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的教学故事

 荣辱不惊711 2018-05-15

“傻子”不傻

                        

三源浦镇中心小学 王士英 

 

 

 

上边这张人物图片是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封面。我的故事就是由他引发的。那是十年之前,当时正值任教三年级,班上一个叫郭柏岩的女孩,在课堂上看到爱因斯坦的画像,质疑他是傻子。虽然年代久远,但却记忆犹新,历历在目。

   本单元内容以名人故事为专题。在授课伊始,我引导孩子们看导语中的这幅图片,为他们介绍这些名人的名字,以及他们简单的事迹。孩子们听得很认真,他们被炸死了亲弟弟而却没有放弃实验的诺贝尔所吸引;对因发明了电灯而造福全人类的爱迪生赞叹不已;对弃医从文的民族魂鲁迅心生敬意……屋子里静悄悄地。而就在此时,一个女孩站了起来,“老师,我感觉爱因斯坦像个傻子。”此话如落地惊雷,惊到了我,(我没有预设到会有这种情况发生,“怎么办?怎么办?”内心特忐忑。)以及其他的孩子们。我忙问道:“你的依据是什么呀?”“头发呀!乱七八糟的。”此时,孩子们的认知力被唤醒,一个男生附和说:“我看也像”“你看他那头发。”另一个男孩发声。“对,像……”声援的孩子越来越多了,我向下望去,孩子们已经议论纷纷了,“他一定很老了,头发都白了,”“他怎么不梳头发,是不是真傻呀?”也有老成的孩子,他说:“人家是科学家,你怎么能说人是傻子。”同时眼睛看向我,大概在想着:“看老师怎么收拾你。”也有一脸迷茫的孩子,非常认真地望着我,期待我给个答复。此时的我在重新审视了爱因斯坦的画像后,(爱因斯坦的头发是花白的,且是蓬蓬的,如杂草一样。现代医学称为“蓬头症”而这张画像,头发已经是最规矩的了)趁着孩子们议论的间隙,慌乱的心已慢慢地平复,一个策略已生成。我叫停了议论纷纷的孩子们给了女孩一个肯定的答复:“是呀,他看起来的确是傻呀。”同时把傻字板书到黑板上。(孩子们很吃惊,没想到老师会认可。)“老师给你们讲一讲爱因斯坦的故事吧”。“1933年,爱因斯坦在普林斯顿大学任职,一天秘书办公室的电话忽然想起……请你别说出去,我就是爱因斯坦,我要回家去,可是忘了家在哪里了。一次在公交车上,坐在爱因斯坦对面的小姑娘帮他捡起了眼镜,爱因斯坦说:‘谢谢你,小姑娘,你叫什么名字,你真可爱。’‘克拉拉 爱因斯坦,爸爸(学生们哈哈大笑)’”

“孩子们,看,这就是著名的大物理学家爱因斯坦,这有多么不可思议,他对自己的生活有多么地心不在焉,而就是这样一个人,他是现代物理学的开创者和奠基人,被美国评为‘世纪伟人’他的‘相对论’导致了原子弹的诞生。(此刻,我望向学生,他们都瞪大了眼睛唏嘘不已,口中直呼‘好厉害’”我紧接着问道:“孩子们,你们觉得他傻吗?”“不傻。”学生们异口同声的喊道。我继续说道:“其实,不止是爱因斯坦,还有在实验室爆炸后,从一片火海中一边大声欢呼:‘我成功了,我成功了’一边跑出来的诺贝尔;为了搞研究经常忘了时间,忘了吃饭的牛顿……这些伟大的科学家他们不是傻呀,他们是把毕生的精力与时间都用在了科研上,甚至是付出生命的代价,也在所不惜,而自己的日常生活却都疏于打理。这是一种崇高的忘我精神,是一种科学精神,是大智若愚的表现呀。”并及时把板书变成了“傻”。

   当今社会人们的生活条件都好了,即使是身在农村的孩子们,也都生活很优越,每天都会收拾的干干净净漂漂亮亮的来上学。所以从孩子的角度来看,爱因斯坦那蓬乱的头发无疑就是生活在他们身边的一些智力有障碍的人(农村,这样的人很多。)而且,在我看来,有些大名人科学家的确是生活随意,有些小邋遢的。所以,我肯定,孩子的认知没有错。因此,急中生智,因势利导,将一个突发的生成变成我的教学资源,而且更大的收益是为本单元名人故事的学习奠定了一个情感基础,学生们是带着无比敬畏的感情走进这些名人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