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藏式琉璃——旧时西藏上层阶级的奢侈品

 自华居 2017-10-25 发布于广东

琉璃,在旧时西藏是上层阶级的奢侈品,也和金、银、珊瑚、琥珀、砗渠、玛瑙一样,是佛家七宝之一。西藏的古代琉璃珠种类纷繁,时代跨度大,皆由古代贸易商道线形传播到西藏的文化经济中心,再辐射至雪域的四方支脉角角落落。

有关琉璃的藏文记载淹没在小五明的浩瀚书海里,今人实在难以探其究竟,我们只好从古代中国的有关琉璃的书著入手,来诠释西藏琉璃的前世今生。


西来的惊艳

春秋战国时期,阴阳学盛行,具有科学实验精神的阴阳家们经过无数次的偶然性实验后发现,用石英砂炼制会得到一种质地润泽,光洁晶亮,近似玉石的物质,惊喜的阴阳家们弹冠而贺,以为找到长生不老的仙药,此时,这些伟大的原始科学家们还不明了,他们得到的是琉璃制作的配方。

最初烧造琉璃的气温低,有大量气泡,且含有钡,因而透明度差。阴阳家曾经尝试用提纯后的金属铅去烧炼,这种方法炼制出的琉璃由于原料中不再含有众多杂质,因而更加光洁晶莹,更像中国人挚爱的玉石。

东汉王充《论衡率性篇》说:“道人消烁五石,作五色之玉,比之真玉,光不殊别。”又说:“随侯以药作珠,精耀如真,道士之教至,知巧之意加也。”这些记述反映了道士们烧炼琉璃珠玉的史实。

我们可以想象,漫漫的长夜里,那些还不知道真相的阴阳家们,面对幻美的琉璃,精神的狂喜与迷惑。

   直到不久后,西方玻璃大量传入中国后,引起人们极大的好奇与惊异,人们视其为奇物异宝而加以记载。《汉书西域传》说:“罽宾国……出珠、珊瑚、虎魄、璧流离。”罽宾国位于今阿富汗一带,璧流离指的就是琉璃。

《梵书》中的“吠琉璃”、《酉阳杂俎》的“毗琉璃”、《一切经音义》的“髀头梨”、“颇黎”等,都是琉璃的音译。

西来的贸易琉璃,惊艳了中国人的眼睛,也催化了中国琉璃的生产工艺水准,尽管中国人一直都意识到,国产的琉璃远比西来的琉璃要差些,比较容易破碎,光泽也暗淡。但至少,中国在汉唐之际始终在生产琉璃。

我们无法猜想,古代的西藏是否也有琉璃的制作,这有待于藏文资料的翻译,迷茫的我们总是知道的太少,今天所讲述的,注定有很多的相对不准确,就个人观点而言,我还是坚持,西藏的琉璃是来源于更远文明的贸易。

西藏的古代琉璃珠种类纷繁,时代跨度大,皆由古代贸易商道线形传播到西藏的文化经济中心(拉萨,西宁,萨迦,日喀则,阿里……)再辐射至雪域的四方支脉角角落落。

今天西藏牧人身上的古代琉璃多得于动荡时期的旧贵族,或寺庙神佛上的珠宝佩饰,要知道琉璃在古时可是上层阶级的奢侈品。

藏人特有的天降情结,皆是文明西来的民间神话,如何清晰地描述西藏的琉璃,这需要我们放下神话的纠结,回到科学与田野考古,慢慢梳理研究。进行细致的工艺与图案比对,便会详知,古代亚非民族的文明交融远比我们想象的还要发达,借助马匹的力量,目光的极处就是前进的方向,如穆斯林圣贤所言,去陌生的远方吧,道路就是财富!商人们是最早探索新世界的冒险家,他们向往金子堆砌的王国,美女如云的城邦,正是这看来可笑的冲动,将西方与东方揉合在一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