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更新项目规划指标的计算

 昵称40441755 2017-10-26 发布于广东

前   言

一个更新项目拿到手,可行还是不可行,总结起来就是干两个事:

一是核查项目五类用地、规划等基础数据,分析项目在政策上,走不走得下去;二是经济测算,看看有没有钱挣。

据路透社消息,杜局近期会组织一场五类用地的专题讲座,作为杜局粉丝,让我们一起期待杜局对第一部分的讲解吧。说到经济测算,不可或缺的数据有:对方售价(包含杂七杂八的介绍费、中介费、台底费等等)、回迁体量、规划指标等。

如果项目的专项规划还没过(甚至连更新计划都还没进的,哪来的指标?!),这就难倒一大片测算人员了,首先公司不可能特意花钱委托规划院来研究吧,更不可能听信那些中介说的指标吧(中介老爷以为更新局和规划国土委是自家开的印刷店,指标想印多少就多少,8的容积率还不够,那我给你18!!!!)

这里,简单分享一下规划指标的计算方式,可能不大准确,但基本上简单测算,用来应付老板肯定是够了。首先为大家澄清一点,深圳的规划国土部门、更新部门是很严肃的机构,他不是中介老爷家的(哪怕他是北京来的)。大家都知道,深圳有一整套非常完整的容积率测算指引,规划建面由基础建筑面积、转移建筑面积和奖励建筑面积,三个部分组成。下面进入正题:

       假设拿到这么一个项目,拆迁范围线共10万平方米,经过核查五类合法用地,有7万合法用地,3万未征转村集体用地,经过核查图则规划功能R2 C,其中01地块3.5万平方米,02地块2.5万平方米,其余土地为贡献政府的GIC和道路用地。

第一阶段:先算基础建筑面积,共5步

第一步:确认密度分区,定基准容积率

(查这张图,确定密度分区)


再查《深标》:

假设项目都在密度一区,则居住基准容积率为3.2,商业为5.4.。

 

第二步:地块规模修正

01地块:3.5万平方米,居住修正为1-0.15,商业修正为1-0.15。

02地块:2.5万平方米,居住修正为1-0.1,商业修正为1-0.1。

 

第三步:周边道路修正

01地块四边临路,修正系数为1 0.3。

02地块三边临路,修正系数为1 0.2。

 

第四步:地铁站点修正

项目周围如果没有地铁就算了,如果有的话,这一项地铁修正是最复杂的,先看修正表:

01地块:1.5万位于一般站200米以内,2万位于一般站200—500米以内。

02地块全部位于一般站200—500米以内。

根据《深标》,对跨越不同规定半径的地块,宜根据相应的修正系数和影响范围面积加权平均。

则01地块修正系数=(1 0.4)X(1.5/3.5) (1 0.2)X(2/3.5)=1.29

02地块修正系数为1 0.2

另外,还有一条很重要,一定不要弄错了,周边道路修正系数和地铁站点修正系数同时存在时,商业可以叠加重复修正,居住仅选取其中最大值。

 

第五步:正式计算基础建筑面积对应的基础容积率了

这里我们R C的比例就按6:4来考虑吧,这个可以根据企业需要进行调整。 

R基础=R基准X地块修正X周边道路修正X地铁站修正

R混合=R1XK1 R2XK2……(K为该地块各类功能占比)

第二阶段:算转移建筑面积

这一步最关键的点就是:实际贡献土地到底怎么算

很多人犯了同一个错误:用拆除用地面积减去开发用地面积,以为多出来的部分就是实际贡献的。

已经废除了的8号文,对实际贡献土地做了明确的名词解释,简单说就是:只有合法用地,作为贡献的,才是实际贡献用地。

下面是详细计算过程:

第三阶段:奖励建筑面积

这一阶段,配建的小喽啰,例如公交站、垃圾站、变电站之类的既不交地价,又不可销售,建安成本洒洒水的小头,为了省事,一般就不要考虑啦。最难搞的部分就是保障房和人才公寓的算法。 


第一步:赶紧查查属于哪一类地区

(记住,是这一张图,很多人查到密度分区图去了,问我项目在密度4区,要配多少比例?!)。本项目核查,在二类区域,基准配建比例为10%。

第二步:算基础保障房配比

先确认你负责的项目是城中村改造还是工业区改造,不同类型,计算时,核增核减的方式有区别,工业区改为居住,贡献要多一些,假设本项目是全部都是旧工业区改居住。

(注:本地块拆除范围线只有部分用地位于地铁500米以内,居住用地全部位于500米以内,那么这里的地铁口核增到底是按3%,还是应该加权平均来扣减,暂时有争议,我们不纠结了,测算时,就按最不利的条件来考虑吧),则保障房基础配建比例为:10% 3% 8%-2%=19%。

 

第三步:算实际保障房配建比例

38号文明确提出保障房配建比例要提高,而且提高部分50%计入基础建筑面积。

核增部分也增加了

则:实际保障房配建比例为33% 3% 15-2%=49% 

根据38号文,提高部分的50%要计入基础建筑面积,那么实际可以算入奖励的建筑面积是:

19% (49%-19%)X50%=34% 

那么这个34%对应的面积是多少呢? 

这里我们引入高等小学6年级的数学知识,解一个二元一次方程式:假设建筑总量为X,住宅总量为Y

则:X=基础建筑面积303844平方米 转移建筑面积为100775平方米 34%Y;另外Y=0.6X,解方程得:X=508315平方米,Y=304989

这样基本上经济指标就出来了,综上:

如果老板还不满意,追问你还有没有空间?办法总比困难多,请个牛逼的规划院,优化一下地块的规模、空间布局、再配一些例如公共开发空间之类的配套,可以加倍增加奖励建筑面积。这些都是后期加分项,前期拿地测算就不考虑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