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商人妻子红杏出墙,不想落入无赖手中,商人如何报复?

 思明居士 2017-10-26 发布于河北

南京以北的昆山镇,是个远近闻名的丝绸乡,居住在这个镇上的百姓大半以贩丝绸为业。其中,有个叫赵琦的小贩,背了丝绸远走他乡做买卖,辛苦出去一趟,常要一两个月才回来。

赵琦20开外年纪,家中有一个老母。好不容易娶妻孙氏,这孙氏人长得娇小漂亮,性情却大大咧咧。

新婚蜜月过后不久,赵琦望着空空的钱袋,恋恋不舍的外出贩卖丝绸,孙氏在家中闲不住,就整天在邻里间游荡。婆婆看不惯,劝了她多次也不听,有时说重了几句,孙氏就怒目相对,甚至反唇相讥,气得婆婆干瞪眼。

镇上有个叫张三的武生,也是一个行商。张父年纪大了,又病魔缠身,就把祖业交给了儿子,自己则闲居在家养病。张三结交了一班无赖、恶少,在市上调戏妇女,干尽坏事。那班恶少贪图他口袋里有钱,便助桀为虐,横行一方。

一天,张三在街上偶尔相遇孙氏,一下被她的美色勾摄去了魂魄。张三回家后向同伙打听这小娘子是谁家的女眷,有个毕大的无赖告诉他说:“这娘子姓孙,是我邻居赵琦的老婆。她男人常年在外贩丝绸,她闲了守不住闺房,就经常在外游荡,倒是可以用甜头引诱她上钩的。”

张三听了,很开心,就和毕大约定后才走。

毕大回到家,与老婆商最如何替张三拉这根皮条。

毕妻说:“这件事并不难,就让张三假装是我的弟弟,等孙氏来了,他也来。我就当着妇人的面,夸耀张三富有,打动她的心,孙氏若不回避,我再借故让出来,这样事情就不难成功了。”毕大听了,就去告诉了张三这个办法。

这一天,张三鲜衣骏马,打扮一新地去毕大家。恰巧孙氏也在这里串门,一见张三,妇人想回避开去。毕妻连忙说这是自己的弟弟,强按她坐了下来。孙氏偷眼瞧瞧张三,张三故意搔首弄姿,求妇人的欢心。坐了一刻,张三找了些话茬儿,与孙氏调笑。孙氏低垂粉颈,赧红着脸,不好意思吭声。

毕妻说:“我弟弟不是外人,烦嫂嫂陪他小坐片刻,我忙做饭去。”孙氏嘴里说是要回家,身子却坐着没动弹。

毕妻出去以后,信手反扣上了门。张三见时机已到,一下楼住了孙氏要求欢。孙氏要张三答应替她买衣服首饰,张三允诺了。

事毕,毕妻推门进来,孙氏羞得满脸通红,无地自容。毕妻说:“你要我不把这事张扬出去,一定要与我弟弟长久相好下去,这样,你就像是我的弟媳妇一样,我还有什么话可讲?你若今后不来了,我就把这事告诉四邻八舍,你可千万别后悔啊!”孙氏高兴地答应了。

从此以后,张三常为孙氏添新衣、置首饰,两人打得火热。

婆婆发现了,问儿媳身上这些东西从哪儿来的,孙氏说是娘家给的。婆婆知道她娘家人全死光了,心中大疑。

过了一段时间,婆婆终于弄清了儿媳的不轨行为,就禁止她再外出招蜂引蝶。孙氏在家里打鸡骂狗,弄得沸反盈天。

婆婆实在忍不下去了,待儿子赵琦贩丝绸回家,就把这件丑事全告诉了他,并命他立时休了妻子。夫妻毕竟有过一段情,赵琦心上舍不得,但迫于母命,不得已,写了休书给孙氏,把她逐出了家门。

孙氏哭泣着离开夫家,孤苦无依,无家可归,就索性投入了张三的怀抱。张三对她说:“如今你已是我的老婆了,不必再受恶婆婆的气,难道还不高兴吗?”他替孙氏置了座院落住下。

过了几个月,张三手头渐紧,不能满足孙氏的衣食所需了,又与恶少们商议,大伙说:“这个女人又不是你的真老婆,你可以让她去当娼妓,这样你不但不用为她的衣食操心,她还是一棵小小的摇钱树哩。”

张三心想这个主意不错,回去后就逼孙氏接客。孙氏已是笼中鸟,害怕鞭笞,不敢不从。

赵琦自从休妻以后,负气远离家门,一直过了半年才回家,心头始终念念不忘孙氏。一日,他听人说她已被张三逼为娼妓了,很伤心,就偷偷去看她。

孙氏见了前夫,想起过去夫妻恩爱的好光景,不禁痛哭流涕,也直诉了自己心中的悔恨。后来,又留赵琦过夜,并把休书还给了他。

赵琦回家后,没敢把此事告诉母亲。

张三知道孙氏昨晚有客,但不知就是她的本夫,第二天去讨嫖钱,孙氏拿不出来。张三狠心地剥光了孙氏衣服鞭打她,孙氏不得不说了实话。

张三听了一惊,立刻又去和恶少们商议:“完喽!她已向本夫归还了休书,若赵琦以霸占民妇为由到衙门告我一状,那可怎么办?”

恶少们齐声说:“他是个干小贩的粗人,一时未必会想到这些。这几天他肯定还要来,我们埋伏在左右,等他一到,就一起出来结结实实揍他一顿,把他吓得溜走,以后就不敢再来了。”张三连连点头。

不几天,赵琦果然又来找孙氏,才敲门,隐伏在院内的恶少们突然跳将出来,众人揎拳捋臂一顿好揍,赵琦见势不妙,立刻躺下装死,一动也不动。张三说:“糟糕!咱们不过是吓唬他一下的,怎么可以置之死地呢?”众恶少见事情闹大了,一哄而散。

赵琦见众人离去,自己则遍体鳞伤,不敢回去见母亲。

他慢慢地爬到河边,挣扎上了一条小船,去了邻县。半夜里,他敲开了一家熟悉的丝绸行,行主与他一向有交情,见了面,吃惊地问他为何这般模样。赵琦说是酒后和人斗殴,既伤了人,又被人伤着,求行主容留养伤调治,并且要避一阵风头。行主为他请了个医生来治伤,待伤愈后,两人又合伙去口外贩丝绸。

就在赵琦出走这几天,连镇的大河芦苇中浮上来一具男尸。亭长去报告了县令,县令来验尸时,见尸体累累伤痕,像是群殴致死后被抛在河里的。死者脸面已腐烂,无法辨认。县令命用棺木盛殓了死者,又广贴丝绸告,缉拿凶手,招领尸亲。

张母见儿子多日没有回家,遍地寻访却找不到。有人告诉她,河上那具浮尸一定是她的儿子,张母信以为真,就请人写了诉状告张三“谋妇杀子”之罪。

县令开了棺盖让张母辨认,张母也难以认清,但因报仇心切,又见尸衣右肩上有块补丁,就说:“我儿子当丝绸贩,衣服的肩头容易破,我是用旧丝绸补、白线缝的,是否,请县太爷验定。”

差役把尸衣仔细一验,真有块白线缝的补丁。县令就提来张三与诸位恶少,一审,都招了供。

张三一案已解省复审,张父爱子心切,千方百计想替儿子开脱罪责。

有人告诉他:“这具尸体并非赵琦。赵琦年轻身短,而此尸年老身长,虽然脸面溃烂难辨,但身旁有一捋胡须,这就是明证。”

张父顿时省悟过米,就马上上诉,为儿子翻供。省臬台衙门把此案发回原郡重审,终因案情游移不定,拖拖拉拉一年多还没结案。

再说赵琦在外买卖获了利,回家来探望母亲。张母一见,惊喜交加。赵琦问母亲为何这样,母亲就把如何告倒张三一案如实告诉了儿子,并要他藏起来。赵琦想了想,说:“这样不行,我本来是无辜的,若使张三为我抵了命,则我的罪责不轻,且终身都不敢回到故乡来了,还不如自首去。”赵琦就自投到吴桥县衙门,详细叙述了事情的始末。

县令见了他,大吃一惊,立刻把他带往省城面见臬台。幸亏张三等一千人犯尚未处决,就放出了张三,只处以通奸罪,革去了他的武生功名,给予杠枷的处罚。

赵琦归家安居乐业,孙氏也回到家中,哀求婆母宽恕,并割指书写血书以明志,表示改邪归正,一家人重新团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