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如果你手边有笔的话,建议你在纸上写一下“周”这个字。没有笔也没关系,可以用手在空气中写一遍。 写完了吗? 我想要问你的是:“周”这个字里面偏上的那个部分,你写的是“土”还是“士”? 前两天我在朋友圈发了这个问题,结果很神奇的是,回复我的18个人里,有9个写的是“土”,而另外9个则写的是“士”。 不过呢,有一点还是值得注意的,就是9个写“士”的朋友,都是江苏的。而写“土”的人里,则有其他省份的。 当然,这个样本的数量实在太少,并不能证明江苏省外的人,写的都是“土”。 所以我发这篇文章,也是希望大家能在评论区留下自己的答案,格式嘛,最好能像这样:浙江+土。 我知道有一些人会觉得这个问题很蠢,因为你在这篇文章中看到的所有“周”字,很明显都是带“土”,而非带“士”的。 包括字典中的“周”,里面也是“土”,而非“士”。 那么,问题出在哪儿呢?为什么有些人从小到大学习的是“士”呢?是老师的问题吗? 2 首先必须坦白一点,我自己学的是“士”,而非“土”。 但我不会辩驳我是对的,因为这个问题谁对谁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为什么大家学得不一样。 很多人都听过一些关于“姓氏”的俗话,比如说“弓长张”、“木子李”、“言午许”,而在这套俗话中,对于“周”的描述是“框吉周”。 框子里面加一个吉,这就组成了“周”,而“吉”的上半部分明显是“士”,而非“土”。 当然,俗话有可能是错的,它有可能只是为了图方便,才忽略了“士”与“土”的区别。 在现在发行的字帖中,关于“周”的写法,“土”和“士”两种情况都有。 但是说实话,很多字帖都是按照某个书法家的写法去制作的,而书法家有时更在意字的美感,而非对错。 后来,我想到去“说文解字”里去找答案,而后我找到了下面这张图: “重文”的意思是两个字不管是读音,还是意思都是一样的,就是写法不同,比如“峰”和“峯”。 由这个重文的字形可以判断,“周”字里应该是“土”,而非“士”。 3 此外,甲骨文中的“周”字长这样: 后人对其的描述是:“口像四周田界,其中阡陌纵横,像田中所植。” 从这段描述也可以判断出,这个字最早的意思是和“土”相关的,与“士”没有关联。 所以,之前提到的那个问题又回来了,为什么有这么多人在学“周”这个字的时候,老师教的是“士”而非“土”? 真的是那一届老师的水平不行吗?我也很想知道答案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