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科北城中央公园是合肥万科打造的第二个公园系列高端综合社区,项目以“公园生活方式+学府化氛围”为核心打造的,是继万科森林公园之后,升级版的公园系综合住区。 BUILDING 建 筑 篇 多义性边界 围合院落 墙廊空间 虚实相映 好的建筑,生于场地,生成场所,而人的体验则构成了场所的灵魂。合肥万科北城中央公园,设计师试图在建筑与其外部空间之间建立一种新的关联,从而创造出一种新的场所体验。姑且将这种关联称为“多义性边界”。 入 口 前 院 远 期 规 划 示范区作为建筑规模近100万平方米的万科中央公园居住区文化教育配套的一部分,在前期兼具项目展示中心的功能,后期则作为图书馆和儿童教育营地使用。 基地是一个东西宽约260米南北深约70米的矩形场地。用地南面则是占地面积近4万平方米的城市公园,中央公园项目藉由此得名。 ▲鸟瞰图,aerial 在空旷的土地上描绘繁华的愿景,几乎成为当下大型项目展示区的共同使命。在中央公园项目这样的场地上,设计面临的挑战一方面是如何形成一个鲜明而有力的城市界面从而与尺度巨大的城市公园相呼应,共同创造一种先声夺人的展示性。另一方面则是如何创造一个具有独特体验的场所以激发人们探索和参与的意愿。得益于项目未来的文化教育功能,首先可以赋予它一种即开放又具文化内涵的场所特质,进而在此基调之上演绎功能,组织叙事。 ▲街景,street view 建 筑 围 合 的 院 落 回顾中国传统的建筑和园林空间,院落是构成场所特质最强的空间形态之一,它几乎构成了中国传统建筑空间的核心特征。而界定院落的建筑界面则是墙和廊。这两者也使得院落具有了不同的空间特色:一个围合,一个渗透;一个封闭,一个开放。前者多见于街墙和宅邸,后者多见于园林与阔院。而两者又往往结合使用,让院落空间具有了更好的多样性与故事性。 而在尝试为界定院落空间创造一种新的建筑原型时,设计最终在墙和廊之间找到了结合点–它刚好是由短墙构成的廊,伴随不同的形态和模数的组合,形成对于院落空间的多样化的界定方式,同时构成多义的场所体验。“多义性边界”也由此形成。它的形态如同从建筑的墙体之中游离出来,意在融于室外场所之中。“墙廊”有一个统一的整体尺度–6米高,4米宽,它界定了整个场地的边界,同时创造了一个特殊的“回环景域”。当边界有了可以进入的厚度,日常生活、艺术活动也就有了空间的载体,可以是小朋友放学后捉迷藏的乐园,也可以是社区文化艺术展廊。 ▲墙廊基本单元与组合 ▲墙廊空间的多义性 ▲拥有统一尺度的墙廊,the wall corridor has a unified whole scal 墙廊围合的,是中央的水庭,它的主体是一片浅水池。一如中国传统园林,水构成另一种界面,藉由镜像创造放大的建筑尺度感和空间领域感,同时也模糊了天地的界限,本与建筑隔水相望的人们,则可以通过一条“弦道”,由场地之外,穿越水面,进入建筑。而这个地坪标高不断变化的“弦道”,则让这个穿越的过程因视线高度的不断变化而产生不同的视觉经验。 ▲墙廊围合的中央水庭r 在材料的选择上,设计根据建筑体量与功能进行清晰的划分,一层的清水混凝土和二、三层的U型玻璃,一轻一重,一虚一实。清水混凝土表面光洁,质感朴素而坚实,而我们通过“墙廊”这种特殊的构成方式形成一个即稳健又开放的界面;漫反射的U型玻璃质感温润,作为建筑主体空间的包裹面,使之呈现出一种“半透的体积感”。二者不会形成强烈的反差,却能在不同的光线变换下演绎出丰富的温度和表情。 ▲墙身大样 LANDSPACE 景 观 篇 重新定义公园 简洁意境 廊腰缦回 生命意象 随着时间的变化,好多东西都会改变,这其中就包括我们的生活方式。过去,公园更多的作用只是一个可供游览,休憩的场所。项目根据现代的生活需求,重新定义公园,赋予其更多的意义。 内 庭 景 观 廊柱为界,水为面,空间灵动在两边。从下沉步道起经水院而过,宛如人在水中穿行而过,将人与自然交织在一起,让人在水中“行走”,能够获得心灵的平静。 精致的细节配合简洁的墙面,形式精美又富有力量,前广场中心现代水景形成场景中的视觉焦点,没有过分的做作感和炫耀感。 内庭院的设计以抽象化人像雕塑结合简洁的水面,共同呈现富有文化气息的极简之美,宛如几位学者在阔谈,或在沉思。 销售中心后面是一个下沉式的洽谈区,通过设置一排竹子,将光影投射到蔚蓝的水波间,竹随风动,影在水中流转。同时,地面铺设了木平台,让人辗转其上如同漫步空中。闲适的午后,一杯咖啡,一本书,在暖暖的阳光下,一个人可以待一个下午。洽谈区旁是一条通廊,不仅延展了洽谈区的空间还聚焦了游人的视线。 中 央 水 景 公园以生命树为核心,通过艺术装置,捕捉光影的变化,揭示生命的奥秘,演绎岁月的浮沉,在浮光掠影间,似乎我们会发现最美好的莫过于一棵树、一片林、以及一方草地。通过一颗动态的生命树,我们向人们展示公园核心生态教育,告诉人们:珍惜当下,从我做起,保护居住环境。 儿 童 乐 园 片墙从室内向室外延伸灰空间,形成了一个相对集中的儿童活动场地。在这里,所有欢乐的时光都会变成我们最珍贵的记忆。追逐嬉戏时,朋友间的友谊会在这里扬帆起航。 精 神 传 承 北城中央公园,不仅能够给当地居民提供一处休闲交流的场所,给人以慰藉,伴人以成长,还能成为合肥人的后花园,能够陪伴每个家庭。 SPACE 空 间 篇 清水混凝土 极简语言 无形设计 光影艺术 空间组织 当人们穿越“弦道”,在屋檐之下推开大门,首先来到一个由一片对景实墙界定的门厅,门厅北侧是小展示厅,这是进入中厅的一道转折空间,中厅是更大尺度的展厅,两层高,通过天窗为空间带来自然光,经过屋顶折板的过滤,被塑造成数条光线,落在墙上,在一天之中,可以形成不同方向以及粗细的变化,如日晷般记录时间的流逝。底景是螺旋楼梯和二层的廊桥,廊桥穿越中厅,连接两个不同的能空间,上下两层的人,在这里也能形成交流和对话。由天窗龙骨与混凝土密肋梁组合形成的天窗构件,两者离缝的设计,在中午时分,能形成粗细不同的两道光线,构件截面的方向和组合方式,能为早上提供更大的入射角,而下午则是较小的入射角,从而遮挡掉大部分西晒。 ▲内部展厅 ▲天窗采光 ▲采光原理 东面和南面作为侧厅,提供水吧、洽谈和阅览等功能,与外部庭院关联,是室内外空间延续和渗透,尤其是南面的灰空间,作为儿童的趣味性活动场地,进一步加强了这种延续关系。两个侧厅的外墙上,适当地将墙柱的设计语言进行引申。整个空间中,我们并没有强调轴线与仪式感,而是利用转折与进深表现空间的流动性。二三层由大小不同的教室构成,教室围绕两层通高的庭院布置,庭院不仅是室外活动空间,也为教室带来更好的自然采光的通风。
▲一层平面图 ▲二层平面图 ▲剖面图 室 内 设 计 面对这幢现代清水混凝土建筑,室内空间设计注重对它外部自然的理解和尊重,注重它材料的自然本色,因地制宜去设计,以展现它的简单、平静且沉稳气息。 运用无形的设计手法对空间进行“塑形”,使“空间”与“形式”启发实际的功能。前厅空间做高做长,并运用木格栅的阵列来强调层次,营造隆重的仪式感。 穿过前厅、经过雕塑的旋转楼梯,到达开敞的沙盘区,再是形体细腻且丰富的洽谈区...... 将材料至简。清水混凝土、橡木及适度金属贯穿始终。“清水混凝土”的室内延用,可以使建筑更简明、纯粹。选材时无论是色差的变化,还是表面的肌理或是光泽度的百分比处理都做了很多新的探索与尝试。同时结合橡木不同的自然纹理及质朴的铸铁来丰满整个空间。 运用“光”与“影”,使建筑具有灵魂。于室内设置多种表面处理的玻璃屏风,使光线进入室内产生折射,带来柔和、舒适的光线以及无限的光影情趣。加之在原有建筑天窗结构上做的斜面处理,在不同时段展的光照变化,并结合金属、玻璃等材料再次产生奇妙效应,以传达对自然的尊重和膜拜。 结合“艺术”形态巧妙的植入于多个空间。前厅抽象派先驱画作与当代徽派艺术家的木雕产生碰撞;沙盘区主体空间的四个高大的木屏风犹如浩瀚林海般将象征雪花的一组水晶艺术吊灯包裹,尽头雕塑般的旋转楼梯盘旋上升;此情此景与远处玻璃幕墙的金属屏风交相辉映,多维与整体空间以及天光发生强大的触碰,将建筑与艺术相融,熠熠生辉! 设计最终打造了充满深厚文化底蕴与丰富情感内涵的建筑空间。 工程档案 项目名称 | 合肥万科北城中央公园 项目地址 | 合肥长丰阜阳北路与泉河路交口 开 发 商 | 合肥新辉皓辰地产有限公司 建筑设计 | 华汇设计 景观设计 | LANDAU朗道国际设计 室内设计 | 牧笛设计师事务所 占地面积 | 212510平方米 建筑面积 | 480000平方米 绿化率 | 40% 容积率 | 2.20 E N D ▼ 11月4日 寻美设计下的中国 - 西安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