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从何时起,见面打招呼 已经从“吃了吗?”改成了“忙吗?” ·王爽·
远眺蓝天白云下的青色西山,手捧一杯清香的淡茶,耳边放着轻松的《Enya》,感受着时间一点点从身边流过,没有喧嚣,没有忙碌,这样的时光似乎真的是一种奢侈。
我们已经习惯了忙碌。不知从何时起,见面打招呼已经从“吃了吗?”改成“忙吗?”而忙,也成为充实、成功的标志之一。一个不忙的人很容易被贴上不求上进、不够敬业等等负面的标签。于是,我们沉迷于从早到晚的“忙”中,偶尔静下来想一下自己忙了些什么,又常会摇摇头无可奈何地自言自语道:“整个一个瞎忙!”
忙,好像会给人带来充实感。忙有时间去思考。这样的忙碌如同一剂麻醉药,迷在其中,不仅有效地回避了生活中的烦恼与碌了一天会让自己感觉这一天没有白过,对得起自己,也对得起别人,至于效果如何,则没痛苦,也同时难以有清净的脑筋去思考真正想要达成的目标。
我一直有一个习惯,每年的年底,就会盘点一下一年来的收获与教训,为第二年制定一些具体的目标,已经实现的目标用笔画上一道,以示完成。
曾经有两年,公司正处于转型阶段,手头几个重大项目使得我分身乏术,出差,加班,像个高速旋转的陀螺忙个不停。到年底盘点的时候,我沮丧地发现本子上所列的目标一个也没有完成。新年钟声敲响,我一点都不开心,完全没有辞旧迎新的感觉,似乎这一年并没有真正过去,只能将这些目标累积到第二年。到了第二年,一点儿都不轻松,变得比第一年更加忙碌。然而到了年底,尽管如此地忙碌,累积到第二年的事情居然仍然一件都没有完成!于是,我开始谴责自己对自己一点都不负责任!这种感觉如同沉重的包袱压着自己喘不过气。可是,一回到忙碌的状态,就又如打了强心剂一般不停地感受着“成功”。
反思过去,我发现了两个问题:一是我定的那些目标切合实际吗?真的是我最想要的吗?二是虽然工作忙,但我的时间安排合理吗?确实把有效的时间放在最有效的事情上吗?
忙碌并没有给我带来真正的快乐,相反,忙碌令我迷茫,令我烦躁,令我感到内心空空如野。
最近的这两年,为了达成工作、生活的平衡,我有意识做了重新规划。按照调整后的目标计划,我排列出优先顺序,有条不紊地、从容地实现着一个又一个为自己制定的合理的目标。因为方向明确,人也不会再沉迷于忙碌的状态,内心反而变得更加充实而坚定。
因为不会瞎忙,便懂得了取舍,懂得了放手。闲的时候反而是启动大脑思考的时候,想清楚了,忙得就更有条理了。
忙、茫、盲三个字同音不同意,但却有着不可分开的联结。三个字中都有一个“亡”字,当心亡了,眼亡了,剩下的大概就只有四肢乱动了!
周末过去,新日又启,我想送给大家一首李宗盛的歌《忙与盲》。但愿我们都能走出忙碌,睁大双眼去发现、拥抱生活中的各种美好! 曾有一次晚餐和一张床 我来来往往我匆匆忙忙 忙忙忙忙忙忙 盲盲盲盲盲盲 忙忙忙盲盲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