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城市自行车高架专用道概念与实践——规划日课(09.25)

 HjAces 2017-10-27 发布于天津


本期日课推荐的第一篇文章来自《城市自行车高架专用道建设研究初探》,廖新龙,广州市规划院。微信公众号广州市规划院。


摘录:自行车高架专用道有四大主要特点:


(1)独立路权,全程无交叉口。设置专门的高架用于自行车行驶,避免与机动车和行人的路权冲突,全程与其它交通方式无交叉,保障自行车行驶的快捷和安全。


(2)设置灵活,受用地限制小。自行车高架专用道较地面自行车专用道相比,所占用地小,且可利用现状高架桥的结构,设置在高架桥两侧或挂在高架桥桥墩上,部分路段甚至可以利用废弃的高架道路、铁道,或通过地下隧道的方式解决,设置灵活,受用地限制小。


(3)通行速度快。自行车高架专用道的设计时速25km/h以上,高于部分城市高峰时期主干道的汽车通行速度(如广州高峰主干道平均时速仅为20.2km/h),大大节约市民的通勤成本。


(4)低碳环保,绿色出行。在倡导节约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今天,自行车作为绿色无污染的出行方式,不仅可以配合地面地下的公交及地铁系统,分流城市交通压力,也可以实现多元复合化的出行方式,满足不同的出行需求,大大提升城市公共交通的出行品质。


相关案例推荐:


(1)伦敦自行车高架路(SkyCycle)

(2)厦门高架自行车道云顶路示范段。

(3)哥本哈根自行车高架(Cykelslangen)。

(4)荷兰自行车高架环岛。


广州实践:试验段方案建议


根据对A、B线沿线的现状情况进行深入摸查,本次自行车高架专用道试验段的建设可以选择如下六种方式:


(1)侧挂式:利用现有高架,在旁边新增一条自行车专用道



(2)底挂式:利用现有高架的结构,在桥墩加建自行车专用道



(3)改造原有道路:利用现有的慢行道,并适当压缩机动车道宽度,用于自行车专用道建设



(4)现有高架改建:利用东濠涌原有高架绿道改建



(5)新建高架:利用现有道路中央分隔带或侧面绿化带新建自行车高架



(6)路侧式:于地面道路一侧设置自行车专用道



点击查看原文全文:规划前沿丨城市自行车高架专用道建设研究初探

本期推荐的第二篇文章为风道规划经验,来自UPDISCC共同城市。


区域风道体系构建


积极落实和对接全省风道总体布局,构建分级分类区域风道体系,研究划定区域风道的风源地管控区、节点管控区和风道建设控制线(简称“两区一线”),有效引导新鲜空气输入作用空间,更替区域空气,改善区域空气质量。


风源地管控区:指为保证风源输送到城市的是新鲜空气,必须对风源地及其周边一定范围内进行严格保护或污染治理的区域。应以常年和季节性盛行风向的上风口为目标区域,以县域为最小空间单元,以绿地、河流、山体、工业园区/开发区、城市建成区等为限制因子,综合划定风源地管控区范围,并结合区域规划、城市总体规划、环境保护规划等,提出管控措施和要求。


节点管控区:指区域风道中影响风流畅性或影响风道空气质量的枢纽区域。应以城市为基本空间单元,识别影响风道通风效率的节点区域,对阻碍风流通的枢纽区域要提出疏通措施。应以工业园区/开发区为基本空间单元,识别影响风道空气质量的节点区域,对风道内部污染源集中区域要提出整治措施。


风道建设控制线:指为确保区域风道空气顺畅流通而划定的控制线,提出控制线范围内风道内部和外部不同的建设控制要求,为控制风道内部及两侧建设强度提供空间范围依据。风道建设控制线的划定和管控要求,应弹性和刚性相结合。


城市风道规划指引


在城市层面积极对接区域风道,确定与城市规划层次相对应的城市风道规划的基本原则和重点内容,提出主城区城市风口区划定和管控要求,明确城市风道建设与城市带状绿地、城市道路、开敞空间、大型建筑/建筑群的空间关系,提出城市风道及其两侧一定范围内建设的管控要求。


点击查看原文全文:风道降霾的规划响应——陕西省风道空间布局探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