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二十六史精选故事692、永乐盛世有点勉强

 梦想童年594 2023-06-09 发布于江西

公元1402年,朱棣成功地篡位夺权,快乐地登上了皇帝宝座,年号永乐。朱棣当了二十二年皇帝,在此期间,他强化中央集权,建京城,通运河,频繁发动对外战争,开疆拓土,发展经济,把大明王朝推向强盛,史称永乐盛世。

不过,从《明史》记载来看,朱棣好大喜功,穷兵黩武,大兴土木,民众负担过重,再加上刑罚严苛,特务横行,老百姓生活并不幸福,也没有安居乐业。所以说,永乐盛世有点勉强。

朱棣登基以后,下诏说:“废除建文帝实行的法令,恢复太祖旧制。北平、山东、河南遭受兵祸,免除徭役三年;江北地区减免租税一年;其余没有遭受兵祸的地方,减免今年田租的一半。”朱棣此举,得到百姓拥护,也有利于稳定大局。

朱棣首先要做的事情,是巩固自己的统治。他除了诛杀反对派、把亲信安插在重要岗位以外,还对中央机构做了较大改革。

朱元璋时期,废除了丞相制度,行政事务都由皇帝亲自处理,相当繁忙。朱棣改变了这一状况,建立了内阁制度,选用若干名内阁成员,协助皇帝处理六部政务,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这是朱棣在中央机构改革方面的一大创举。内阁制一直延续到清朝末年,并且被西方国家所效仿。

朱棣是借口建文帝削藩才起兵的,他当上皇帝以后,恢复了被废藩王的爵位,得到藩王们的拥护。可是不久,朱棣为了巩固统治,加强集权,也动手削藩了。

朱棣削藩可比建文帝高明多了,他表面上并不废除藩王的爵位,而是逐步取消和限制藩王的权力,尤其是把兵权收了回来。这样,藩王在不知不觉中失去了权力,只剩下一个挂虚名的王爷了。朱棣此举,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也没有造成祸乱,真是高明。

在朱元璋时期,设立了锦衣卫。锦衣卫具有特务性质,权力很大,可以随意逮捕任何人。后来,朱元璋觉得锦衣卫滥用职权,名声不好,下令废除了。朱棣称帝以后,为了加强对百官的监视,又把锦衣卫恢复了,而且新增设了一个特务机构——东厂。在朱棣统治时期,东厂发挥了很大作用,人们常常谈之色变。

朱棣长期镇守北方,在江南没有根基,于是,他做出了迁都的重大决策,把都城由南京迁往北平,并把北平改为北京。南京做为陪都,机构设置与北京一样。

从公元1407年开始,朱棣集中了全国的工匠,征调了几十万民夫,修建了宏伟的北京城,建成了故宫、天坛、永乐大钟等宫殿组群。从此,北京成为全国的政治中心。朱棣修建北京城有功,却也耗费了大量民力财力。

为了保障北京的粮食和物资供应,需要疏通大运河。在多年战乱之中,大运河已经大段大段地损坏、淤塞,不能使用了。朱棣下令,征调三十万民夫,用了数年时间,将大运河疏浚和修复,并建造了三十八座船闸。从此,大运河从长江下游直通北京,成为南北之间物资交流的大动脉。

朱棣重视文化事业,他决心修一部巨著,以彰显国威,传承文化。朱棣组织了数千人的编纂队伍,用了多年时间,把有史以来的百家之书汇集起来,朱棣亲自作序,并赐名为《永乐大典》。

《永乐大典》全书两万两千多卷,约三亿七千万字,汇集书籍七八千种,内容几乎无所不包,涵盖了中华民族数千年来的知识财富,成为世界史上最大的百科全书,对传承发展中华文化发挥了重要作用。

朱棣时期的一个重大创举,是郑和下西洋。从公元1405年开始,郑和率领一支由数万人组成的庞大船队,先后七次远航西太平洋和印度洋,访问了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宣扬了国威,加强了与世界的交流,成为中国古代航海史上的伟大壮举。

朱棣时期,不断对外征战,扩张领土。公元1406年,明朝出动八十万大军,南征安南,将安南并入明朝领土。对西藏、新疆和东北地区,朱棣都多次用兵,加强控制,形成了有效统治。对朝鲜、日本等国,则保持着友好往来。

为了打击蒙古势力,在二十多年期间,明朝先后五次举行北伐,其中三次是朱棣御驾亲征。明军远征漠北,沉重打击了蒙古势力,巩固了边防。

不过,这个时候的蒙古,已经不再使用元朝国号,对明朝也构不成威胁了,远征漠北并无必要。因此,许多学者认为,五征漠北是因为朱棣好大喜功,一心想当天下之主。连年征战导致国库空虚,民族关系恶化,民众负担过重,有着很大的负面影响。

朱棣是位很有作为的皇帝,他在任期间干了不少大事,被称为永乐盛世,甚至“远迈汉唐”。不过,《明史》说朱棣时期“远迈汉唐”,只是指疆域辽阔方面。

朱棣统治天下有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十分重视锦衣卫和东厂的作用,利用特务机关和特务手段,加强对社会的控制,使人们时刻生活在恐怖之中。这与盛世是完全不相符的。请听看下一集,明朝的锦衣卫和东厂。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