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青鱼常见疾病的防治策略...

 金惠养殖 2017-10-24


随着青鱼养殖业的发展,青鱼病害也越来越多,下面介绍几种青鱼常见病的防治策略,供大家参考


1、青鱼病毒性疾病

青鱼出血病于江苏、浙江及上海市郊等地广为流行,特别在江苏更为严重,其病危害较大。致使2龄青鱼成活率一般仅在20%左右,不少水产养殖场因对出血病束手无策而不愿饲养直接影响青鱼商品鱼的生产,导致青鱼产量逐年下降。

发生该病之后,个体较大的鱼首先发病死亡,而后,个体较小的发病死亡。使用磺胺类、吠喃类药物,喜旱莲子草等拌饵内服,漂白粉全池泼洒消毒。加注新水及换水等措施,都没有明显效果,不能控制其死亡。使用疫苗对青鱼进行注射免疫,成活率一般可达70% 以上,个别的可达98.98%,效果显著。疫苗的应用在防治青鱼出血病的技术已经很成熟。自从青鱼出血病的免疫的方法应用于生产后,青鱼亩单产由原来的85千克提高到150千克,经济效益获得了显著提高。

 

2、青鱼细菌性疾病

近些来,随着青鱼大规模的养殖,由细菌性引起的青鱼疾病也日趋严重,例如细菌性败血症、细菌性肠炎和细菌烂鳃病等。病原菌主要是嗜水气单胞菌。

引发该病的主要原因是高密度饲养及养殖环境不良是引起的。另外, 日常管理不当和水体环境剧变同样也是可能的。利用中草药和一些抗生素,采取外消内服的方法进行预防,效果很明显。预防时注意药量及疗程,否则会导致抗药病原的出现,而使治疗更加困难。另外,还可采用生态预防,如施用光合细菌EM制剂等生物制剂。发生这些病用药物治疗可以达到较好的治疗效果。青鱼细菌性疾病很容易发生,春季要及早采取预防措施,把疾病控制在初始阶段。当发生疾病时,一般采用药物治疗。

 

3、青鱼真菌性疾病

真菌病一般都发生在鱼苗期间,青鱼一旦发生真菌性疾病,鱼苗将出现大量死亡,经济损失很大。

引起青鱼苗内脏真菌病的原因可能有3点:

(1)水体的氨氮和亚硝酸盐值过高,水质恶化。

(2)养殖密度过大,青鱼苗池塘或网箱内水体溶氧不足,导致青鱼苗摄食量下降,引起青鱼苗体质下降,暴发内脏真菌病。

(3)由于投喂的饲料是草鱼饲料,不能满足鱼苗营养需求,造成鱼苗营养不足,体质下降,导致鱼苗暴发内脏真菌病。

青鱼苗内脏真菌病还没有有效的药物治疗方法,因此要重视预防此病的发生。预防要注意以下几点:

(1)给青鱼苗提供良好的养殖环境。放养密度以不超过300尾/㎡。

(2)定期清理网箱底部的残饵和粪便,给青鱼苗投喂青鱼专用配合饲料,定期在饲料中添加多维、三黄粉、氟苯尼考等添加剂进行投喂,保证青鱼苗有较强体质,增强其抗病力;定期施用二氧化氯、聚维酮碘等消毒剂对水体进行消毒,消毒三天后泼洒微生态制剂进行调水。

(3)引进青鱼苗要严格进行检疫和消毒,保证进入网箱的青鱼苗都是健康的鱼苗。

 

总体而言,青鱼的鱼病防控主要是坚持“全面预防积极治疗”的方针,强调 “以防为主,防重于治,防治结合”的原则。青鱼对药物极其敏感,治疗中稍不注意就会给鱼体带来伤害。所以渔药的使用要实行处方制严格遵循国家的有关规定,严禁使用未取得生产许可证批文号生产执行标准的渔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