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第20讲:君子不重则不威

 似谷若渊 2017-10-26 发布于四川

             酒中贵族  饮中君子

   根植酱香文化  弘扬华夏文明

 

今天我们讲1·8:

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这条章句的难点有两个:一个是“不重则不威”与“学则不固”之间的关系。另外一个是“无友不如己者”到底如何理解。

对第一个问题,有两种阐释的可能。第一种是将“不重则不威”与“学则不固”解释为并列关系,与“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和“过则勿惮改”并列为五(钱穆先生采取的这种解释)。如果这样理解,那么就翻译为:君子不庄重古人的话实在是不好翻译成白话文啊,这里的“重”包括了“稳重”、“厚重”、“庄重”等多重意思)则没有威严。能向学,则不会固陋。行事以忠信为主……

第二种理解是“不重则不威”与“学则不固”理解为因果关系或假设关系(杨伯峻先生采取的这种解释)。如果这样理解,那么就可以翻译为:君子如果不庄重,则既无威严,且即使去学习,也不能坚固其志。

这两种解释,使得“固”字的理解也不相同了,第一种解释中“固”理解为“固陋”,第二种解释中“固”理解为“坚固”。

在这里给大家出一个题目:按照上面两种理解,这条章句可以有两种“句读”(古人断句)的方式。大家可以想一想,如何加标点?



我们原来曾经说过,《论语》中的“君子”多是指的“在上位者”。“君子不重则不威”,放在“为政者”的身上再合适不过了。不过,这样的“重”与“威”并不是为了要“阶级压迫”,“在上位者”为众人福祸之所系,政命之所出,所以“重”与“威”乃是“家国之重”系于“君子”之身,不得不重,不得不威也!《论语·为政》篇说“临之以庄,则敬”,就是这个道理。


关于这条章句的第二个难点,说起来实在繁琐,我们还是明天再说吧!不过,也可以给大家再留一个思考题:“无友不如己者”可以有几种解释啊?哪一种最好呢?

作者简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