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名媛传」为了娘家人的富贵,她毁掉了帝室江山(上)

 金色年华554 2017-10-25 发布于上海

这组历史小故事虽然只是写些西汉后宫嫔妃,并不涉及国家大政,但其中也隐约可见一个王朝的命运起落。

与中国其他朝代相比,西汉诸位皇帝的整体素质是比较高的,汉高祖刘邦、惠帝刘盈、文帝刘恒、景帝刘启、武帝刘彻、昭帝刘弗陵、宣帝刘询,这些人功过是非不好下断语,但都不是昏君。至于前少帝刘恭、后少帝刘弘,他们是吕后所立的傀儡皇帝,年纪很小,死得又早,什么事都没做成,而吕后执政期间虽然高层政治斗争激烈,死了不少人,但是吕后休养生息,对西汉国力恢复卓有贡献。废帝刘贺在位仅二十七天,他对汉室衰微的责任也不会太大。那么,西汉为什么忽然就衰落了呢?谁该为大汉帝国的末落负主要责任呢?

这个命题很庞大,如果列名单,可能也是罄竹难书了。谁的责任最大,这个不好说,但汉元帝刘奭、元帝皇后王政君、汉成帝刘骜以及司马大将军王凤、赵飞燕赵合德姐妹,这些人对西汉王朝的灭亡都负有一定责任。

这些人都是“西汉篇”下半场中的主要人物,后面都会陆续讲到。今天讲讲汉帝国由盛转衰阶段的两个关键人物:汉元帝刘奭与他的皇后王政君。

颓废少年汉元帝


年纪轻轻的汉元帝却心态颓废至极

西汉至宣帝刘询时代到达巅峰期,国家实力超越汉武帝。宣帝励精图治,在政治、经济、文化、军事方面都建议了一番成就,但宣帝婚姻不幸,继而导致他了一系列新问题。

元帝刘奭未封太子的时候,宣帝刘询对他很关爱。他的生母许平君皇后早逝,霍成君皇后多次想毒杀刘奭,宣帝对他严加保护,后来还以谋害太子的罪名废掉了霍皇后。宣帝担心太子的安全,后来选了王婕妤为第三任皇后。宣帝与王婕妤感情很平常,之所以选她做皇后,主要是看中王氏性格温婉贤淑,为人和善,并且她膝下无子,不会为了儿子陷害太子。宣帝让王皇后抚养太子,王皇后对他视如己出,宣帝为以防万一,甚至在王皇后册立之后,再也不与她同房,以免她产子而生妒心继而危害太子。

宣帝为太子安危做了非常细致的考虑,真可谓殚精竭虑,由此可见宣帝非常喜爱他,但是在刘奭成年之后,宣帝又非常后悔,曾多次打算为了江山社稷将他废掉。宣帝是一个重感情的人,他立刘奭为太子主要是出于对许平君皇后的追思,宣帝与许皇后有“故剑情深”、“南园遗爱”的往事,越到晚年越想念她,而许皇后只有刘奭这一个孩子,宣帝每次想废除太子的时候,总是悲痛欲绝,实在下不了这个狠心。其实宣帝是一个明决果敢的人,在其他政务上,他一向不拖泥带水,但唯独这件事,每次想办都心痛难忍。宣帝晚年曾经常叹息说:“乱我家者,太子也!”

那么元帝刘奭是一个很坏的人吗?野史上说元帝好色荒淫,所以后来出了王昭君毛延寿的事情,但这纯属虚构,假如他真的荒淫暴虐,那么宣帝反而不会这么犹豫了。其实元帝不但不坏,而且还是一个非常善良的好人。元帝也不是那种不学无术的昏君,实际上他心里明白得很。他自幼好儒,读书很多,政治上也有一定见地,个人素养是很高的,但是元帝是真正的“仁弱”之君。

皇帝这种活不好做,光靠善良是不够的,还要有铁腕手段,关键时刻该杀的要杀,该揍的要揍,要想坐得住庙堂,就得打得过流氓。但元帝一点都没有这种气魄,他虽然是个好人,却做不了一个合格的皇帝。

元帝在感情方面和宣帝很像。他是一个多愁善感的人,早年又经历了生母之死、霍氏之变等宫斗的事情,内心对人世非常失望。他最心爱的女人司马良娣在死前对他说,她是被他的其他妻妾诅咒而死的。这些经历都导致他对后宫争斗深恶痛绝。

元帝有几个致命弱点,第一是不近女色,导致帝国险些没有继承人;第二是知恶而不能除,他清楚地知道哪些人是国之奸贼,但他对坏人就是下不了狠手;第三点最要命,他是一个超级颓废的宅人,天地之间没有几件事能让他感兴趣的,所以他对什么事都可以轻易放弃。

元帝为太子时,司马氏新丧,王皇后选了五位美女给他,希望他能移爱忘忧,但元帝陷在司马氏的爱情里一辈子都没走出来。当时元帝为了不让王皇后伤心,含糊说了一句“其中有一个还可以”,王皇后不知道他指的是哪一个,于是选了当时位置离太子最近的那一个女人。这个女人叫王政君,她就这么稀里糊涂地被太子选中。这个偶然性事件导致了一系列的变化,既改变了她的个人命运,也改变了大汉帝国的国运,也不知道这究竟是她的幸运还是不幸了。

王政君皇后的人生理想


被元帝无视的王政君皇后

王政君的祖父王贺,曾是武帝的绣衣御史,职责是缉拿盗贼。武帝虽然搞了个“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大一统”,但实际上他奉行的是法家政策,儒家只是理论层面的装饰品,所谓“尊儒”只是个宣传口号罢了。武帝时朝廷多有征伐战事,民间税负也很重,还要实行严刑峻法,像王贺这种官本来应该忙得很,但是王贺什么都不做,天天混日子,有时候抓到一些罪犯都被他纵容放了,于是很快就被撤了职。王贺虽然工作不努力,但却是个很想得开的人,他自嘲说:“我听说能救千人性命的人,将来子孙会封侯,我放过的人怎么也有上万了吧?想必我家的子孙后代会兴旺得很。”

王贺虽然被罢了官,但仍然回家乡做了乡老,算是个基层民选干部。王政君的父亲王禁也吃法律这行饭,工作是法庭上的书记员,把案情记录下来。

王禁可不是刘奭那种不好女色的人,他这个人酒色财气都很喜欢,又很能造场面,虽然没几个钱,但也娶了好几个姬妾,生了一大堆孩子,共有四女八男。王禁收入不高,家里吃饭的嘴却实在是太多,日子过得并不舒心。他经常教育子女:“我们都是一家人,大家都要为家族做贡献。你们长大了无论是谁发达了,都要让全家人过上好日子,懂吗?”听了这话,王家的十二个小萝卜头都拼命点头。王禁这个思想其实很大众化,他并不觉得这有什么不好,但这种教育却意外地对后来的事情产生了难以估量的影响。

王政君在家里排行第二,她十八岁时,王家实在养不起,把他送到掖庭去做宫女,好歹能解决一下个人的吃饭问题。王政君很幸运,被王皇后选中,机缘凑巧嫁给了太子,这对于王氏家族来说,简直是天大的喜事。王禁经常在家里唠叨说:“这回咱们王家可算发达了!我听说太子还没儿子,只要咱们家老二给太子生了儿子,将来咱们全家都能封侯!”

王政君的肚子寄托了王家人全部的人生希望,大家都在幻想这回要飞黄腾达,但王政君自己心里苦恼得很,家里人并不知道太子对她这个人一点兴趣都没有,太子接受她只是不想让王皇后难堪,太子只在那一夜临幸过她一次,后来再也没正眼瞧过她,就算她在他面前走过,太子都像望着空气一样,根本就不入心。但是,命运是一个很神奇的东西,王政君虽然只被太子临幸一次,却意外地怀孕了,生了刘奭的长子。

王政君以为有了这个儿子,太子总会对她另眼相看了吧?但事情却并非如此,太子从来也没来看过她,更别提说话了。不过因为她生了个儿子,宣帝和王皇后都喜出望外,特意召见了她,宣帝还给这孩子取名刘骜。

宣帝期望太子振作,但太子每天都耷拉着脑袋,跟谁都不说话,宣帝恨铁不成钢,几度扬言要废了他,结果太子就跟没事人一样。他完全不把什么太子皇帝之类的事情放在心上,废也好,立也好,他完全不在乎。宣帝见太子这么颓废,伤心欲绝,经常自言自语地向许皇后在天之灵哭诉,但终究还是没忍心废了他。

宣帝死后,刘奭继位为元帝,他原先那十几个嫔妃全部封为婕妤。有大臣问他,该立哪个为皇后,元帝反问大臣们该立哪个。大臣们说,母以子贵,该立嫡长子刘骜之母王政君为后。元帝茫然想了半天,实在是想不起哪个女人叫王政君,他连儿子的名字都不记得了。于是大臣们给元帝讲当初宣帝赐名的事情,元帝点点头说,那就她吧。

在元帝看来,立后这种事根本没意义,立谁不是立呢?他一点都不关心皇后是谁。国事他都不怎么上心,更何况皇后那点子家事、心事了。

元帝对王政君皇后如此冷淡,导致王皇后的人生一点盼头都没有,既然爱情是不可能有了,那就整点其他的事儿吧。王皇后想起父亲王禁的嘱咐,于是立志要把娘家人都扶持好,这一条是王政君皇后最大的人生追求。

素质太差的娘家人

元帝继位之后,王政君请求将父亲王禁封为阳平侯。国丈封侯是西汉历代的惯例,所以元帝很爽快就同意了。不过元帝虽然对什么事情都没多大兴趣,但是他不是一个笨蛋。王禁这个人素质是很够呛的,元帝并不喜欢王政君,更谈不上喜欢王禁,所以他特意交代,这个阳平侯的爵位是“关内侯”的爵位。所谓关内侯,就是有名号无封邑,也没有正式的职权,它只是一个称号,按月在国库里拿一份薪水罢了。

元帝这么冷淡地把王家打发了,弄得王家人很不开心。王禁有八个儿子,个个都在等着封侯,现在国丈都只是个关内侯而已,其他人的侯位一点影子都没有,这离他们的期望值相去甚远。王禁很生气,进宫找王政君吐槽,王政君倒不是一个权力欲很强的人,但是被父亲骂成白眼狼,这滋味也很难受,只好硬着头皮去找元帝商量。商量的结果相当尴尬,全场就是皇后一个人在自言自语,皇帝一会儿看看书,一会儿喝喝茶,一会儿抬头看看天,过一会儿就自顾自走了,正眼都没看她一眼,从头到尾就没当她存在,真是太让她伤心了。

侯位要不到,王家人都很失落,都以进宫探视为名,来批斗王政君,王皇后也没辙,只好安慰他们说:“只能指望太子将来登基封你们了。别着急啊,反正迟早都会封侯的。”王皇后把自己的私房钱都贴给娘家人去用,这帮人一边花着皇家的钱,一边在底下天天给元帝抹黑,编造一大堆宫闱段子来数落元帝。当然啦,元帝是不关注这些花边新闻的,他根本不在乎。

太子刘骜这个人,起初很好学,为人宽博谨慎,读书也很用功,但元帝对太子的教育纯粹就是个放牛,根本没想法,太子学得好不好他都不关心,弄得太子也很没劲。父皇视他如空气,这孩子一失落就去找母亲家人玩。王政君的那些娘家人素质整体是比较够呛的,本身就出自市井,在家也没好好学习,政事不懂,文事不通,武事不会,生平所好就是些酒色财气的东西了。太子刘骜去找他们玩,这一玩就玩出了个花花世界,从此后斗鸡走狗,赌博狎妓,什么都来,再也不读书了。

王禁死后,长子王凤袭爵为阳平侯,依然是个关内侯。后来元帝驾崩,刘骜继位为成帝,王政君立刻兑现了她当初的承诺。

王政君封长兄王凤为司马大将军,掌管天下兵权,封同母弟王崇为安成侯,封王谭为平阿侯,封王商为成都侯,封王立为红阳侯,封王根为曲阳侯,封王逢为高平侯。王政君的小弟弟王曼死的早,没赶上王家大封侯的风光场面,王政君很悲痛,追封新都哀侯,又把王曼的儿子王莽找来袭爵,后来还给王莽封了个大司马。一天之内,王氏家族成了大汉帝国最有权势的家族。

从前武帝时,卫子夫家族“一门五侯”,号称极盛,但卫子夫的兄弟封侯并不只是因为皇后之力,而是因为卫青、霍去病等人百战功勋达到了封侯的标准,因军功而封侯。汉家封实权侯位一直都很谨慎,所谓职以任能,爵以赏功,没有军功的人不得封有封邑的实权侯位,但王政君一家无尺寸之功,一日之内,皆封列侯,完全不遵照先代传统,开启了一个重大的祸乱之源。

王政君的生母李氏,早年因为王家日子过不下去了,就和王禁离婚,改嫁苟宾,生子苟参。苟宾死后,李氏见王家又发迹了,就找王禁复婚,王禁见她是王政君生母,不敢违抗,两人又结婚了。王家大封侯的时候,苟参也想封侯,王政君觉得苟参想得很对,“当年王娡皇后的同母弟田蚡不是也封侯了吗?田家做得,我们为什么做不得?”于是王政君又找成帝,想封苟参为侯。成帝当时被王政君弄得很烦,就说:“你别跟田蚡比啊!田蚡是奸相,他要不是死得早,武帝非杀了他不可!不行,不能再封侯了,底下大臣们都议论纷纷了!”于是苟参改仍水衡都尉,领侍中衔。

王政君新为太后,王家立刻一门显贵,然而这还是刚刚开始。这位太后一生活了八十四岁,是中国历史上最长寿的皇后之一,她这一辈子的人生主题就是要让王家人一门兴旺,子孙们都吃好喝好玩好。她的理想最终得到了实现,王家人就像蝗虫一样蜂拥而至,飞快地把汉室天下啃了个千疮百孔。

欲知后事如何,咱们明天继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