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音频:为什么像朱元璋、刘邦这样出身卑微的人却能有不同寻常的心胸和志向? | 刘三解

 浮生偷闲 2017-10-25

今天的“解答”问题还是来自今日头条网友的提问,原本的问题是:


为什么像朱元璋,刘邦等这样出生卑微的人却能有着不属于他那个阶层的心胸和志向?


为何他们可以超脱局限性,不满足止步,而是有着“吞吐宇宙之机”,非凡的胆识和判断力?


说起来,三解一直觉得这种问题是“成功学”范畴的,不属于历史学,不过在三解的读者群交流的时候,大家往往会觉得历史和“权谋”、“经验”是关联的,史书的字缝里全都是阴谋智慧。


所谓需求决定市场,哪怕是想象出来的“需求”,那也是稀里哗啦地供应出来了,“以史为鉴”四个字,都快改成以历史上的厚黑学为鉴了。


其实吧,在史书上给你删繁就简抽出来的几个小故事,事件背景简化、人际关系简化、主人公性格简化,要能指导出个一二三就有鬼了,这就像旧时评书说司马懿“马后课”,掐算的本事都在事后,是个“解释学”,靠你自己把已经发生的事儿放圈里套。


那么,历史对个人来说,是不是就“没用”了?


在三解看来,对于普通人来说,读史有俩作用,一是磨砺自知之明,二是作为立身处世的题库,二者互为表里。


人们在面对他人的时候,往往会有各种伪装,这是人类作为社会动物的本能,无可厚非,但是自己究竟什么样,相信什么、坚持什么、热爱什么、恐惧什么,其实需要一步步地剥离、分解,进而在不同的情境下称量、校准,这个时候,历史就是一面内心的镜子,让你一次次地叩问自己,如果我是***,我会怎么做。


这个过程很残酷,但是很“有用”,而且最“有用”的恰恰是史书上最枯燥的那部分,而不是那些充满戏剧性的权谋故事。


举个缺德例子,韩信“背水一战”经典不经典?后世学他这招的可不少,又有哪个copy成功了?


好吧,还是直接进入今天的答题环节:


为什么像朱元璋,刘邦等这样出生卑微的人却能有着不属于他那个阶层的心胸和志向?

刘邦和朱元璋的心胸 来自刘三解freestyle 29:37

点击收听音频



下面附上三解在头条问答的文字,和音频内容并不完全相同,可以作为一个提纲帮助理解:


这个问题很有趣儿啊,题主认为他们属于哪个阶层?又应该如何理解他们的志向呢?


朱元璋年幼时当过和尚,刘邦年轻时候投奔过张耳,其实是浪荡游侠,这两个人的共同点就是见多识广,他们俩根本就不是农民,按照今天农村的说法叫“二流子”,都是不知稼穑,游手好闲的人物。


俩人的区别又是,朱元璋本人和家庭都足够穷,投奔到红巾军时,孑然一身。而刘邦家里能举他为亭长,是要考察家产的, 汉制是10万钱,秦朝估计也少不了多少,所以刘邦家起码是个中产阶级富农吧,他娶的媳妇是巨富,哥们是县里的实权官员萧何曹参,手下还有几个小弟,可以说他是个豪强游侠


刘邦一些吹牛b的大话,其实可以看得出来,以他的胆子是无赖性子,完全说得出口,当然,也可能和他斩白蛇的神迹一样,是编出来的故事,为了扬名。


朱元璋就消停地多,但是他们俩的帝王之路,根本不是最初就计划好的,而是一步步提升的志向。比如刘邦去投奔项梁的时候,能知道从来没带过兵的项羽是他的大敌?当时他们俩好得和亲兄弟似的,打仗都一起搭伙。


朱元璋占南京之前就预感到自己能当皇帝?


说到底,野心和格局是一步步壮大的,而且你要注意的是,他们两个人有一个共同点,是取得阶段性的“小利”的时候,都相对轻松,比如刘邦入关中,朱元璋占南京,其实都有军事冒险和运气成分,但是他们成功了,并获得了一方割据的根基,如果像刘备似的,打了多半辈子仗,到50岁才打下自己的地盘,再看看他们的心理状态,能一样吗?


曹操和刘备争汉中的时候,年届60,都已经发出不知足的感慨,要走向守成了。


所以,很多事儿,不是什么先验的格局、素质,而是时机、背景、环境,条件不具备,你走了90步,剩下那10步就怎么都走不过去,这不是主观问题,往往是客观问题,之所以认识不到客观问题,是因为书读得太少,想得太多。



-  E N D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