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国故新知】湘水之畔以泪染竹成斑的湘夫人到底是谁?

 昵称38114944 2017-10-26 发布于河南

《淮南子》曾记载“舜征三苗,遂死苍梧”,苍梧即今之九嶷山,潇、湘二水合汇之处。在这里流传着一个广为人知的传说:舜来湘水治理水患,与恶龙鏖战,累死于苍梧山。舜的两位妃子娥皇与女英前来寻夫,得知丈夫故去,娥皇、女英泪洒江边,后纵身越入湘水殉情而亡。当然也另有传说娥皇、女英随舜南行,失足掉入湘水而亡;古时湘地亦传言娥皇、女英到苍梧山寻找舜,沿着湘江一路前行,不慎鞋子落入湘水顺流而下,当地百姓将其打捞上来以鞋为代替建造了二妃墓。



王逸在《楚辞章句》也曾对湘君、湘夫人身份做出解释,他将湘君、湘夫人同二妃相联系起来,“言湘君蹇然难行,谁留待于水中之洲乎?以为尧用二女妻舜,有苗不服,舜往征之,二女从而不反,道死于沅、湘之中,因为湘夫人。所留盖谓此尧之二女也。”王逸认为湘夫人为尧之二女,即娥皇、女英,而湘君则是湘水之神。而司马贞《史记索引》中认为《楚辞·九歌》有湘君、湘夫人,夫人是尧之二女,而湘君就是舜。后来韩愈在《黄陵庙碑》中认为湘君即是娥皇,湘夫人则是女英。《尸子辑本》中甚至将舜之二妻作为由一人分化而得来。由此可见有关湘夫人的身份可谓众说纷纭。而在文学作品中的湘君和湘夫人的身份似乎并不重要,相反的是它们所象征出来的含义更多的被诗人关注运用。

 


屈原的《九歌》之中就有《湘君》和《湘夫人》两篇,写湘水女神对于湘君的爱恋之情和湘夫人对湘君的思念不舍,但是在屈原的楚辞之中,“湘君”与“湘夫人”已不能被看作为远古先人的形象本身,只是以湘水之神为原型的一种艺术性的创造和抒发,所以清代的王夫之《楚辞通释》卷二解释的是以湘君为水神, 湘夫人是水神妻, 与舜及二妃并无关系。湘君和湘夫人都已经被屈原寄寓了自己的理想,湘君和湘夫人经历从盼望到幻想以及最后只有叹惋哀怨和聊以慰藉的情感历程,恰好印证了屈原自己本人从执着的追寻崇高理想到最终面对现实的个人心路,屈原更多的是以湘夫人这种多愁善感的女子形象自喻,自然流露出一种这种悲剧性气氛。而到了唐朝,湘夫人出现在文学作品中,具有代表性的就是刘禹锡的《潇湘神·斑竹枝》:“斑竹枝,斑竹枝,泪痕点点寄相思。楚客欲听瑶瑟怨,潇湘深夜月明时。”刘禹锡运用潇湘之地民歌复沓之法,婉转悠扬、思绪绵绵,诗人泛舟湘水,感受到的不是水蓝舟轻,相反的则是联想到娥皇、女英两位女子哀婉动人的爱情故事。而此时的刘禹锡被谪至湖南朗州,即便泛舟湘水,与群山唱和,却也不免神伤物外。相比屈原的《湘君》和《湘夫人》所抒发的情感,刘禹锡的湘夫人意象似乎更多的是哀怨和倾诉。

 


自屈原之后,湘夫人传说就不仅在民间日渐流行,文学作品之中也多有所见。帝女娥皇与女英为夫投江的故事在古人的传唱中哀怨了两千年,被作为象征性意象在诗文中反复出现,但是湘夫人、湘君、湘水之神的身份也渐而被模糊等同,直至后来湘水之神即为湘夫人娥皇、女英二人,无论湘君还是湘夫人、湘妃、斑竹夫人等等都代指娥皇、女英二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