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史今说:永乐皇帝打下交趾,其子孙宣宗因何败家!(第512期)

 金色年华554 2017-10-25 发布于上海

古史今说:永乐皇帝打下交趾,其子孙宣宗因何败家!(第512期)

秦汉时代起就以作为中华汉王朝领土的交趾

越南北部这个地区在历史上在公元968年前,一直都处于中华诸多王朝的直接统辖中。后因五代十国战乱才逐渐脱离汉、唐以来的控制。直到公元14世纪,明太祖朱元璋在位时期,颁布的一道《皇明祖训》中就提到了十五个不征之国。其中就包括“越南以及越南北部”旧时领土的训令。

明成祖

  • 原话是大意这样说的越南、日本、朝鲜半岛这些国家因为“远隔千山万水,又偏僻只在一隅,得了其地也不能为大明王朝提供足够的财政、资源”。所以在军事型天才帝王朱元璋眼里,这种没有油水、又不能提供赋税的地区即使征服了,还得靠朝廷去倒贴钱显然是本赔本买卖(不攻打才是最利大明王朝的)。

  • 可是,这到了成祖朱棣在为以后,因为一件很柔然的事情,越南也遭遇了“改朝换代”(姓黎的赶走了原本姓陈的国君)的事情,这对于一向奉中原王朝为宗主的大明王朝来说,明显是打脸啊!最重要的是,在明王朝的十五个不征之国中,越南开始主动找明王朝的麻烦。这对刚登基的成祖皇帝而言,肯定是不能接受的。于是成祖皇帝一句“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就开始从最初为了安定边疆变成了直接武力解决(这实际上也符合成祖皇帝的做派)。

古史今说:永乐皇帝打下交趾,其子孙宣宗因何败家!(第512期)

明王朝成祖时期设立的交趾郡被宣宗成功“败家”也有好处

然而,成祖皇帝在公元1405年打下越南,设置“交趾承宣布政使司”后却还是忽略了,当时越南地区带给明王朝的负担。据史料统计,当时明王朝在越南的一支驻军,每年至少花费高达300万两的银子,这对“藏富于民”的明王朝而言,无疑是一笔很沉重的负担。

古史今说:永乐皇帝打下交趾,其子孙宣宗因何败家!(第512期)

明宣宗

  • 1.不可否认,成祖皇帝是明王朝历代帝王中最擅长、最有野心对外扩张的帝王,这也让他成为了明朝版“汉武帝”。可是,事情没那么顺利,在越南仰慕中华文化的同时,又不甘总是明王朝的一个郡县地方,这才不断开始在“属明”时期发生不断的起义,虽然成祖皇帝时期的明朝军队很强大,可是被这么搞下去却是不堪其扰,当时的交趾地区对正在发展的明王朝是很大的累赘。

  • 2.到了明宣宗即位,本身当时的北方蒙古已经是蠢蠢欲动,总是想欺负欺负明朝,挽回点蒙古帝国曾经的辉煌。这不得不让明宣宗开始将越南地区的驻军撤回,去增强北方防御蒙古的军事力量,于是到了公元1427年,宣宗皇帝终于下了决定撤回交趾的驻军、行政机关(这是宣宗皇帝,当时考虑到国际环境北方威胁更大的因素),才不得已败了一次成祖皇帝留下的家业。

  • 3.经济上交趾地区一直是拖累明王朝经济发展的“蛀虫”。加上的当时明王朝在那里搞建设、搞好民族关系,大撒金钱,结果并没有换来交趾地区对明王朝的正统性认可,反而是让更多交趾地区的百姓不买账(简单说不承认明王朝这个外来户的王朝)。所以我们在史书中就看到了这么一句话:“北寇凶残、南民困屈”的评价。就是说明王朝在越南花银子,办好事反而得到一个不光彩的形象,这才更促使了宣宗皇帝放弃交趾地区的决定。

  • 4.宣宗时期的明王朝军队战斗力,已经过了洪武、永乐时期的巅峰状态,对于同时对付北方蒙古、南方交趾的“两线作战”上,更多考虑的是如何在不影响明朝发展经济建设、民生稳定的同时,又能打击这两方面的敌对势力。

古史今说:永乐皇帝打下交趾,其子孙宣宗因何败家!(第512期)

明宣宗时期带来的好处就是,使得交趾地区之后一心成为大明藩属国(最重要的是利于大明对北方蒙古的作战)

结果,宣宗撤离在交趾的军队、行政机构后,等于宣布交趾又成了独立自由的地区,这反而赢得了当地百姓的好感。开始积极的作为明王朝藩离国家存在,并且继续称臣纳贡。这在明王朝的大战略上,极其有利于了当时明王朝对蒙古的战略部署和胜利。可以说宣宗皇帝这次败家败的很正确,也达到了稳定北方、巩固国内社会稳定的目的(从守成之君角度来说,宣宗皇帝很懂得两害取其轻的道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