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鱼也会便秘,你了解吗?入秋后别只顾着投料,鱼的肠道养护也很重要

 金惠养殖 2017-10-25 发布于四川


入秋后当水温降到20℃左右时,鱼肠道的细菌性问题(所谓的肠炎)会相对温和,如果肠道(粘膜绒毛)和体质良好,鱼的采食量还会有一个小高峰。这一阶段其实非常重要,一方面是为越冬期进行物质储备,另一方面也是越冬前人工干预调理鱼体的良机。


可现实情况是,经过养殖高峰期的大量投喂和周期性的鱼病考验,此时的鱼体普遍虚弱,肠道也满是创伤,如果我们只关注饲料投喂,那么便秘也是必然的结果。

 解剖后可见肠道内充满残渣结块


一、鱼类便秘的症状

水温低于20℃时,鱼的体温也会被动下降,鱼体内的生物酶活性受到影响,鱼类易发生便秘问题,从而出现血压下降、心跳放缓、脏器功能退化、消化机能下降等现象。


【主要症状表现】 


固定投食节律的情况下采食量下降,在排除腹水的情况下鱼肚子有浮肿现象,鱼体表颜色变浅,鱼易受惊,有狂躁感;随机解剖可见肠道内有深黑色粪便堆积,且后肠粪便结导体可膨大到正常三倍;严重时鱼会由于排便困难而发生肛门脱落现象。


后肠近肛门处的粪便颗粒(叉尾鮰)


具体症状如下 :

1、在固定投食节律的情况下,采食量下降(同一区域鱼塘或网箱间对比);

2、即便在饲料投喂不足1%的情况下,鱼的肚子也有浮肿现象(非腹水);

3、体表颜色变浅,鱼有狂躁感,易受惊;

4、随机打样解剖可见肠道通体呈现串珠状,从中肠开始有深黑色粪便堆积,越往后肠方向粪便越硬,粪便结块越大,后肠可膨大到正常的3倍;

5、严重时会因为排便困难出现肛门脱落(黄颡);

6、中等鱼体和成鱼的后肠靠近肛门处发硬,排便呈条状或颗粒状,鱼苗便秘最严重,水温在17-19℃时还出现 “边吃边拉”的状况。

二、便秘的原因分析

通过观察黄颡鱼可以发现,整条肠道的食物积存可达5天以上,肠道的蠕动能力微弱,从前肠往后肠干涩程度加重,食物在肠道中的移动主要靠后进食物的挤压作用,后肠和肛门处往往伴有炎症,进一步阻碍粪便的排泄,下面对便秘的原因进行简要分析:


   解剖后可见肠道内充满残渣结块


1、饲料投喂过快,尤其是浮性料,喂得快鱼吃得就快,鱼就会抢食,这就很容易吃超量;

2、对于无胃鱼来说,吃料快则饲料很快通过咽齿和前肠进入中肠,没有经过充分研磨和调和,颗粒里面还是干燥的,这样的饲料会过分的吸收中肠后肠的肠道粘液,从而造成便秘;

3、对于有胃鱼,95%以上都经受过暴力投喂,胃部严重膨大,收缩能力较差,导致“吃得多,排泄差”;

4、外界温度下降,鱼体温度被动下降,肠胃原本的机械性蠕动变得十分缓慢,加之肠腺分泌低下,肠道易干涩;

5、对于无鳞鱼雌鱼,低温会诱导其卵巢的发育,卵巢膨大会进一步压迫后肠和肛门。

暴力投喂导致胃壁崩漏,伴随便秘(黄颡鱼)


三、鱼类便秘的危害


1、养殖鱼类,尤其是无鳞鱼,肠道问题是多数恶性疾病的发端。便秘直接损伤肠道,破坏粘膜层,虽然低温时不致命,但可损害免疫系统的功能;

2、毒害作用。食物残渣长久堆积,导致毒素无法排出体外,影响正常的代谢机能;

3、开春时节温度回升很容易爆发大面积死亡。此外,越冬期间,在南方如遇温度陡起陡落,则可能造成严重损失。

  黄颡便秘,肠道扭曲,后肠和肛门处梗阻


四、如何预防和应对

【预防策略】


1、水温20℃开始进行足疗程的内服,目的在于排毒促代谢和肠道养护,可选武汉华扬生产的应激宁(有效成分为姜黄、郁金、刺五加、肝泰乐、多维多矿等);

2、投饵率应随温度下降而减小,低于17℃时黄颡和叉尾的投饵率要控制在1%以下,同时每餐的投喂时间要延长,忌暴力投喂;低于15℃ 时网箱养殖的黄颡和叉尾要完全停料,但草鱼需要全程投料,否则会有啃食网箱泥皮而中毒暴死的风险;

3、定期取样,解剖检查。
  黄颡秋苗后肠严重膨大,粪便呈扁平块状


【应对方法】


1、如发现便秘,减料或停料4-5天;

2、饲料软化处理,添加必要的益生菌;

3、低温期(15℃以下)3天喂一餐,投饵率低于0.5%,每次投喂30分钟左右;

4、开春之后再做一次肠道的养护。

对于上述话题,你也有话要说


点击右下角“写留言”,发表你的真知灼见吧!

点击“大拇指”,让我感受你对我的爱!


转载声明

来源:水花鱼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