧阳修的确是退休了,但他有这六个一,特别是有那五个一,所以他不可能真正的休息,更不可能休眠,不可能睡着。他进入到了一个更加符合自己的个性、趣味和兴趣的这样一个世界。他以前曾经拥有过权力,而且他也借助这个权力为社会、为人群做出过很大的贡献,但是他现在开始为自己活着,为自己的趣味活着。他不打算逃名,他也不打算像那个人似的在那边狂奔,为了摆脱自己的影子,他不想做这样一个人。他在这一万卷的书香里边找到了一个纯粹的读书人的快乐;他在那一千卷的金石遗文里头找到了能够出入古今的那样一种智慧和愉悦;他在悠扬的琴声当中能够感觉到平静和祥和。他在这一局棋的你死我活的争斗当中还懂得了一个道理,成败并不是人生的负担,如果你把成败看作一次游戏,那么它会给你带来乐趣。当然,还有那壶酒,它让欧阳修获得了自由。所以我们说,这就是六一居士的六个一的内涵,什么内涵呢?就是走出了官场,走出了纷纷扰扰之后,欧阳修获得了自己本来的面目,一个自由的欧阳修,一个获得了解放的欧阳修,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讲的。谢谢大家。
画外音:欧阳修不仅用文字征服了读者,更用高洁的人格涤荡了他的时代。他既直言敢谏、宁折不弯,却又秉公执事、以德报怨,他引领了北宋文坛,成为一代宗师,成就了唐宋八大家的集体阵容。在一篇篇我们熟知的文章外,还有一个怎样的欧阳修值得我们去认识、去学习?北京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康震教授为您精彩讲述《唐宋八大家》之《欧阳修》第十四集《退而未休名千古》,敬请收看。

【欧阳修】(十四)退而未休名千古(文字稿)

画外音:在前面的节目当中,我们对唐宋八大家之一的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历史学家欧阳修有了一个全面的认识,欧阳修才华横溢的绝世文采,极富正义感的政治良知,耿介不屈的人格,甚至两次令人啼笑皆非的绯闻案,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今天的节目中,康震老师将对欧阳修的人格与历史功绩进行一个小结,除了一篇篇传颂千古的妙手文章之外,欧阳修还给我们留下了什么样的精神财富呢?
康震:
  欧阳修在我们的心目当中,对大多数人来讲,当然他首先是个非常杰出的文学家,可是我要告诉大家的是,欧阳修不仅在北宋的文化史上,而且在中国的文化史上都是一个顶尖的人物,他对于后代的影响力是非常巨大的,欧阳修能诗、能词、能文,能为史学;能为经学;能为文学批评;能为金石之学。跟大家说句这样的话吧,一个作家,他未必能做学问;一个学问家,未必能从事文学创作;一个诗人,他未必能够从事文学批评;一个所有这些都具备了的人,他可能未必能够进行史学的研究。所以能够把这所有的一切都**于一身的人,我们对他的评价就既要慎重,同时又不可不抱着一种敬畏之心。
  王安石也是旷代的大学者、大政治家,他对欧阳修的评价是非常精准的,他说什么?说欧阳修:
器质之深厚,智识之高远,而辅学术之精微,故充于文章,见于议论,豪健俊伟,怪巧瑰琦......果敢之气,刚正之节,至晚而不衰。
              ——王安石【祭欧阳文忠公文】
  用我们现在的话怎么讲呢?一个人,他自己有深厚的底蕴,有高远的见识,有非常丰厚的学问,这样的人写出文章来、讲出话来,他的思想必然是超越千古的。这样的人他必然的具有一种果敢之气、刚正之节,而且特别是对欧阳修来讲,他一直到死,他的这个气质都没有改变过。欧阳修对后代,对他当时那个时代,首先的一个影响力就是他的人格,但他的人格是从哪来的呢?是从他丰厚的学养,是从他的高远的见识当中来的。我们都知道,晚唐五代以来,因为战争太多,流离失所太多,社会道德伦理普遍地沦丧,所以欧阳修首先一个重大的意义在哪里呢?他以他高洁的人品,以他刚直的人格,为当时的社会树立了一个典范,这就好比范仲淹说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就为士大夫人格的确立、理想的施展指出了向上的路,这是非常重要的,是时代的标杆,是社会的典范。
  欧阳修人格里边首先第一个很重要的特点是什么呢?就是他性格刚正、做事直道,不拐弯,宁折不弯的一个人。我们在前面讲了那么多,对欧阳修这个特点已经很了解了。欧阳发,他(欧阳修)的儿子,在回忆他的父亲的时候说了这么一句话,说他的父亲虽祸患在前,直往不顾。前面就是有一个大坑,有悬崖峭壁,我都往下跳。我敢,为什么我敢呢?因为我的心正,因为我的心是忠诚的心,我敢于为国家献出我的生命,我在所不惜。
  有一年,宋英宗在位的时候,在朝廷上为一个官员的任命争执起来了,争执的双方是谁呢?这是宋英宗,这边是中书里边的宰相,这边是谏官。比方说我们要张三做这个官,谏官是反对的,中书是赞成的,皇上站在哪一边呢?宋英宗是站在宰相这一边的。这争得不可开交的时候,宋英宗就斥责谏官,说什么呢?已成之事,何可改议?不要再罗嗦了,事已经定下来了,哪能说改就改呢?欧阳修当即纠正宋英宗的话,说你这话说得不对,说不是因为事情定下来就不能改的,是因为事情要在情在理,所以不能改。您这话没说对,虽然你是向着我这边的,但你这话说得没有原则。宋英宗后来又说,谏官他们想要夺权。因为谏官他就是给皇上提意见的,就是给朝政提意见的,所以有时候话也说得很直,说得宋英宗给怒了,说谏官想要夺权,他们想要干嘛?超越自己的职权吗?欧阳修马上反对他,开始为自己的对立面辩护,说你这话说得就不对了,从古以来,谏官都是要直言谏事,他们只是就事论事,为什么就事论事呢?只有他们敢言了,你这朝政才能端正,他只不过是跟我争论这件事情,你怎么能说他要想夺权呢?长此以往谁还敢说话?您这说得就不对,虽然今天您站在我们这边,但我照样还说你。直吧?直在哪儿啊?他占理。可是问题是这个世道太坏了,占理的人不敢说话,所以歪理就出来了。欧阳修只是说应该说的话,而且他一片忠心,所以宋英宗听了以后心说那今儿你是两边都占理,你都不得罪,挺好。
  可是你知道欧阳修这样做,他的确是有他的道理的,欧阳修不怕贬官,为什么?他有个信念,他说以言被黜,便是忠臣。我如果因为我的话说得你不爱听,我说的真理你不爱听,我被贬了,我告诉你,我才不会颓废呢,我才不会颓丧呢,我告诉你,我是忠臣。

  所以欧阳修被贬不像别人,他一点都没有被贬的那种心理,而且他坚决反对他的同事们被贬之后就作出那种戚戚之文。什么叫戚戚之文呢?说写点文章发发牢骚啊,说生活很苦闷,心灵很孤独,是吧,渴望得到对方的同情。没有。欧阳修认为凡是见我被贬的人,到我跟前来表达同情心的,那都是不了解我的。我告诉你,真理在我手中,我就被贬了,我还是真理的掌握者,总有一天真理放出光芒,我的道理就可以彰显于人世。

画外音:欧阳修的直言敢谏、宁折不弯是一股涤荡朝野的正气,但有时不免也会伤害到自己,但他并不畏惧,更不曾改变初衷。一般来说,拥有这样性格的人对人对事难免苛刻,那么欧阳修是否是一个刻薄的人?那些曾经伤害过他的人,他又会如何面对呢?
康震:
  欧阳修虽然直,但他襟怀坦荡,宽以待人。因为我们知道一般比较执拗的人,他怎么样呢?他严于律己,他也严于律人。这种人比较吓人,他严于律己,他要能宽以待人,这比较好。他两面都严,生活的空间就变得很小了,人们不爱跟这种人打交道。可是欧阳修不是,欧阳修是严于律己,但是他宽以待人,他是个很真诚的人。当时在朝廷里头流传的一句话,叫朝廷里面有四真之人,什么叫四真之人呢?当时的富弼在中书做宰相,欧阳修做翰林学士,胡宿在太学,包拯做御史中丞,所以当时的人说,富公是个真宰相,欧阳修是个真翰林学士,胡先生是个真先生,包公是个真中丞。
富公真宰相,永叔真翰林学士,胡先生真先生,包公真中丞
                
          ——欧阳发【先公事迹】
  意思说,他们都在各自的岗位上是既真诚又真实,同时又是非常刚正的人,时人谓之四真,这是很高的评价。
  他到什么程度?他宽容到什么程度?我讲两个例子,一讲大家就明白了,大家都还记得欧阳修的第二次绯闻案件,那是非常倒霉的,谁告的他呀?就是当年依附他,想踩着他的小肩膀往上爬的蒋之奇,这个蒋之奇告了他一通,最后也没告倒嘛。后来欧阳修就到青州做知州,事情就这么巧,蒋之奇的亲弟弟蒋之仪就在青州下属的一个县做县令,他得罪了当地的官员,这些官员一看机会到了,就赶紧给欧阳修说他(蒋之仪)的坏话,这人太坏了,这个人干了很多的错事,做了很多的坏事,你看他哥哥就不是好人,这个亲弟弟也好不到哪去,正好嘛这不是?千载难逢,你整他。按一般人,就坡下驴也就把他整了,欧阳修没有这么做,欧阳修通过非常严谨的调查以后,知道这个蒋之仪没有什么大的过失,所以力排众议,全力地保他,蒋之仪才没有因此获罪。给大家说句实话,他到快60岁的时候让那蒋之奇告了他一通,泼他一身的脏水,很多人恨都来不及呢,哪儿还可能宽容呢?可是在这个问题上,他是秉公而断,这是快60(岁)的时候那桩绯闻案。
  你还记得第一桩那绯闻案的时候,就是他30多岁快40岁的时候,当时主持办案的一个人叫陈执中,这是宰相,陈执中当时要往死里整欧阳修。可是陈执中后来也没得着好,朝廷里边很多的官员都弹劾他,说这宰相太糟糕了。欧阳修也不例外,欧阳修上表朝廷弹劾这个陈执中,说他什么呢?说这个人他做宰相,私人和公家都受损失,天下老百姓流离失所,而且这个人曲意奉迎,专门就是给皇上说好话。总而言之,不学无术,曲意奉迎。他做了宰相,天下老百姓就算倒了霉了。什么话都说了。当然不是欧阳修一个人弹劾了,大家归堆儿一块儿去弹劾他,最后就把这陈执中给弹劾掉了。陈执中在这之前跟欧阳修是不来往的,欧阳修去拜见陈执中,陈执中是闭门不见,后来欧阳修也不理这陈执中。这次把他弹劾下去了,按理说大快人心,作为欧阳修本人也觉得出了一口气,可是紧接着有个问题,他被免了宰相之后,他要被外放到地方上去做官,去做官的时候要由翰林学士起草一个什么呢?一个制文,这个人有什么特点,有什么长处,现在皇上任命他做什么什么官,对不对?就像一个任命书一样,得写呀,这谁来起草呢?欧阳修负责起草。那陈致中一想,完了,他要起草这任命书,那不得给我写成个鬼啊?就是这没好,这词儿肯定好不了。大出他的意外,欧阳修在这封任命书上怎么说的?说陈执中此人
  杜门却扫,苦避权贵以远嫌;处事执心,不为毁誉而更变
               ——·张邦基【墨庄漫录】
  这个人有个特点,做事情凭的是良心,不会因为外力而改变自己的内心。这个人还有个特点,不畏权贵,离权贵稍着远远的,这俩特点。
  这制书一下来,陈执中不知道是应该吃惊呢还是应该感动呢?还是应该觉得奇怪呢?他就觉得不应该呀?太不应该了,这太出乎我的意料了,太意外了。他就给别人说,说老天爷啊,就是跟我相交甚深的人都不能了解我这个特点,怎么会是他呢?我恨不能跟这个人结识得早。他就把那个任命书复印了一本,送给他的门客们。
  你看,前后两桩绯闻案的操办者应该说对他的伤害是巨大的,但是欧阳修以德报怨。这个人品不是说别人吹起来的,而是要通过很具体的事情你才能够看得出来。
  还有那个宰相我们说过多少次了,吕夷简,那老宰相,就老不下台的那个,后来让范仲淹、让欧阳修他们给轰下台的。吕夷简的儿子吕公著后来也步入政坛,欧阳修的官职比他高,欧阳修不但对他没有打击报复,反而多次向朝廷推荐吕公著,认为吕公著可堪大任,可堪什么大任呢?能够为皇上负责起草诏书,这是非常重要的职责。
  这个人襟怀坦荡,这个真的很值得我们在座的朋友学习。应该说欧阳修在这一生当中,政治上不知道别人给他塞过多少的绊脚石,可是呢,他都能够以宽广的胸怀来看待。

画外音:这些曾经伤害过欧阳修的人,我们不能说欧阳修没有过抱怨或者憎恶,但他以绝对正直的人格品性秉公执事、以德报怨,不仅征服了对手,更征服了人性的自私,展示了欧阳修高洁的人格,正是这样一位欧阳修才能够引领北宋文坛,成为一代宗师。那么,作为老师的欧阳修在提携后学方面又有着什么样的成就呢?
康震:
  欧阳修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品质,也是很多学有所成、很有地位的老前辈们值得学习的,他奖掖后进,这个太厉害了,他之所以能够成为北宋文坛的宗师,就是他乐于奖掖后进。
  像我们所熟悉的曾巩,就那八大家里头我们背着背着老想不起来的那个,这个曾巩啊,说句实话,要不是有欧阳修的奖掖和提拔,他很难出头。他前面几次考科举都考不中,欧阳修就多次给他写信,勉励他、鼓励他,并多次给别人讲这是我自己最得意的门生。曾巩家境很贫寒,欧阳修也多方地给他经济上的资助。
  还有王安石,王安石是很骄傲的人啊,曾巩把王安石介绍给了欧阳修,希望王安石多多地跟欧阳修交往,可是王安石是一个比较骄傲的人,他不愿意去主动地拜访和结识这个欧阳修。就在曾巩给他推荐完之后,过了十年以后,两个人才有机会见面,这一次一见面,欧阳修立刻向朝廷推荐了王安石。

  这就是说对像曾巩这样家境贫寒的,跟自己性情比较相近的年轻人,他当然乐于推荐。对于像王安石这样比较各色的人,但是有才华,他依然推荐。对像吕公著这样,虽然他的父辈迫害过自己,但他本人于国、于家、于社稷有用,他也乐于推荐。所以我给你讲,这就跟前边他那个直是一样的,他乐于奖掖后进,根本的落脚点在什么地方呢?只要是天下之英才;只要是人品端正;只要是对国家有用的,我就推荐,我不从个人的角度出发,这极为难得的、纯净的、纯真的人品。所以怎么能说四个真呢?他真就真在这个地方。
  还有苏轼,不光苏轼,那仨苏,他爸爸苏洵,苏轼、苏辙。苏轼和苏辙咱不用说了,他本来就是欧阳修(做)主考官的时候考中的,是他们的老师。那苏洵从来就没做过官,他之所以他的文章能在京城里边广为人知,一夜之间名噪一时,主要是由于欧阳修的推荐。可你大家要知道,后边我们讲到苏洵的时候会说到,苏洵最早结识的是四川的地方官叫张方平,可张方平跟欧阳修关系并不好,张方平就把苏洵介绍给欧阳修,欧阳修并没有因为他跟张方平的关系很一般就冷落了苏洵,反而是反复地推荐给朝廷,反复地誉扬苏洵的文章,苏洵这样一个布衣才能够在诺大的京城里边,他的文章才能放出光彩。
  你看,这个王安石、曾巩、三苏这宋代就六大家,那五大家都跟他有这种渊源的关系。你说,一个杰出的人物如果他有宽广的胸怀,那就会有千百个杰出的人物涌现出来,这是非常重要的,一个人杰出那是不行的,一枝花成不了春天,这枝花出来了引得万紫千红,这才叫春色,欧阳修就是这第一枝报春的花。
  大家说那欧阳修乐于奖掖后进是不是我给他写篇文章、我给他说两句好话,他就给我推荐了?否。褒贬,他是有原则的,这原则还很铁。他的朋友石介,前边我们曾经讲过这人,死倔死倔一个人,这石介头一次见欧阳修的时候就给他写了一篇文章,欧阳修看了以后提了两个很尖锐的意见:第一,你这文章文法很奇怪,语言呢也很狂傲,而且自恃太高,自诩太高,对这个时政诋毁的太多,不可取。第二,您的字太奇怪了,我认不清楚。我不知道您为什么要这样写字?实际上我们知道石介这个人写文章和写字他有个特点是什么呢?他就要标新立异,这是他的特点。当然石介跟他是很好的朋友,但是他说话很直,我就事论事,我不针对你这个人,你做得不对我就要给你指出来。
  曾巩,这是他很得意的学生了吧?曾巩啊,请他给自己的祖父写篇墓志铭,这个你要写墓志铭之前,你自己得先写一篇你祖父有哪些事、有哪些事,你的先祖的先祖的先祖都有些什么事,你写给这欧阳修,他照着你这个,他才写啊。你以为欧阳修就是你拿来什么我照抄一下、换个语气就行?不是。欧阳修看完之后说,你写的这些你先祖的先祖的这些事啊,我查了,都不靠谱。他是史学家,他说我认真地查了之后,你的很多的材料都颇虚妄,所以他在写墓志铭的时候,有些材料他用了,有些曾巩提供的材料他就没有用。曾巩曾经写过一篇文章,专门论述士族的,欧阳修看了之后毫不客气,说你写的这些东西我觉得顺序有问题,年代有问题,很多的元素都很混乱,所以你得重写。
  所以我跟你讲,这欧阳修他是个很复杂的人物,他很正直,他很刚直,但是他又很宽容。他善于奖掖后进,但是他对年轻人要求又很严格。所以你要跟这样的人打交道,你有个困难的地方,就是你的人格必须要健全,你的人格要健全了,你才能够了解他的内心是在想什么。你要老是揣着一颗私心,你老觉着这老头子他对我有成见,完了,那你要跟欧阳修打交道,没法打交道。因为欧阳修是本着一颗公正的、刚直的心在跟你打交道,他跟你说的话都是很真诚的,但是你要是揣着一颗私心,以小人之心去度君子之腹,那你不可能跟他成为朋友,你也不可能成为他的学生。

画外音:正因为欧阳修无私的帮助与提携,才成就了今天唐宋八大家的集体阵容,也彻底改变了北宋文坛的格局。作为文学家的欧阳修,我们多数人所了解的仅仅是他的妙手文章,那么,在文章之外,关于读书,关于做学问,欧阳修有着怎样与众不同的心得?又能给今天的我们带来怎样的启示呢?
康震:
  欧阳修他能够对别人要求严格,首先他对自己要求很严,他是个克己奉公、精益求精的人。他年轻的时候被贬到夷陵县做县令的时候,查以往办过的案子,发现冤案、错案非常多,他就感慨,感慨什么?说这么一个穷乡僻壤的县里边都有如此多的冤假错案,那全国这样的案子不知道有多少啊,所以自尔遇事,不敢忽也。从今往后我为政不敢有一点点的疏忽。
 大家还都知道,他跟范仲淹的关系比较好,范仲淹把吕夷简给得罪了,被贬了。他自己不是写了一篇《与高司谏书》吗?就把那个谏官骂了一通,说那是君子之贼,他自己也被贬了。后来,范仲淹又回到了工作岗位,并且提出也要提拔欧阳修,欧阳修坚决地拒绝了,他讲一句话,说什么呢?说,
  吾初论范公事,岂以为己利哉?同其退不同其进,可也。
                   ——欧阳发【先公事迹】
  我当初支持你,我骂了高司谏,那是出于公心。高司谏不是个玩意儿,我骂他不是为我,也不是为你,是为朝廷。因为高司谏,这个高若讷是朝廷的耻辱。我告诉您,您现在又做大官了,我这个人有个特点,我可以与你同退,但我不与你同进,这是我的原则。那要一般人的话,好嘛,您发了,是不是?我跟着您小发一下总行吧?不。你发你的,我走我的。这叫什么呢?这就是一种克己的精神,一种奉公的精神。
  这种克己奉公的精神到了文学创作上就变得精益求精。欧阳修说我平生所作文章,多在三上,哪三上呢?马上、枕上、厕上。
  予平生所作文章,多在三上,乃马上、枕上、厕上也。
               ——欧阳修【归田录】
  我骑在马上的时候脑子还在想,这文章应该怎么改、怎么写;我躺到枕头上了,眼睛还没闭上,我脑子里还在运动,怎么写;我上着厕所,我还在想这文章怎么写。那就是说无时无刻都在琢磨着文章应该怎么做。
  为文有三多,看多、做多、商量多也。
               ——陈师道【后山诗话】
  写文章要多看;要多商量;要多写文章,别人问他说,您老人家文章为什么写得那么好呢?唯勤读书而已,多工而已。
  唯勤读书而多为之,自工。”——苏轼【东坡志林】
  多读书、多写多练,就跟念外语似的,你多练,最后成绩就能提高。
  他从来不认为自己是一个天才,从来不这样认为。后人曾经记录说,欧阳修就是写一二十个字的那样一种,比方说一个请柬、一个便条,都要起草一个稿子。那就是对文章这个事他非常重视,对文章负责任,说到底是给谁负责任?对自己负责任,对对方、对读者负责任。他自己给自己,年纪大了以后,编文集的时候,几乎每一篇文章都要看数十遍方才最终定稿。
  他的字本来是写得不错的,欧阳修其实是个书法家,只不过他那些成就太多了,其实对这样的人来说,你添个书法家跟去掉书法家都无损大雅。他字写得很好,朱熹还有包括当时的很多人都对他的书法很称赞,但他自己从来不以书家自居,他从来不愿意给别人写可以刻上石、刻上碑的那个字,他不写。这当然是一种谦虚,但是也说明他的水准是很高的。他所要认为能达到书家的那个水平,也许在我们看来,那都得成多大的书法家。他对自己要求很严格。
画外音:欧阳修不仅是文学家,更是北宋著名的历史学家。在史官欧阳修的眼中,他会如何看待名与利?赢得了生前身后名的欧阳修曾经一度扬名异域,这种文化的力量不仅能教化人心,有时也能救命,这是为什么呢?康震老师又会如何评点欧阳修呢?
康震:
  我们知道,宋代的时候给唐代修史,叫《新唐书》。这个《新唐书》有两个人在负责,其中列传的部分是当时著名的史学家宋祁负责,其他的部分由欧阳修来负责。那么宋祁修在前,欧阳修修在后。也就是说,之前这工作一直由宋祁来做,他主要负责的是修列传部分,对不对?那么到了欧阳修的时候呢,修列传以外的东西。但是当时朝廷认为,这个弄成两部分不好。欧阳修当时官大、名气大。规定,你把那列传部分统筹统筹,最好能文体统一在一起,就由您一个人来负责了。欧阳修说,宋祁是我的前辈,而且这个写文章修史,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怎么好用我自己的意见把他的意见统一来了呢?他就没有再改动列传,维持原来的样子。可是你知道宋代它有个规定,这个修史书,官修史书最后署名作者的时候,谁的官大,就只署他的名字。你比方说,这个欧阳修比方说他是个正部长,这个宋祁他是个副部长,你宋祁就是写了,对不起,只能署欧阳修一个人的名字。这不是欧阳修自己非要这么做的,是当时朝廷这么规定的,但是欧阳修就很不以为然,他说什么?他说宋公修这个列传修得时间很久了,我怎么能掠其功呢?我怎么能夺人之美呢?不行。我们两个一起署名。这种做法是极为少见的,所以当时的人对他的评价很高。
  自古以来,文人相轻。可是像欧阳修这样的不但没有相轻,反而相重。我讲这些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说作为一个文人,他身上却没有很多的那种小文人的坏毛病,为什么?因为他是一个大文人,他是一个名垂千古的思想家。对欧阳修来讲,我对我的文章尊重,我对我的合作者尊重,那就是对历史的尊重。所以我们说,欧阳修的人格和人品之所以被王安石如此地推崇,那就是由于这一件一件的小事才能看得出来。
  欧阳修从政几十年,一直都是在风口浪尖上。他早年的时候参与庆历新政,后来也并没有反对熙宁变法,他只是在一些具体的政见和做法上与王安石不一致,但他本人不折不扣地是要维新的,是要创新的这样的政治家,所以他在中国古代的政治史上的地位是非常重要的。他是在韩愈之后又一次领导了北宋的诗文革新运动,我现在一说北宋诗文革新运动好像很简单,大家要知道,宋诗的调子,宋词以后的发展的轨迹,宋代散文的基本的品格,基本上都是由欧阳修以及他的学生苏轼奠定的。我们知道,欧阳修是一个非常杰出的史学家,在二十四史里边,他是为数不多的一个人参与了其中两部史书修撰的作者,这是非常不简单的,《新唐书》是他参与编撰的,而《新五代史》是他一个人独立撰写的。他是一个著名的经学家,他对于经学的研究推动了宋代学术史的发展。我刚才说了,他还是金石学的开创者。欧阳修是一个开风气的人,他涉猎的领域很广泛,但是可能在某个领域上他纵深度不够,这不要紧,一个开风气之先的人,他做的最大的贡献就是给后人提供阶梯和肩膀,当他对一片新的领地开垦之后,后来的人知道怎么沿着他的足迹朝前走,这是最重要的。
  欧阳修自己不但富于创作,而且善于组织后来者一起向前进,所以他的影响力很大,这种影响力大到什么程度呢?在外国都有影响。他去世百多年后,金国占据了中原,灭了北宋。灭了北宋以后呢,当时在现在的陕西商县那个地方有一个金国的将领镇守商县,有一次很偶然地在一个村镇里边搜罗出很多欧阳修的后裔来,也就是中原人士,本来按例把这些人抓起来之后可能要处死,但是听说是欧阳修的后代,所以都把他们遣散了。你看,这个前人种树,后人不光是乘凉啊,有的时候还能获命啊。我说这个例子可能比较极端,但是确实能说明一个人在文化上的影响力的确能够化干戈为玉帛,他也许并没有什么实际的恩惠,比方说我给你钱、给你财物,你把我赦免了,没有。它是一种文化的、潜移默化的、润物细无声的影响力和震撼力,人们推崇他,人们尊敬他,所以也会善待他的后裔。
  欧阳修一生在很多地方做过官,所以那些地方的人都给他立祠堂,有的是在他活着的时候就建了,是生祠。还有是他死后给他建的,还有的是什么呢?是南宋的时候建的,还有在元代的,在明代、在清代、在民国,反复地翻修。说句实在话,香火这么旺,旺在哪儿呢?旺在欧阳修的品格,旺在欧阳修的文章。一个人活到这个份儿上,也真是古今之完人了。虽然他真的还有很多缺点,但这些缺点在我们现在看来都变得非常可爱了,仿佛没有这些缺点倒不是欧阳修了。
  讲了这么多,好像是要给他盖棺定论了,那没有,没有给他盖棺定论。欧阳修的事业还长得很,他不是有那么多的学生吗?刚才我们就说了,欧阳修好像最可爱的、最喜欢的学生就是苏轼,我还真告诉你,可能并不是。欧阳修真正认为跟他性情最为相近的,他最喜欢的学生其实可能并不是苏轼,而是另外一个人,这个人是谁呢?就是我们下一集要讲的那个我们总也背不熟的曾巩。谢谢大家。
下期预告:曾巩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北宋时期著名的散文家,曾经受到文坛领袖欧阳修的大力推荐,但是,我们现代人却对他非常陌生,许多人甚至想不起来唐宋八大家中还有曾巩这个人,人们甚至总是质疑,曾巩究竟凭借什么入选唐宋八大家呢?敬请关注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康震教授主讲的《唐宋八大家》之《曾巩》第一集《非常七加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