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实现世界遗产“零突破”,宁夏沸腾了!你可知道,宁夏引黄古灌区凭什么申遗成功?

 公司总裁 2017-10-27 发布于河南
银川日报 2017-10-11

北京时间10月11日凌晨,在墨西哥召开的国际灌排委员会国际执行理事会上,宁夏引黄古灌区被正式列入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

这标志着黄河流域主干道上产生了第一处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实现我区世界遗产“零的突破”,“塞上江南”自此有了文化之魂,将极大提升全区人民的文化自信与自豪感。

10月11日,宁夏引黄古灌区成功列入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发布仪式在吴忠市青铜峡市大坝水利风景区唐正闸举行。

世界灌溉工程遗产与世界文化遗产、世界自然遗产、世界农业文化遗产等并称为世界遗产,是人类灿烂文明、辉煌历史和非凡创造力的集中体现与智慧结晶。国际灌溉排水委员会认为,宁夏引黄古灌区是宁夏平原2200余年来农业发展的里程碑,具有独特的、创新的、科学的引水工程结构,大会投票决议同意宁夏引黄古灌区列入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

据了解,世界灌溉工程遗产是国际灌溉排水委员会从2014年开始评选的世界遗产项目,旨在更好地保护和利用在用古代灌溉工程,挖掘和宣传灌溉工程发展史及其对世界文明进程的影响,学习古人可持续性灌溉的智慧、保护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我国有陕西郑国渠、四川乐山东风堰等13处入选。此次,我国入选世界灌溉工程遗产的还有陕西汉中三堰和福建黄鞠灌溉工程。

宁夏自秦朝起就开始屯垦开发,遍布宁夏引黄古灌区的古渠系历经各个时期的开凿延伸,形成了完善的无坝引水、激河浚渠、埽工护岸等独特的工程技术,灌排渠系布局合理,管理制度完善,兼具盐碱化防治功能,提升了区域人口与经济承载力,实现了最大的经济、社会、生态等效益,保障了区域可持续发展。宁夏引黄古灌区至今还在正常运行,其中蕴含的因地制宜、因势利导的治水理念对现代水利技术和管理提供了历史借鉴。

“宁夏引黄古灌区成功列入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填补了我区申遗空白,向世界亮出了‘塞上江南’的靓丽名片。”自治区水利厅相关负责人表示,引黄古灌区列入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这是长期以来全区上下坚持实施生态立区战略,不断加快美丽宁夏建设,深入保护和挖掘黄河文化,为助推宁夏全域旅游建设量身打造的又一“金字”招牌,不仅能提升我区特色产业、全域旅游的品牌价值和文化深度,使宁夏产品有了千年历史内涵,更有力地提高了我区的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

那么问题来了

宁夏引黄古灌区凭什么申遗成功?

一、引黄灌溉条件优越

宁夏引黄古灌区位于黄河上游前套,灌区南北长320公里,东西最宽40公里,面积6600平方公里。灌区以青铜峡为界,以上为卫宁平原,以下为银川平原,黄河纵贯宁夏397公里,河面稍低于地面,在黄河上直接开口即可引水灌溉,引黄条件得天独厚。唐肃宗见此,发出“灵武,我之关中”之赞叹;《明太宗实录》可见“天下屯田积谷,宁夏最多”的记载;清康熙途经宁夏时,更是感慨:“汤汤南北劳疏筑,唯此分渠利赖多。”

二、引黄灌溉历史悠久

宁夏引黄灌溉的历史悠久,自秦汉移民开发以来,为历代统治者所重视,遂成为我国四大古灌区之一,可以说宁夏2000多年的经济社会发展史就是一部流淌的水利开发建设史。

三、引黄灌溉技术精湛

汉代的“激河浚渠”,北魏的灌溉制度,西夏的卷埽技术,元代的木闸、滚水坝控水,明代的石闸布设,清代的飞马报汛、埋设准底石、闸坝砌筑、“封”“俵”轮灌等技术及经验领先于其时代。

四、引黄灌溉文化璀璨

蒙恬、虞诩、郭子仪、郭守敬……在宁夏引黄古渠系开发建设过程中,涌现出众多彪炳史册的治水人物,他们的治水不朽业绩为世代称颂。《送卢潘尚书之灵武》《横城堡渡黄河》等水利诗文200余首,《汉唐二坝记》《修唐徕渠碑记》等水利碑记30余篇,加之现遗存的水利文物、器具、实物500多件,不断滋润着宁夏引黄古灌区的历史。

五、引黄古渠千秋流韵

宁夏平原自秦代蒙恬开疆、军民屯垦以来,汉代已有秦渠、汉渠、汉延渠、唐徕渠等古渠的雏形。南北朝有艾山渠和薄骨律渠。唐代有御史、尚书、特进等渠。宋夏时期新开昊王、李王渠。元代新开蜘蛛等渠。明代新开羚羊、柳青、新生等渠。清代新开大清、惠农、昌润、天水等渠。民国新开湛恩、云亭、扶农等渠。

银川市新闻传媒集团

记者:范晓儒

责编:清心淡然 编辑:冰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