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司马懿在辽河两岸令人发指的恶行

 思明居士 2017-10-27 发布于河北

东汉末年,在魏、蜀、吴三国逐鹿中原的斗争中,东北地区南部一直是曹魏势力范围,因而曹魏政权对公孙氏三代封赐以官爵,命其掌管一方。公孙氏慑于曹魏的军事压力,表面上佯示依附,但内心是很不服气的。到了公孙渊时代,则发展到公开南联东吴。与东吴通商,进行貂、马贸易,得到了经济上的好处。就东吴而言,在三国鼎立,吴、魏争夺天下的形势下,能与辽东太守公孙渊结盟,在曹魏的背后按上一枚钉子,无疑可以牵制曹魏势力的向南伸张。东吴与辽东虽间有广阔的海域,但因东吴拥有庞大的海上舰队,举帆便至,因而为双方的勾联,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公孙渊,字文懿,公孙康之次子。魏明帝太和二年(公元228年),公孙渊胁迫其叔父公孙恭退位,自立为辽东太守。

对于公孙渊这种“阴怀二心,数与吴通"的行为,曹魏政权决定施诸武力,予以惩戒。遂命汝南太守田豫督率青州诸军自海道,幽州刺史王雄自陆道进行征讨。公孙渊与东吴周贺水军联合,加强了戒备,因而朝廷下令罢军还师,田豫等无功而还。但田豫估计到周贺船队必将南返,便埋伏在成山附近。当周贺的船队路经成山时,因遇风暴,一些船触山沉没,一些船被冲击岸边,吴兵无处躲藏逃脱,皆为魏军所浮获。以上就是公孙渊公开叛魏之前,阳受魏命,阴通孙权的大致形势。

但公孙渊对曹魏仍怀有戒心。当魏明帝派遣使者傅容、聂夔到辽东传旨拜公孙渊为乐浪公的时候,渊的计吏恰从洛阳返回,告诉公孙渊说:“使者当中有个叫左骏伯的,力大无比,可不是一般人物,你可要小心啊!”公孙渊听后,非常害怕,怕来使以封拜为名,杀了他。所以当傅容,聂夔到达襄平时,公孙渊戒备森严,派兵将曹魏使者围住,在严密防范下受封,同时还多次对国中宾客口出恶言,诽谤朝廷。公孙渊的这些言行,引起了曹魏使者的不满,并向朝廷告发了公孙渊的不轨行为。于是魏明帝于景初元年(公元237年),派遣幽州刺史统率魏军及鲜卑、乌桓兵,征讨公孙渊。公孙渊发兵至辽隧(今辽宁省辽阳市太子河西岸高坨子附近),与魏军对峙。当时正值连阴大雨十余日,辽水暴涨,两军无法交战,魏军只好退回右北平。这是曹魏继田豫之后,第二次征讨公孙渊。这两次东征,双方并未交战,因而公孙渊没有受到任何损失。

司马懿在辽河两岸令人发指的恶行

公孙渊于是自立为燕王,建年号“绍汉”,设置各级衙门,委任官职。公孙渊称王之后,为了扩充实力,与曹魏对抗,便派遣使者持印绶往封鲜卑大人为单于,以笼络鲜卑和边民归顺于己。同时还唆使鲜卑出兵侵扰曹魏的北部边塞,决意与曹魏抗争到底。

随着北方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曹魏的军事实力日益强大,积极致力于统一北方。公孙渊自立为王,所以曹魏决定派遣老将司马懿率军再度征讨辽东。

公孙渊面对曹魏大军即将东征的紧迫形势,无计可施,只好上书曹魏,说。“臣等生于荒芜边塞辽东之地,势孤力单,没有为朝廷做什么大事,而却受到朝廷的恩惠,我公孙渊为了报达朝廷,一定誓死尽忠。”

曹魏还分析了东吴孙权救援公孙渊的可能性,认为东吴如果卷入太深,一定是力所不及,如果是一般介入,又会劳而无获。因此,曹魏估计到,孙权这次绝不会轻举妄动。在正确分析了当时形势的基础上,曹魏决定命司马懿为主帅,毋丘俭为副帅,立即率将兵四***,东征辽东。

司马懿在辽河两岸令人发指的恶行

景初二年(公元238年)六月,司马懿率魏军进至辽东,公孙渊则派大将军卑衍、杨祚率步骑数***固守在辽隧周围二十余里的防线上,并以辽水为屏障,坚壁固守。面对公孙渊这种防御性的战术,魏军曾多次想出击,但老谋深算的司马懿以为不可,他说:“公孙渊之所以坚壁固守,是想拖住我军,困死在这里。如果我军急于出击,而又不能取胜,就正好中了辽军的圈套。现在,辽军重兵布防辽隧一线,后方空虚,我军应直捣襄平,定可大败辽军,获得全胜。"于是按照司马懿的作战计划,魏军派出少数兵马,却多张旗帜,佯装主力攻其南部,辽军判断失误,亦挥军南下阻截。这时,司马懿率魏军主力,突然北上,潜过济水,直指襄平。司马懿声南击北的战术,果然奏效,避开与公孙渊军队在辽隧进行正面对抗的不利局面,由被动转为主动。待辽军识破司马懿的计策,挥师尾追至襄平城西南首山时,已误失了战机,为魏军所大败,襄平也被包围。

七月,辽东连日大雨,辽水暴涨,平地积水数尺。魏三军惊恐不安,欲撤离水域,但为司马懿军令所止。这次大雨,公孙渊以为天助公孙,大水可退魏军。然而司马懿却借助水的功利,用船自辽河口至襄平城下,运送兵员辎重,补充了三军兵员、武器和粮草不足,因而士气大振。雨停之后,魏军紧缩了对襄平的包围,并造土山,挖地道,用檐、楼车、钩梯、冲车昼夜攻城,矢石如雨。城内被困一月有余,既无粮草,又无外援,人自相食,死者不计其数。此时,辽军困守待毙,胜利无望,杨祚等首先投降,使公孙渊陷入了危亡的境地。

司马懿在辽河两岸令人发指的恶行

八月,公孙渊派相国王建、御史大夫柳甫,请司马懿解围退兵,然后“面缚”请罪。司马懿拒之,斩掉来使,并告公孙渊:“过去楚庄王围郑攻取城池的时候,郑国君郑伯尚能肉袒牵羊以迎,我现在为上公,你不亲自前来面缚,却派两个老朽,是何道理!如果要说什么,可派年少而能决策的来见我。”公孙渊只好再派侍中卫演前去,并送去渊子为人质。司马懿对卫演说:“军事大要有五,能战当战,不能战当守,不能守当走,其余两件事,只有降与死可供选择。既然公孙渊不肯面缚投降,当然勿须送子为质,只有死路一条!”

数日以后,襄平城被魏军攻破,公孙渊与子公孙修及数百骑突围逃向东南,魏军紧追不舍,杀公孙渊父子于梁水(今辽宁太子河)之上。这次曹魏征讨公孙渊,是第三次用武于辽东。在这次东征辽东,攻克襄平的战役中,司马懿大肆杀戮,公孙氏政权中武将毕盛等二千余人,城中男子十五岁以上的七千余人全都被杀,尸体堆在一起,用土封上示众,谓之“京观”。此次征战,司马懿收户四万,人口三十万,并将中原流人悉数迁回原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