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青楼女子到都督夫人,从离家出走到商界女王,一个世纪的传奇!

 寻蹊 2017-10-25 发布于北京


今儿说这位

是民国时期一位被尊称为“先生”的伟大女性

13岁被抵押到妓院做“清倌人”

14岁逃出火坑、15结婚

29岁带着4个女儿从贵族家庭出走

几经创业,广受赞誉

创办的锦江饭店成为新中国第一个国宾馆

董竹君

一个世纪的史话

董竹君,1900-1997,出生在旧上海贫民窟,父亲拉洋车(黄包车)、母亲打零工,还有两弟妹都因贫困夭折,董竹君从小生得极美,被邻里唤作“小西施”。

13岁时,因父亲伤寒病迫于生计,她被抵押至青楼卖唱,她的戏剧人生开始了……

青楼卖唱,声名鹊起

董竹君父亲是拉黄包车的,常年起早贪黑,得了很严重的伤寒病,母亲做大户人家的粗使姨娘,但脾气暴躁,总是做不长,所以家里经常揭不开锅,父母以300元把她抵押入青楼3年期限,做“清倌人”(对卖艺不卖身的未成年女子的称呼)。

唱一曲一元钱,别的姑娘一晚只有两三张局票,她一晚有五六十张,唱得嗓子都哑了,客人就只让她转个脸不用唱都给钱。但她却是只卖唱,连笑都不笑一下,得了个“不会笑的小姑娘”的名号。

▲顶名“杨兰春”卖唱,1913年时第一次拍照

遇见爱情,逃出火坑

董竹君身边有一个伺候的孟阿姨,非常心疼她,见她身体发育起了些变化,就开始担心被老鸨知道了会让董竹君“做大人”卖身,她建议董竹君赶紧设法找个好人把自己给赎出去,董竹君天真地说自己只是被抵押3年,3年后就回家,并且自己只是卖艺不卖身,孟阿姨说你这么红,就是颗摇钱树,老鸨怎么可能放你啊。

在经常来听她唱戏的人里面,确有几位是非常喜欢董竹君的,其中一个就是参加过辛亥革命、时任四川副都督的夏之时。

夏之时比董竹君大12岁,早年在日本留学、加入同盟会、辛亥革命时领导了四川起义军,被选为四川副都督(当时24岁,本被选为正都督,主动让贤屈居副职)。

▲2012年时的夏之时

夏之时真心爱这个苦命的小姑娘,当时袁世凯悬赏3万捉拿他,他哥哥要他去日本躲避,而他舍不得董竹君不肯前行,董竹君又怕他不是真心爱自己而犹豫不决。夏之时跟老鸨交涉,老鸨也要3万块才肯放董竹君,夏之时就开始筹钱。

这时14岁的董竹君跟夏之时说:“你一文钱也不要出,我又不是一样东西。再说以后和你做了夫妻,你一旦不高兴,就会说:你有什么稀罕呀,不就是我拿钱买来的!那我是受不了的”。

她还让夏之时必须答应自己三个条件,一不做小老婆;二要送自己去日本留学;三以后组织家庭了,夏管国家大事,她要管理家务。答应了,她就自己设法出来,不答应,就算他给老鸨3万块,她也不出来。

夏之时当然是悉数答应。

于是董竹君开始自己装病不接客、被单独关押起来、她又设计半夜逃出。

逃出去2周后,二人在上海日租界简单结婚。(当时夏之时原配夫人因病已去世)

▲1914年春末,二人结婚照

日本留学,丈夫大男子主义初现

夏之时想让董竹君提高知识修养,又怕董竹君受人诱惑爱上别人,不让她进学校,聘请了五位家庭教师,分别教授她数学、物理、化学、动植物学、史地、日语、中文。

董竹君非常聪明,但又勤奋好学,经常白天学习,看书到深夜,看的两眼红肿。因为夏之时经常带她到革命党人家里玩,那些男女都瞧不起她,觉得她一个青楼之人怎么能和他们出身好、门第高、教育良好的人在一起,觉得她再幸运做个姨太太了不得了,夏之时却给他正房名分,让人唏嘘呀。

但夏之时的大丈夫男权思想这个时候已经显露出来,除了不让她外出求学,在家请家庭教师外,还有这么一幕——

董竹君有一段时间爱听爱尔兰民歌《夏天最后一朵玫瑰花》,每到黄昏便伫立窗前倾听,夏之时对此很不高兴,板脸瞪眼:“你听的那么出神?!”言外之意是董竹君喜欢歌曲里的吹箫人。董竹君从窗前回过身,正对穿衣镜,镜中一位少女亭亭玉立、双目炯炯,雪白、细嫩、红润的面肤……多么美呀!但你的神情有多么烦闷不悦呀!你的丈夫并非是理想中的那个多情温柔的英雄,而是一位严厉的师长。

而在1916年,夏之时奉命回国参加护国战争,临走时给了董竹君一把手枪,并叮嘱她:“好好念书,这把枪用来防贼自卫,假如你做了对不起我的事,你也用它……”(了断),他还急电把自己的四弟叫来日本,监视董竹君的行动,怕她爱上别人。

在日本一共4年时间,董竹君也生下了自己第一个女儿,国琼。

▲在日本求学时所摄(右为国琼)

封建家庭,苦心经营

1918年春,董竹君接丈夫信,回四川老家,为了讨好这一大家子人(丈夫弟兄6个),买了两挑箱的洋货小礼物。

进门后,婆婆嫌弃她的青楼过往,认为不能做大房,只可做姨太太,其他媳妇丫头也冷眼旁观,看看这个出国留洋的青楼女子是不是只是个好吃懒做的下贱胚子。

董竹君学缝纫、绣花、烧菜、洗衣、教侄子们读书、帮总管上账、招待亲友,样样做得利落得体,四弟结婚,她按新式婚礼布置一切、主持婚礼……过了大致半年,再向婆婆早晚请安时,婆婆露出些笑容。又过了些日子,公婆、大哥(夏家的实际当家)决定给他们夫妇俩再按当地规矩办一次婚礼,算是成为家中正式一员。后来婆婆及各屋有事,都会与董竹君商议,慢慢地她成为夏家当家人。

1919年,夏之时被人设计解除兵权,闲赋在家,便在成都东胜街买了一座四进院的大院住宅,大小房间二十多间、占地3亩,装修摆设极为高雅华丽。董竹君是这个院子的女主人,家中吃穿用度、丈夫寿辰、婚丧嫁娶、过节仪式等大小事务均有董竹君操办。当时一二十岁的董竹君正是勤奋好学思维敏捷之时,在这里,她被熏陶为一个真正的贵族,也为她日后创办锦江的不俗品味和经营能力奠定了基础。

因此时的夏之时被解除兵权,内心烦闷,开始办的一个锦江公学的学校,也停办了。他开始每天装满一提包钞票出去赌钱,多半是输得精光回来,脾气也越来越坏。

一次夏之时叫董竹君去打牌,董竹君怀着身孕很累不想去,勤务兵叫了三次说司令官一定要去,董竹君去了,夏之时当着宾客的面就说:“叫你来打牌,干嘛不马上来,不识抬举!”董竹君小声说:“只是打牌,又不是什么正经事,我怀孕累得很。”夏之时就火了,拿起一个自鸣钟就砸过来,还说:“丈夫要你做什么你就该做什么!”董竹君躲过去,他又拿起花架子要掷过去,被一屋人给拉住。

董竹君连生4女,孩子们的学习、生病之事,夏之时从来不过问,甚至因为孩子生病耽误家事时,夏之时会严厉问责。董竹君每为这些事委屈苦恼时,丫头提醒说这个家重男轻女,当初老太太连生2胎女儿后,把二女儿淹死了,后来才连生两子,老太太对自己的经验深信不疑,后来三儿媳也生女儿时,老太太就想要淹死,儿媳大哭、争吵才把小生命留下,现在夫人连生4女,老太太和夏爷其实已经忍耐到极限了。

还好,董竹君第5胎终于生了个儿子。

夏之时始终不得志,越来越意志消沉,开始打坐念经,并经常和一些人打牌赌钱、吸大烟。董竹君常劝夏之时戒烟,并把烟具藏起来,夏之时不仅不收敛,还恶狠狠地说:“即使把房子都吸掉了,也不是花你娘家的钱!”

董竹君决定自己齐家立业。1923年,董竹君在后院空地上开办“富祥女子织袜厂”,1926年,她又创办“飞鹰黄包车公司”,两家公司都经营有方,董竹君也没有耽误家中日常事务,这样让这个略有颓废的大家庭开始生活的颇有朝气。

夏之时一直都想在政治上东山再起,于是1928年春,夏之时便南下考察时局。

▲拍于1928年,最后一次全家福

携女出走,前途漫漫

当时的四川军阀混战、各自设立造币厂,同行市面,造成金融体系紊乱、百业凋零,董竹君的两个公司也受影响,都有倒闭的可能;

并且随着孩子们的成长,她越来越感到在家庭教育方面的乏力,也觉得四川没有上海的教育理念先进,所以她把两个公司清算结束了,所有资金购置了田地,并把全部财产、账簿及现金交给夏之时六弟保管,自己仅带了100元现金和300元支票,就带着4个女儿去上海了,那是1929年。

到了上海后,夫妻俩果然谈不拢,夏之时认为董竹君擅自做主把正在挣钱的两个公司结束了;还有董竹君没有经他同意资助一个进步青年300元让其留学法国;并且他最不能容忍的就是董竹君竟然为了4个将来要嫁出去的女孩子的教育,舍弃家庭跑来上海。

夫妻俩谈崩了,并且因为董竹君收到一封信孩子钢琴老师寄来的很普通的信,夏之时竟穿着靴子踹董竹君,还追到楼下拿菜刀又追出门去。

任凭他软硬兼施,董竹君这次是誓不回头了。夫妻俩约定5年分居,看谁的路能走通,他断言:董竹君你如果不弄的走投无路、带着4个孩子跳黄浦江的话,我手板心里煎鱼给你吃!

5年后的1934年,夏之时来上海商议,董竹君还是坚持离婚。离婚时夏之时问她还有无其他条件,董竹君只有两个条件,一个是每年给孩子们一些零用钱,不要像这5年分文不给,让孩子们长大后只知其母不知有父;二是如果董竹君有不测,还请丈夫念及儿女骨肉之情,培养她们大学毕业。现场在做的人听完她的话,无不热泪盈眶。连夏之时都流泪握手说:“竹君!今日才知你的人格!”

但其实后来夏之时非但没有支付任何费用,还给上海的好友去信,让他们不要接济董竹君,想要逼其走投无路返回四川,如果没有效果,就设法将其拘禁,逼其交出4个子女。谁知好友竟然把信拿给董竹君。

离婚后的董竹君像只遍体鳞伤又重获自由的鸟儿,虽然艰苦,还是坚毅地活着。

其实在他们分居的第二年1930年,董竹君就变卖了一些首饰物品得800多元,开办了“群益纱管厂”,1931年赴菲律宾招股筹款一万多元,1932年1.28事件该厂被炸毁于战火。1932年3月被当做革命党被捕入狱,同年夏天出狱后人身不自由,还因办厂欠债被人到处追债。1933年夏,母亲去世,紧接着父亲病重。

所以在董竹君和夏之时的5年之约到期时,1934年正是董竹君父亲病危、没有事业、没有收入的困难时期,而她并没有回到那个吃喝不愁的贵族大家庭,可见她想要离开的决心有多大。

绝处逢生,创办锦江

1934年底,就在父亲临终前几天,忽然来了一位不速之客,四川人李嵩高,自称留学法国,回国后在四川领导土队伍,这次来沪是要去日本买枪支,因在四川听说过轰动一时的董竹君携女出走之事,甚是佩服,特来拜访。见她们母女生活困难,知道董竹君也会经商,决定从买军火的款里拨出两千元,让董竹君做生意。

董竹君决定做餐饮,从选址到装修、从菜品到选人、从培训到管理,董竹君将自己三十几年的人生经历的精华都倾注到这个饭店。1935年3月15日,“锦江川菜馆”就此诞生。锦江从开业第一天开门红后,天天座无虚席,连杜月笙、黄金荣、张啸林,以及当时上海、南京正要来吃饭都要登上很久。天天每餐每座都要几批顾客,门前车水马龙,汽车停满门前及对面空地,盛况轰动全市。

有段时间,杜月笙天天来吃饭,他每次来来吃也要等上好久才能入座,一次他发火了,对招待员说:“生意这样好,人这么拥挤,怎么不扩充?你去告诉老板娘,需要房子我找房东给她解决。”

董竹君接受了这位黑帮大佬的帮助,房东也自是不敢耽搁,贴给其他租户补偿,把房子租给了锦江。这件事后,大家都以为杜月笙是董竹君的后台,连当局在建筑天桥上、营业执照上也开绿灯,黑道的人更不敢造次了。

不要以为锦江是因为有老大罩着才生存下来,其实是因为锦江的风格不同、经营有方,有了名气杜月笙才来捧场。在董竹君的自传《我的一个世纪》中,光介绍装修摆设、餐碟设计、菜品改良都用了十几页,这种用心在当时的上海绝对是独树一帜。

为写这篇文章,小蹊通读了《我的一个世纪》,认为锦江能一炮打响,还有几个原因:

餐厅干净异常,这和董竹君母亲爱干净从小给她一个干净的家庭环境有关;

餐厅的装修高雅、布局精巧,这些和她4年的日本生活、回四川后的富贵庭院生活分不开;

餐厅管理有方,这和她十几年的管家生活、开过3个厂子的创业经历有关。

▲1935年于上海锦江川菜馆门前

1936年1月,董竹君又开办了锦江茶室,茶室采用中日、中西相结合的格调。在旧上海的餐饮服务业,女性非常不受尊重,老板也鼓动女服务员拉客。但锦江两处的女服务人员必须自重规范、作风正派,如与有顾客调戏为难,董竹君也必严辞制止。

锦江逐渐名闻中外,国内社会贤达名流、各界知名人士,无不去锦江,当时的著名演员卓别林、美国大使馆参赞等,只要来上海,无不到锦江品味菜肴。

锦江的成功,为董竹君赢得了财富和社会地位,国民党、杜月笙都极尽拉拢,但董竹君内心倾向共产党,经常资助共产党人士,甚至为他们的地下活动做掩护,所以当国民党拉拢的时候,她以不懂政治为由搪塞过去,对杜月笙这类黑帮人物,也是尽力周旋而不卷入他们的利益纷争。

至此,这个出身贫寒、年少被抵押青楼、一步登天成为都督夫人、为自由和尊严带子女出走的女子,已经翻身了,被人们尊称为“董先生”,她达到自己人生的最辉煌时刻,但此时她才三十几岁,别忘了她活了97岁,这三十几年仅仅是三分之一多些。

她精彩而传奇的人生还在继续……

流亡菲律宾

1937年七七事变后,中日战争全面爆发,受上海汉奸刺客威胁,董竹君于1940年冬去菲律宾躲避,也为了和在菲律宾支援演出的女儿国琼会和。在菲期间,受菲律宾总统府秘书长邀请,可在马尼拉开锦江分店。因战争未行。

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董竹君母女被滞留菲律宾,几年间一直在菲律宾各处逃亡,好几次都是身边人被炸飞了,她们却躲过一劫,辗转搬家好几年。后董竹君牵挂孩子和锦江,自己经历好多磨难,终于1945年借道日本、朝鲜、东北、天津,回到上海。

整顿两店、抵制通货膨胀

在菲律宾流亡的四年多,由于战争,大家音讯全无,很多人谣传董竹君已经死于炮灰。虽然后有战争,但锦江两店的生意一直火爆,当时的代理经理以为董竹君已经死了,就开始胡作非为,拿着钱盖洋房、买汽车、娶德国老婆、挥霍无度,弄得两店账上亏空,全靠店内经营现买现卖。

董竹君处理完这个经理,马上又遇到1946年的国共内战,国民党为了弥补财政赤字,增发钞票,突然间使物价膨胀8倍,大米的价格比1936年上升了110万倍,还不准许商家有囤货,这是置商业于死地。董竹君机巧聪明地分处存货,并大胆做了两套账以备国民党查账。

经过这一番煞费苦心,锦江两店总算是没有在这一惊涛骇浪中遭受灭顶之灾。

两店奉公,扩为锦江饭店

然后就全国解放了,1951年春,上海市副市长和公安局副局长找到董竹君,说要在上海设立一个招待中央首长、高级干部及外宾的、安全而又保卫工作的高级食宿场所,认为锦江这块国内外著名的牌子和董竹君的国内外名声以及成熟的业务团队,这个任务只有董竹君可以担任,并需要把两店迁移到华懋公寓,合并成锦江饭店。

经营16年、价值十五万美金(折合当时黄金三千两)的锦江两店,董竹君心甘情愿、双手供奉给了党和国家,她仅留郭沫若为她写的一首诗,和“文房四宝”一套。

难能可贵的,董竹君在整个搬迁过程中,都对反对的员工安抚说是扩大规模,丝毫未透露是政治任务。

▲1953年的董竹君

1953年秋,作为“锦江饭店”的创始人、时任首席董事长兼总经理的董竹君,被排挤,莫名退居二线,工商执照的时间从1953年开始(割断了她前十几年的努力历史),她的名字也只列到第四位,但她不计得失忍耐让步,在1957年受周总理接见都忍痛没有告诉周总理。

▲1957年接受周总理接见

后来的三十多年,董竹君一直被排挤在锦江饭店实权之外,1986年,锦江饭店举办成立35纪念会,董竹君受邀参加心却在滴血:明明是成立五十周年啊!她写的贺词将锦江历史巧妙编入,印刷出来的纪念册里却被删去。

86岁耄耋老人的她,忍无可忍向中央有关部门如实反映了,后上海市委在江zemin同志的主持下,恢复了“锦江”历史问题,并给出了三条决议。

在文化大革命十年中,年近古稀的董竹君曾两次入狱。可是,她仍然顽强。

她规定自己天天有必要刷两遍马桶,在狭小的屋子里来回小跑若干圈。她还在枕边放着一块香皂,天天睡觉之前都要闻一闻,带着一丝香味进入梦乡。

70岁生日的时分,她在监狱里默默地祝自个生日快乐,并吟诗一首:

辰逢七十古稀年,身陷囹圄罪何见。

青松不畏寒霜雪,巍然耸立天地间。

这个坚强的女性,已经没有什么可以摧垮她。

1997年,董竹君写完自己的自传,在其住所接受《读书时间》栏目的专访。主持人感佩她坎坷一生、屡经磨难却一直健朗如初。1997年12月6日,该专访节目播出56分钟之后,董竹君因患感冒不治去世。

“我从不因被误解而改动初衷,

不因萧瑟而置疑信仰,

亦不因垂暮而怠慢脚步。”

——董竹君 《我的一个世纪》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