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咽痛一定要清热吗?

 penazy 2017-10-27 发布于广西

建立经方医学 理论体系 修学体系 是我们的责任与使命



一位年轻女性就诊,以咽痛四天为主症,一般情况下我们都会认为咽痛属于内热,应该吃一些清热解毒利咽的中药,但仔细问诊,该患者存在以下情况,虽然有咽痛,但是没有口干,没有咽干,喜热饮,夜尿两行,脉是沉弱不足的,左脉尤其明显,而且舌质胖大,有齿痕。所以这明显是一个阴证,没有热象。是一个阴寒凝聚所导致的咽痛,所以对于这样的咽痛不应该清热,反而应以温阳散寒为主。


有的咽痛需要清热,有的咽痛需要温阳散寒。这就是中医的辨证论治。半夏散及汤也是常常被我们作为温药治疗咽痛的一个代表方。


咽部这个位置比较特殊。病性呢?辨它是寒是热是虚是实。从寒和热的角度来说,一般来说,咽痛多见于热证,热可以导致咽痛没有问题,但更多的时候被我们所忽略的是,寒也可以导致咽痛,为什么?因为寒凝,寒凝之后呢,不通则痛,这是寒热角度来说,所以寒热皆可导致咽痛。如果从虚实角度而言的话,实性的,比如实热、实寒可以导致咽痛;那么虚性的,虚热、虚寒同样可以导致咽痛,从虚实角度,“不通则痛”,比如邪气阻遏可以导致,“不荣则痛”,虚寒也可以导致咽痛。


我们刚才分析了寒、热、虚、实皆可导致咽痛,同时寒热虚实之间还可以互相夹杂,另外再从病位来说,病位在表的时候,比如少阴的时候,可以导致有咽痛的表现,那么病位在里,比如说阳明病、太阴病的时候,也可以有咽痛的表现,病位在半表半里的时候,“少阳之为病,口苦咽干目眩”,只提到一个咽干,那么咽干再进一步呢,可能就是咽痛,因此半表半里证也可见咽痛,这样一来的话,咽痛其实可以见于六经。


从这个观点出发我们回过头来看,283条:病人脉阴阳俱紧,反汗出者,亡阳也,此属少阴,法当咽痛而复吐利。其实是一个津液不足所导致的咽痛,这个条文和我们29条和30条的咽中干,其实就很相像,都是一个津液不足所导致的。还有一条310条:“少阴病,下利咽痛,胸闷、心烦者,猪肤汤主之”。我们可以想,这个患者是下利的,还有心烦,还有胸闷、咽痛,对吧,看似像是一个热证,但主要是一个津液不足,因为下利导致津液不足,津液不足之后,有虚热上扰所导致的咽痛、心烦和胸闷症状,关键在于阴伤,所以用猪肤汤是生津润燥利咽的。


311条其实讲的就是阳明病的咽痛。“少阴病,二三日,咽痛者,可与甘草汤。不差,与桔梗汤。”生甘草是清热解毒的,对于不差者,桔梗汤。桔梗、甘草也都是清热利咽的,所以这条讲的就是阳明内热所导致的咽痛,也是临床当中我们见到可能比较多的,一说咽痛,开点什么银花、菊花,然后泡茶喝,其实就是类似取材于我们的甘草汤和桔梗汤。


317条所谓的咽痛,是太阴病。“下利清谷,里寒外热,手足厥逆,脉微欲绝,身反不恶寒,其人面色赤,或腹痛,或干呕,或咽痛,或利止脉不出者,通脉四逆汤主之”。咽痛是通脉四逆汤的或然证之一,也就是说通脉四逆汤可以治疗咽痛,这里的咽痛的机理在于什么?就是一个虚寒在里,不通则痛。


312条的:“少阴病,咽中伤,生疮,不能语言,声不出者,苦酒汤主之”。像313条:“少阴病,咽中痛,半夏散及汤主之”。“咽中伤、咽中痛”,都包含有咽痛的症状,关键是怎么辨?到底是寒是热呢?


单纯从咽痛这一个症状来说,我们之前反复强调孤症不辨,单独一个咽痛,没有办法辨别,没有办法告诉你这是寒是热,是虚是实,是表是里,还是半表半里,没法辨,怎么辨?必须结合其他的四诊情况,其中舌和脉是最为重要的,我们通过四诊来辨别出寒、热、虚、实、阴、阳、表、里。我们才能定出这个咽痛的病位和病性属性,才能进一步有针对性的治疗。


198.阳明病,但头眩不恶寒,故能食而咳,其人咽必痛。若不咳者,咽不痛。

334.伤寒先厥后发热,下利必自止,而反汗出,咽中痛者,其喉为痹。发热无汗,而利必自止,若不止,必便脓血,便脓血者,其喉不痹。


包括我们198条和334条的咽痛,也都是说的是阳明内热所导致的,通过上述几条我们大概能够看出,主要也就是一个寒和一个热。热呢主要是311条的桔梗汤和甘草汤所代表的阳明内热,包括310条的猪肤汤代表的以清热育阴为主的治疗咽痛方法,剩下的包括苦酒汤、半夏散及汤,还有通脉四逆汤,蕴含的是一个辛温治疗的咽痛,说明咽痛在仲景看来要辨寒热。


总之一句话,我们反复强调通过条文理解,可以把有关咽痛的条文罗列在一起,找出规律,但临床当中呢,咽痛还是一个孤症,我们一定要结合其他的四诊情况,来整体来辨别,如此才能辨别出咽痛的病位是在表、在里、在半表半里,是寒是热,还是虚是实。先辨六经继辨方证,求得方证相应而治愈疾病,所以临床当中,不要见到咽痛就盲目的清热,有的时候有效,有的时候无效,是因为有的时候可能是虚寒,包括少阴所导致的,这种阴证所导致的咽痛就需要辛温去治疗。包括在开篇的医案,讲的就是一个阴证的咽痛。


整理:徐金花、秦芳芳、刘翠娥、刘建磊等



推荐:从麻黄附子甘草汤证看少阴病本质

推荐:对于附子的一点思考


欢迎大家点击下方的“写留言”,跟帖讨论。


欢迎各位同仁将在学习和应用胡老学说的实践中发现的心得体会、问题疑惑以及观点探讨等,笔之成文,与众师兄弟姐妹分享。

投稿:jingfanggz@163.com

体裁不限,字数争取控制在3000字以内

通过审核后,在胡希恕经方医学公众号刊出!


想说的话:

我们专注于经方的分享,让更多的人真正的认识她,参与学习,分享快乐,传递大爱!

关注“胡希恕经方医学”订阅号,每天学一点经方,聚沙成塔、集腋成裘,仲景门人人可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