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这五年,嘉定教育的优质均衡发展,你感受到了吗?

 努力学习gogogo 2017-10-25 发布于上海


党的十八大以来的五年,

是嘉定区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五年,

教育事业的优质和均衡发展,让嘉定百姓深有体会

五年来,嘉定以推进学区化集团化办学为抓手,

引进建立中科院上海实验学校、交大附中等优质学校,

构建起了“两圈四区”集团化办学格局

一个发展良好的“品质教育”生态圈正在逐步形成。


“砥砺奋进的五年”系列报道

《完善集团化学区化办学 推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两圈四区”教育格局 打造品质教育生态圈



● 在中科院上海实验学校六年级的实验课上,一堂由校方自主编写的科学探究课正在进行。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们自主完成实验探究报告、科学原理论证等过程,对相对深奥的科学知识,也有了更加感性和具体的认识

▲ 中科院上海实验学校学生  周雨涵 



● 在教学过程中,中科院上海实验学校针对小学、初中不同年龄段,都设计了像这样的科学探究课,课程以激发兴趣为主,并注重思维训练,培养学生用科学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 中科院上海实验学校常务副校长 夏红梅 

 
● 学习课程的不断丰富,不仅来自教师们对教学方法的探究,更源自于集团化、学区化办学模式下的资源共享


● 近年来,嘉定根据“一核三区”城市功能布局规划,构建中科优质教育圈、新城核心教育圈以及南翔学区、安亭学区、江桥学区、南苑学区的“两圈四区”教育格局品质教育生态圈已覆盖全区88%以上的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并计划到2018年底,实现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全覆盖。


● 2016年入驻安亭的同济大学附属中小学,依托同济大学的优质师资队伍,邀请大学外教及艺术类、体育类、科技创新类教师组建兼职教师团队。两年来,学校已经招录了599名安亭地区的中小学生,通过自主编纂特色课程差异化教学等模式,为这些孩子们提供独具特色的优质教育。

▲ 嘉定区教育局局长 姚伟


建立学区化学科工作坊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 各个集团、学区建立了不同形式的教学联合体,打破原先学校与学校之间的壁垒,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目前,嘉定区的特级教师人数从2012年的8名,增加为2017年的19名,学术技术带头人从10名增加为15名,全区每年新增约450名新教师。


● 位于嘉定工业区的南苑学区,由南到北包含了南苑中学、民办娄塘小学等10所学校。实施学区化办学以来,各个学校之间的教师,以学科为单位建立起相应的工作坊,开展巡回听课和交流活动,并邀请学科专家进行指导。

▲ 嘉定区朱桥学校英语教师  梅燕芳 


▲ 嘉定区叶城小学英语老师  李超 


● 这种成立学区化工作坊的方式,为同一学区内的教师提供了交流学习的平台,同时,也能集中整合该区域内的教育资源建立优质资源的学区共享机制,帮助教师加速成长。2016年,嘉定区推进学区化集团化办学模式,获评上海市教育综合改革典型案例

▲  嘉定区教育局局长 姚伟


● 据统计,从2013年至2017年的五年间,嘉定区在原有的36所中学、39所小学、62所幼儿园的基础上,新建中小学校7所、幼儿园16所;改扩建幼儿园3所、中小学校21所。根据计划,“十三五”期间,嘉定还将新建学校66所,学校总建筑面积达到82万平方米,总投资将超过40亿元。 


● 未来,嘉定还将进一步深化“两圈四区”学区化集团化办学模式,依托科研院所、高校、专业教育机构,构建跨地域办学联合体,打通学前教育、基础教育、高等教育连接通道,推进品牌教育资源集群化发展,办好老百姓家门口的每一所学校


(供稿:王佳骏、秦建,编辑:李卓翔)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