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番茄早疫病及其防治

 海底丛林 2017-10-26 发布于河南

番茄早疫病又称为轮纹病、夏疫病,各地普遍发生,是危害番茄的重要病害之一,常引起落叶、落果和断枝,因病减产30%以上,一些地区由于推广抗病毒病而不抗早疫病的番茄品种,导致早疫病严重发生和流行,尤其大棚、温室中发病较重。

发病原因:

图1  茄链格孢分生孢子

引起番茄早疫病的病原属半知菌亚门真菌茄链格孢(图1),此病原寄主范围广泛,除危害番茄外,还可危害茄子、辣椒等等茄科蔬菜作物和马铃薯等作物。病原以菌丝体或分生孢子在病残体或种子表面越冬,附着在种子上的病原可存活2 年,播种带菌种子,种子萌发时即可发病,病原从气孔、皮孔或表皮直接侵入形成初次侵染,分生孢子可通过气流、雨水、昆虫和农事操作进行多次侵染。在大棚内,病原主要是种子携带分生孢子成为初侵染,土壤中带有分生孢子,或者从通风口处,风携带分生孢子进入大棚,完成初侵染。

危害症状:

图2 番茄早疫病病叶初期症状

图3  番茄早疫病病斑

番茄苗期、成株期都可发病,为害叶片、茎、花、果等部位,以叶片和茎叶分枝处最易发病。叶片初期出现水渍状暗褐色病斑(图2),扩大后近圆形,有同心轮纹,边缘多具浅绿色或黄色晕环,潮湿时病斑长出黑霉(图3)。发病多以植株下部叶片开始,逐渐向上发展。严重时,多个病斑可联合成不规则形大斑,造成叶片早枯。番茄早疫病病斑的轮纹表面生毛刺状物。叶柄病斑呈椭圆形,稍凹陷,暗褐色,有轮纹,不将茎包住。

图4   番茄早疫病茎部病斑

图5  番茄早疫病病果前期症

图6  早疫病病果提前变

茎部发病,多在分枝处产生褐色至深褐色不规则圆形或椭圆形病斑(图4),稍凹陷有轮纹,表面生灰黑色霉状物,即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幼苗期茎基部发病,严重时病斑绕茎1 周,引起腐烂。

青果发病多在花萼处或脐部形成黑褐色近圆凹陷病斑(图5),后期从果蒂裂缝处或果柄处发病,在果蒂附近形成圆形或椭圆形暗褐色病斑,病斑凹陷,有同心轮纹,斑面着生黑色霉层,病果易开裂,提早变红(图6)。

发生流行特点:

早疫病的发生与气温、相对湿度、降雨量、叶片生理年龄及品种耐病性有直接关系。湿度是病害发生与流行的主导因素,在湿度80%以上,温度22℃左右时,最易发病。番茄连作,栽种密度过大,基肥不足,灌水多或低洼积水,或阴雨天气造成环境高湿,结果过多,植株生长衰弱等,都有利于该病暴发流行。春季棚室栽培,番茄定植后,昼夜温差大时,叶片上容易形成一层水膜,也利于病害发生。

防治技术:

首先可以因地制宜地种植抗病品种,并最好能与其他非茄科作物进行3 年以上的轮作。清洁田园,实行高畦覆地膜栽培,合理密植,施足粪肥,增施磷钾肥,盛果期后为防止早衰加重病情,要及时追肥或喷叶面肥。灌水采用膜下暗灌、滴灌或渗灌较好,禁止大水漫灌,更不能用喷灌,防止随水传播,大棚中要防止湿度过大,温度过高,减缓该病发生蔓延。田间发病初期,可用40%的百菌清可湿性粉剂70克/亩,或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400克/亩,或50%啶酰菌胺水分散粒剂13克/亩等进行均匀喷雾,隔10 天左右换种药剂再喷一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