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11大国宝级文物,估值亿万以上,有的已是无法弥补的遗憾

 leeroc 2017-10-25

1.鱼肠剑

鱼肠剑是专诸置匕首于鱼腹中,以刺杀吴王僚,故称鱼肠剑,是为勇绝之剑。出典《史记·刺客列传》。

鱼肠剑,也称鱼藏剑,据传是铸剑大师欧冶子为越王所制,他使用了赤堇山之锡;若耶溪之铜,经雨洒雷击,得天地精华,制成了五口剑,分别是湛卢、纯钧、胜邪、鱼肠和巨阙。

估值亿万以上

2.永乐大剑

该剑参照英国伦敦皇帝兵器博物馆镇馆之宝——永乐大剑进行复制,经一年之久完工。大剑考证是明初永乐皇帝为民族和谐而赠送给西藏伟大佛教僧侣的镇物,战乱时流落英国。

该剑通长二尺九寸五,刃长二尺而寸,宽4.6CM,厚0.8CM, 重心15CM。

材料:自炼炉土钢与高碳钢

外装:黄铜、紫铜、铁、24K纯金

估值亿万以上

刀鞘: 桃木避邪材质外包鲨鱼皮上黑色大漆

剑体:由两种钢反复人工折叠,纯手工折叠锻造两万余层,再传统工艺夹钢,呈马牙刃,子夜传统粹火,选料讲究,纯手工精度研磨,经十七道工序完成,寒气逼人!剑格为连体精铸手工雕刻而成,雕刻神兽(藏语也称“琼”是跟随佛的座骑),柄型是鱼皮状,中间刻如意详云,柄尾是全翅大鹏栩栩如生,鞘装是连体祥云环绕,法杖金钢杵佛教徽章相莲,精雕细琢,工艺极强,全装鎏金,遵循古制,具有不俗的皇室气势,华丽富贵,属“文涛坊”顶级精作,也是不可多得艺术珍品!

3.真武和其它道教神龛

《真武和其它道教神龛》于明朝永乐四年(1406年)产自中国浙江省的龙泉窑,现存大英博物馆。

神龛的造型

这座壮观的神龛展现了三层新月形天界中的神、守护者和神仙。在最上层的壁龛内的是真武(技艺精湛的战士),他是广受欢迎的武神,也是北极星的统治者。他身披带翼盔甲,脚踏战靴,骑着一匹神奇的生物驾驭在云层之上。真武是明朝的守护神和守卫者。因此,他被置于神殿的最高层。永乐皇帝(这座神龛于永乐四年制造)和他的父皇(明朝的创建者)把他们在战争中所获的成就,甚至是权力的获得都归功于真武神。真武可以救人于天灾、斩妖、赐子和延长寿命。神龛的第二层是三清和两个较小的塑像——金童玉女。中间的三人是道教神殿中地位最高的神。正中间的是元始天尊,右侧是灵宝天尊,左测是道德天尊(神化的老子(公元前604-531年)——著名道教创始者)。在神龛的最下层,玉帝位于正中央,真武居右,其它道教的神居左,还有两个较小的守护者。

制作年代

神龛模型制作于元朝(公元1279-1368年)和清朝(公元1368-1644年)时期的中国。这件藏品是现存最令人叹为观止的神龛。它是一件道家和众神的藏品,其分组运用了佛教的艺术风格。人像是镀金和上漆的,神龛上涂上了厚厚的一层青瓷釉。在神龛的背面有九个孔,还刻着一句铭文“永乐丙戌造鄞吉日”,意为永乐四年(公元1406年)1月吉日造。

估值亿万以上

4.掐丝珐琅缠枝莲纹兽耳三环尊

元代宫廷专用的掐丝珐琅制品。尊为后改器,由颈、腹、足三部分组成,颈两侧有掐丝珐琅镀金双兽耳,肩部凸起三兽首衔珐琅环,下承三铜镀金翼兽足。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名称】元掐丝珐琅缠枝莲纹兽耳三环尊

【类别】珐琅器

【年代】元代

【文物原属】宫廷御用

【文物现状】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高:71cm,口径:36.3cm,底径:23.1cm。

估值亿万以上

5.掐丝珐琅冰箱(清)

2件,通高76cm长72.5cm,宽72.5cm

1985年陆仪捐献故宫博物院藏

故宫博物院里收藏有两件清代乾隆掐丝珐琅冰箱。清代乾隆掐丝珐琅冰箱,通高76厘米,分箱底和箱座两部分。箱体高45厘米,重102公斤,口大底小呈斗形。冰箱为木胎、铅里,底部一角有一小圆孔,为冰化时泄水之用。箱体外部为掐丝珐琅,遍饰缠枝宝相花纹,艳丽多彩。盖的边缘饰以鎏金,阳刻楷书“大清乾隆御制”六字款。夏季来临,冰箱内置冰块,通过盖面的两钱纹孔,来散发冷气以达到降温目的。冰箱两边有四个提环。箱座为红木,高31厘米,重21公斤。四角包镶掐丝珐琅并饰以兽面纹。这对冰箱,做工精细,庄重典雅,原是宫廷之物。后被溥仪盗运出宫运往天津寓所,终因体重器大,就地拍卖了。冰箱被陆观虎先生购得,他的女儿陆仪女士在1985年将其捐献给故宫,使流失了半个多世纪的国宝终于回到了紫禁城。

冰箱口大底小呈斗状,上下口均为正方形,上口加盖。木胎,铅里,底部一角有一圆孔,为冰化泄水之道。盖面有二钱纹孔,可散发冷气。两边四提环,以二龙戏珠为型。各面均为掐丝珐琅缠枝宝相花纹,箱座四角包兽面掐丝珐琅。盖边缘镀金,刻楷书“大清乾隆御制”款。

估值亿万以上

6.明成化景德镇窑仿哥窑八方高足杯

杯呈八方形,敞口,深腹,折底,喇叭式高足。口沿作八方式,延至腹底起八条棱线,足上凸起弦纹一周。此杯胎体较厚,里外均施仿哥釉。

【名称】:明成化景德镇窑仿哥窑八方高足杯

【类别】:瓷器

【年代】:明代

【文物原属】:宫廷御用

【文物现状】:现藏故宫博物院

【简介】:

仿哥窑八方高足杯,杯高9.7cm,口径8cm,足径3.9cm

口、足施酱紫色釉,以摹仿宋哥窑“紫口铁足”的效果。内、外均以开片青釉为饰,淡淡的青灰釉上黑、黄色纹片交织,呈现出宋哥窑“金丝铁线”的特征,外壁开片较大,内里及足部的片纹细碎。足内自右向左楷书“大明成化年制”六字款。

明代景德镇仿宋代哥窑瓷器始于宣德时期,此时,景德镇除烧制传统品种外,还创烧了许多新品种,仿哥窑瓷是其中之一。成化时期继承前置,并形成了自己的时代风尚。这件仿哥窑八方高足杯为成化时期新创品种,其形制玲珑俊秀,装饰典雅精美,富有成化器的特色。釉面虽仿宋代哥釉,但其釉质肥润,平整光亮,光泽度较强,故无宋哥窑的“酥润含蓄”之美。口、足釉色及金丝铁线纹也较宋哥窑片纹规整,少天成之趣。

估值亿万以上

7.宋哥窑八方碗

【类别】:瓷器

【年代】:宋代

【文物原属】:宋代哥窑烧制

【文物现状】: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简介】:

高4.2cm,口径7.8cm,足径2.8cm。

碗呈八方形,口微外撇,弧壁,瘦底,八方形圈足,足微外撇。碗里外满施釉,外壁施釉较厚,开片较大,为冰裂纹;内壁施釉薄,开片细小而密集,形成一种无规则的蜘蛛网线,即百圾碎。口沿因釉下垂呈现出紫色,足边无釉,呈铁黑色,俗称“紫口铁足”。此碗造型新颖雅致,折角棱线分明,线条宛转自然,为宋哥窑器物中的珍品。

估值亿万以上

8.朱地彩绘棺

西汉(公元前206—公元25年)

朱地彩绘棺

1972年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

长230厘米,宽92厘米,通高89厘米

朱地彩绘棺为马王堆一号汉墓木椁中出土的四层木棺中的第三层,棺为梓木,通体内外髹朱漆。

外壁在朱漆上用青绿、粉褐、藕褐、赤褐、黄白等明亮的颜色,绘出龙虎相斗、双鹿腾云、双龙穿壁,以及仙人、云气、仙鹿等,整幅画面充满海外仙山与神仙洞府神秘迷离的气氛,并以此表达吉祥升仙的主题。

9.汝窑三足洗

【类别】 瓷器

【年代】 宋代汝窑烧制

【文物现状】现藏故宫博物院

【规格】高:3.6cm,口径:18.3cm,足距:16.7cm

洗直口,平底,下承以三弯足。里外施天青釉,釉面满开细碎纹片。底部满釉,有5个细小支钉痕。清乾隆帝颇看重此洗,曾为其题诗一首,由宫廷玉作的匠师镌刻在器物外底部,后署“乾隆戊戌夏御题”。

诗文

紫土陶成铁足三,寓言得一此中函。

易辞本契退藏理,宋诏胡夸切事谈。

此器造型简洁,制作规整,釉呈淡天青色,柔和温润。乾隆金嵌宝金瓯永固杯

故宫金器,乾隆年间,清宫造办处制造了各式酒杯,其中不乏龙耳作品,且式样颇多,但这种以象鼻为足的作品却很少,金瓯永固杯是清宫内不多见的皇帝专用饮酒器,金瓯永固杯寓意大清的疆土、政权永固。

10.【名称】清乾隆金嵌宝金瓯永固杯

【类别】故宫金器

清乾隆金嵌宝金瓯永固杯

【年代】清代乾隆时期

【文物原属】清宫旧藏

外形特点

清乾隆金嵌宝金瓯永固杯高12.5cm,口径8cm,足高5cm,用八成金制成;杯为圆形口,口边刻有回纹。杯。口边铸有“金瓯永固” 、“乾隆年制”篆书;通体錾刻缠枝花卉,其上镶嵌数十颗硕大珍珠,红、蓝宝石和粉色碧玺。杯两侧为双立夔耳,夔龙头各嵌珍珠一颗;底部是三象首为足,外形呈鼎式,“金瓯永固杯”是清宫内不多见的皇帝专用饮酒器。

11.铜冰鉴-最早的冰箱

原器被誉为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发现的最早的、最原始的绿色“冰箱”,1977年出土于湖北随县擂鼓墩一号墓即曾侯乙墓。曾侯乙墓出土了大量的青铜器,其造型和纹饰在继承商周以来的中原青铜文化传统的基础上有很大的创新。铜冰鉴是曾侯乙墓青铜器中的代表器物,集中表现了曾侯乙墓青铜器新颖、奇特、精美的特征。

在我国古代人们就发明了食物防腐保鲜的方法。《诗经》中就有奴隶们冬日凿冰储藏,供贵族们夏季饮用的记载。古籍《周礼》记载“祭祀共冰鉴”。“鉴”其实就是个盒子,里头放冰,再将食物放在冰的中间,起到对食物防腐保鲜的作用。

由此可见,鉴是我国的冰箱之祖了。1978年,湖北省随县曾侯乙楚墓就出土了一件“铜冰鉴”。它是一件双层器,方鉴内套有一方壶。夏季,鉴、壶壁之间可以装冰,壶内装酒,冰可使酒凉。

可以说,铜冰鉴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发现最早的冰箱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