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顾涛平:看壶的好坏,第一是泥,第二是工,第三才是款。

 胡子拉碴小人物 2017-10-26 发布于北京

顾涛平 

 字柏钰,

中国高级工艺美术师

江苏省工艺美术名人

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

宜兴紫砂行业协会会员、著名陶艺家。



个人简介


1967年生于陶都宜兴丁蜀镇,自幼受家族文化的熏陶,酷爱紫砂艺术,高中毕业后便致力于紫砂艺术的创作。对紫砂艺术有深刻体会与独到见解,用主体的艺术语言汇注于创新的作品中,擅长传统的内在理念,融合现代的外在表现手法,来展现原作品的亮点。在多年的实践中,对表现艺术创意,思想情感,个性风格协调统一的融合,最大限度的表现达到艺术的境界。作品古朴浑厚,重气求精,形神兼备,线条舒展流畅,在传统的基础上追求创新,作品刚柔相济,造型端庄浑朴,富有东方文化的雄浑神韵。


个人荣誉



顾涛平所创作品先后两次赴香港、台湾展出,被《紫玉金砂》《中国紫砂》《工艺美术报》《华人周刊》等杂志刊载报道。近年新作《秀竹》获太湖博览会银奖,《梨形》获中国陶瓷协会二等奖,《汉扁》或江苏省人事厅教育厅举办的优秀参评优秀奖。并在第九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作品暨国际艺术精品博览会上获得2008“天工艺—苑百花杯”中国工艺美术精品奖优秀奖。


艺术生活



涛平所制的每一把壶,从选料到成壶,百余道工序,点点滴滴,都倾注了他的心血与情感,包含了对艺术的渴望,也表达了对生活的向往。紫砂陶艺产生于宋代,成熟于明代,兴盛于清代,迄今600余年历史,顾涛平将其中的神韵总结为,壶到妙处人生情,情到深处壶生灵。


16岁的顾涛平跟随堂爷爷顾景舟学习制壶,常听老师口中念着一句话,“每把壶都有它的精气神”。少年的他并不理解其中的奥妙,直到多年后,自己制壶到痴迷时方才理解,紫砂壶是有灵魂的,壶虽小,却内有乾坤。当时,令他同样困惑的还有一点,顾老师制壶时为何从来不笑?就连与学生闲聊时,表情也是正式而严肃的。后来,当他自己带学生时,才理解了顾景舟的那份严谨、精细与执著,因为心生敬畏,所以从不怠慢。


生在宜兴,顾涛平从小的玩伴是紫砂泥料,家里头,奶奶、叔叔、姐姐都做壶,每天放学,他的第一任务不是做作业,而是先帮家人做壶,负责一些制作壶嘴、壶盖的边缘工作,因为家族的传承,一双小手巧得很。父亲虽不在家制壶,却是他的偶像,作为挖掘紫砂泥料的工长,将产自地下1500米的泥料运到地面,仿佛将中国文化的瑰宝展现到世人面前。现在,顾涛平家中储存的上百吨泥料是他最宝贵的资产,也是保证紫砂壶纯正血统的第一道关。


作品欣赏

看壶的好坏,第一是泥,第二是工,第三才是款。

——顾涛平


好的紫砂壶,首先要使用纯正的宜兴紫砂泥料,不仅因为它的密而不透、色味皆蕴,而且还能养生保健,补充人体所需的微量元素。有了好泥,还要看怎么烧。顾涛平习惯将紫砂壶逼到一个烧制的临界点,没到那个点,壶的体相和稳定度就不完善,而过了那个点,气泡就出来了。有些制壶者只将壶烧制一两次即可,以防烧过了头,损失太大。而顾涛平制壶常常反复烧制四到五次,宁可冒险,也绝不放弃完美的可能。



顾涛平干脆豪爽,儒雅有度,其作品淡雅中彰显雄浑大气,灵动中展现飘逸与精神。对他而言,一把好壶的境界是让拥有者睹壶思人,即便时间流淌过千百年,壶上依然流淌着创作者的精神。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