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家庭健康知多少 | 让古代医家都头大的咳嗽你也能懂

 谦礼谦礼 2017-10-28 发布于北京


 清代高士宗在《医学真传》中曾说“诸病易治,咳嗽难医”。很多朋友都曾有过这样的经历,感冒好了,但咳嗽却像条长长的尾巴,会拖好久。“卡卡卡”影响形象不说,咳起来还挺消耗体力。的确,咳嗽虽不是什么大病,但若不能辨别施药得当,就会变得久病难医。


 入秋以来,林飏医生诊室感冒咳嗽的病号明显多了起来,那么今天我们就来说说咳嗽这回事。


 按照我们一以贯之刨根问底的套路,首先得给大家普及一下什么是“咳嗽”。


      一般,我们去看病,都会说“我咳嗽了”,但“咳”和“嗽”其实是两种不同的症状表现,病位和病机也有所差异。金刘完素在《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咳嗽论》中说:“咳谓无痰而有声,肺气伤而不清也,嗽谓无声而有痰,脾湿动而为痰也;咳嗽谓有痰有声,盖伤于肺气,动于脾湿,咳而为嗽也。”可见,咳证病位在肺,是由于肺本身失宣降、气道壅塞所致,因此咳而有声,无痰或少痰;而嗽证病位在脾,脾为生痰之源,痰邪阻肺,因痰而嗽。而咳嗽则是两种病因皆有,在中医临床上,辩清是咳,是嗽,还是咳嗽,对于诊治效果意义重大。


       此外,咳嗽还可以从另一个维度加以辨别,张景岳先生在《景岳全书》中曾说:“咳嗽之药,只惟二证,何为二证?一曰外感一曰内伤而尽之矣。”外感导致的咳嗽最为常见,因为肺主皮毛,且在整个人体脏器中排列位置最高,当人体受到外邪侵袭时,娇嫩的肺最易受损,进而引发咳嗽。而因其它脏腑功能或情志失调而累及于肺,则称之为内伤所致的咳嗽,如肝火犯肺咳嗽、痰湿犯肺咳嗽、肺肾两虚咳嗽,以及肿瘤所致的咳嗽等。


 此时的您,被我们这样知识一普及,是不是就更晕了,没关系,接下来我们再介绍个“听得懂”版本,让爱好中医的您至少对孩子、家人施展您的“医术”时,不会因误治而导致病情拖延或加重。篇幅所限,此次仅介绍在家庭中最为常见的外感所致的咳嗽。



外感咳嗽可根据症状加重时间、痰的状态,以及伴随症状分为风寒咳嗽、风热咳嗽,以及风燥咳嗽三大类。


1
风 寒 咳 嗽


     多数情况下的外感咳嗽,都属于因感寒引起的风寒咳嗽。症状多见咳声剧烈,痰鸣,遇寒则发,或遇寒加重,痰色清白,易于咳出,晨起或睡前加重。风寒咳嗽发病位置多在呼吸道中下部位,常用的药物有:通宣理肺丸,小青龙颗粒;痰多的时候还可加二陈丸或者复方甘草片;西药还可以用盐酸氨溴索(主要用以化痰)。饮食上需注意避免寒凉食物,起居要做好保暖,尤其是小朋友,秋冬季气温低,临睡前可先将被窝用暖水袋焐热,晨起前把要穿的衣服焐热,这样可以避免接触冷空气而诱发咳嗽。


2
风 热 咳 嗽


     在家庭常见病中比较少见,一般发生于瘟疫、极少数热病或某些流行性感冒时。风热咳嗽的一个明显特点就是咳嗽的同时会伴有明显的咽痛,这时候可以选用羚羊清肺丸和二母宁嗽丸进行治疗。饮食上可以食用西瓜、梨等性偏凉的食物,当以脾胃无不适为度。


3
风 燥 咳 嗽


     这类咳嗽比较特别,虽称风燥咳嗽,但却往往因伤湿或者伤寒而来,其主要表现为干咳无痰。因寒而来的风燥咳嗽虽也是受寒,但这个“寒”是“燥乃小寒”之意,且多发于秋季,因此未归入风寒咳嗽之类。此时多可用杏苏散、通宣理肺丸进行调治。而来自于湿的风燥咳嗽,无明显季节性,表现为咽痒咳嗽,干咳无痰,久咳不愈,这种咳嗽表面上看是燥象,但其实是由于湿气的阻塞。打个形象的比喻,水龙头不出水了,原因可能是没水了;或是管道压力不够,水上不来;或者管道堵了,那么此类的风燥咳嗽就属于第三种。治疗此种燥咳有两个名方:一个是千金苇茎汤,二是甘露消毒丹(类似的成药叫做抗病毒口服液)。


     此外,还需要叮嘱各位的是咳嗽其实是个排邪气的过程,感冒初愈,让咳嗽延续3-5日,有助于病情的康复。但若超过这个时间,症状仍然明显,则需要做进一步干预。



 最后,林飏医生提示大家,从专业的角度来说,咳嗽的确有其在病机、施药方面的复杂性,以上这些内容仅涵盖了根据发病概率,在日常家庭中最常见的几类因外感所致的咳嗽。对于医疗知识的普及我们一直抱着审慎的态度,我们并不期望您看过了、学过了就能变成专业人士给自己,给家人开方子抓药,而是希望在现在人人学医的迷雾中,辨清真伪,变得更为谨慎。



五方九如

祝 您 安 康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