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郭川:充满争议的挑战者》作文导写与范文

 采菊东篱630 2017-10-28 发布于河南

  

【题目展示】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郭川,“中国职业帆船第一人”。这位31岁时已任大型国企副总的青岛男子,在42岁时却毅然选择成为职业竞技帆船赛手,不停刷新自己和中国的帆船运动纪录。他说帆船运动让他找到了“生命中注定属于他的东西”、“回归了真实的自我”。2016年10月下旬,郭川在单人不间断跨太平洋创纪录航行时在夏威夷附近海域失联。

有评论认为,郭川不甘于平庸,追求有生命厚度的生活方式,凸显了人的主动性和求索精神。当芸芸众生沉湎于对“已知”进行享乐性消费的时候,他却在勇敢地挑战“未知”。也有评论认为,这种个人用帆船航海所面临的巨大生命危险的行为,是否值得?他的离开,是否对亲人构成一种不负责任和伤害?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要求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审题点拨】

这是一道时事类新材料作文。材料的主要事件为“‘中国职业帆船第一人郭川失联”,对这一事件的认识,媒体有不同的看法,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而题干“对此,你有什么看法”,也要求将议论的焦点放在对郭川生活方式、生活态度的认识上。由此考生可以从正面、反面两个角度确定立意:

思考1:肯定郭川的生活方式、生活理念。郭川主动放弃温馨安逸的生活,执着于自己热衷的事业,选择了一种不同凡俗的生活,由此可有如下的立论:①人生应不甘平庸,应追求有生命的厚度。②探寻未知,超越常态,凸显人的主动性和求索精神。③敢为天下先;不被安逸所困。④听从内心的召唤;回归真实的自我。等等。

思考2:质疑郭川的生活方式、生活理念。郭川的选择,的确是一种大智大勇,如非有非常之意志,超凡之理念,绝不会做出如此选择。但是,郭川的失联,让我们也看到了生命的可贵、人的责任等问题。由此可有如下的立论:①珍爱生命,不做无谓的牺牲。②每个人的生命不仅仅属于自己。③勇于承担家庭的责任。等等。

 

素材突围角度一:反向立意,让素材运用充满思辨

 

【名师支招】理性思辨是一种思考、辨析、判断、推理等的思维活动。“郭川事件”在社会上持续发酵,源于他的行为存在争议。人们在盛赞他的壮举之时,他的牺牲更会引导人们去思考生命、责任、人生道路等诸多问题。如能反向立意,反而能直击生活、生命的本质,让论证辩证,富含哲理性。

 

【佳作赏析】

只愿你安稳地活在世上

□湖南省澧县第一中学高三1418班傅程昕  (1121字符)

“他快到夏威夷了”,家人们的心被牵扯得紧紧的。“喂?喂?郭川,能听到我说话吗?”那时,年逾古稀的母亲可能已经晕倒在地,还在写作业的稚子可能被噩耗吓哭。总之,郭川,你惊涛拍岸的足迹伤害了爱你的家人,他们求的仅仅是你安稳地活着。

你说你放荡不羁爱自由,帆船是你命中的东西。

而那执笔写下《三重门》的韩寒,那个陪伴Kimi长大的萌爸林志颖,他们都是赛车手,但他们懂得在疾驰中适可而止。那些走中国“对角线”的探险家,他们难道没有对未知的渴求?只是,在荒野中,他们知道家中有等待,所以他们更小心、更懂得分析形势。

安稳地活在世上,不代表你就甘于平庸。

这世上每一株花,每一株草,谁不是每天向着阳光努力微笑?它们如此渺小和平凡,一生都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举动,可是它们活出了生命的价值。这就是平凡但不平庸。那个叫作张益唐的人,三十年如一日,面对坎坷,始终不屈服。他刷盘子、做服务员、送外卖……在艰辛的生活中,依然坚持每天晚上研究自己喜欢的数学。他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没有呐喊,没有冒险,他只是在日复一日的平淡中,平和地面对生活。他最后解决了一个两百多年无人能解的数学难题,一夜之间成为传奇。

一生天涯海角破风斩浪自认为酣畅淋漓很潇洒,可如果最后在太平洋失联,那么所有理想追寻都成空,还有什么意义?也许会赢得一些人短暂的崇拜,但一段时间之后,只能成为可有可无的谈资,最后消散在风中。

安稳地活在世上,你要珍惜。

余华的《活着》,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人们,生命犹如露珠,转瞬即逝、一碰就破。现在网上流行直播自杀,一些懦弱的人在生活中遇到一点点挫折,便试图放弃生命,甚至鼓励别人放弃生命。不懂得珍惜和敬畏生命的人,不仅仅是无能的懦夫,更是贻害亲人和社会的罪人,郭川如是。在拍摄《我和春天有个约会》时,演员俞灏明被大火烧伤,那段煎熬的岁月令人发疯,谁都知道一个演员的脸的重要性。俞灏明受到残酷的打击,想到放弃。可是,活着就意味着希望。他坚持训练,终于回归到了人生中那个绚丽的舞台。

“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苍茫间时间转瞬即逝,有什么理由不珍惜生命?你追求刺激和未知,但至少,请你先确认大海是否风平浪静。

活在世上,不仅仅是为了自我,还有责任和承担。

郭川,你考虑过你的家人吗?你看山村里的小孩和奶奶相依为命,为给奶奶洗头,竟一年洗坏十六个头盔;你瞧那梁翘柏,默默隐身幕后,甘愿隐藏自身的光芒,为的是给观众带来純洁朴素的音乐。这世间,总有一些承诺,你要去履行;总有一些责任,你要去背负;总有一些人,需要你去付出。

尼采说:“我活在世上,是为了看红色的太阳和蓝色的大海。”可是,看太阳和大海的方式有很多种,何须以生命去冒险,以生命为代价?郭川,只愿你安稳地活在世上。

 

【名师点评】1.反向立意。作者反其道而行之,对“郭川事件”中表现的不珍爱生命、缺乏对家庭的责任等问题进行哲理思辨,在轻言细语的劝诫与不乏掷地有声的追问中,用行云流水般的笔触,体现冷静理智的思考。2.以情动人。文章采用第二人称“你”,仿佛作者在与郭川促膝长谈,语言亲和力强,感染力强。

 

素材突围角度二:小角度切入,让素材运用集中深刻

 

【名师支招】议论文写作中,作文材料立意角度往往多元,但立论不宜全面开花,而应集中于一个角度,如对“郭川事件”的议论,我们可赞扬其“敢于放下”“不甘平庸”,或批评其“无视生命”“放弃责任”等。这样的分析论证才会简明深刻,论证才有力度。

 

【佳作赏析】

挑战未知

□湖南省澧县第一中学高三1425班杨金涓  (830字符)

攀爬者向往冰川上的未知,他们在珠穆朗玛峰上留下足迹;探险者向往热带雨林未知的奇险,用镜头抢夺无数个神奇的瞬间;郭川向往生命的精彩,在茫茫大洋中开拓新的天地。一切追求,只为:探索未知,拥抱未知,哪怕头破血流。

“探索就是在未干的水泥地上率先留下脚印。”

挑战未知,敢为人先。

这是精神上的斗量。有人退缩,因为前方浓雾弥漫,再前一步,可能跌入万丈深渊。害怕了?止步了?不!总有人用剑劈开前方雾水,凌寒的剑光化作勇气照亮了他的前方。也许会有人认为他人是上帝的幸运儿。错了。上帝只是在帮助那些有着强烈愿望的人。因为他们为自己,甚至为人类正试图解开一些新的事物,于是未知化为已知。郭川用行为诠释了何为“为人先”!

“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其孰能讥之乎?”

挑战未知,尽力而为。

这是思想上的混战。满腔热血或许对于很多人来说只是一个瞬时形容词。两分钟的热情太容易了。显然,速度大,时间短,跑的路程也有限,持之以恒是尤为重要的。很多人一路前行,随着同伴的逐渐退却,孤独吞噬了最初的上进心。历史在此又分道了。耐住孤独寂寞冷的继续走,而那接二连三逃离队伍的人正主动放弃着成功与喜悦的机会,难道这是所谓的“淡泊名利”?罢了,只是在为自己寻找一个又一个可以逃走而又能不伤雅气的借口。他内心只是明白自己的舒坦,殊不知,这一个个华丽的借口正为他人铺着通往华丽的大道。郭川用取舍证明自己!

“天花板已打破,天空才是极限。”

挑战未知,乐此不疲。

这是心灵上的归宿。以此为乐,孔子几千年前便提出了“乐学”,几千年之后的我们也应乐着挑战未知,它不仅仅取决于追求生命厚度的追求方式,也不为了凸显什么。随心随缘地探索,在其中忘己。这样的探索精神才会被持续充电。郭川用改变回应了“乐此不疲”!

奥斯特敢为人先,找寻了电磁相通之道;爱因斯坦尽力而为,工作到生命的最后一刻;齐白石老人乐此不疲地改变着自己的事业和作画风格……纵观历史,他们无一不是向未知发起挑战的人。

挑战未知,拥抱未知,做出自己的选择。哪怕头破血流。

 

【名师点评】1.精选论证角度。文章对郭川敢于“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的精神大加赞赏,并以“挑战未知”作为标题,理论切合题意,观点集中深刻,结构上首尾圆合。2.行文亮点明晰。首先是语言优美,善于引用,善用比喻、排比;其次是论据有力,论据的使用能兼顾典型性与新颖性,能做好详略处理。

 

【教师下水】

勇与庸,幸福二味

□橘郡中学  师硕  (1117字符)

对幸福的追寻,对生命意义的求索,是人类永恒的命题与选择。像郭川那样,做勇敢挑战“未知”的勇者?还是像众生般,做平静享受“已知”的庸者?其实,勇与庸,乃幸福二味。

勇,幸福之味。

勇者的人生,富于主动性与求索精神。他们不甘平庸,不安“已知”,不畏艰险,永无止步去挑战“未知”,并从中品啜幸福之味。于他们而言,“幸福”就是无止地挑战“未知”,并在无止的挑战中无止地拓宽生命的限度。王小波《海明威的〈老人与海〉》言:“人类有自身的限度,但当人们一再把手伸到限度之外,这个限度就一天一天地扩大了。人类在与限度的斗争中成长。”郭川正如桑地亚哥般,是挑战“未知”、“把手伸到限度之外”的勇者,虽然为之失去生命,但他是幸福的。古往今来,这样的勇者如恒河沙数。张骞通西域,哥伦布抵美洲大陆,“阿波罗”成功登月,袁隆平于88岁攻克“剔除水稻中重金属镉”难题……这些,都是品啜幸福之味的勇者人生。

庸,亦幸福之味。

平静享受“已知”,是庸人的幸福。庸人居世之多数,其人生观亦多世俗化。他们甘心平庸、畏避艰险和安于满足,不敢“把手伸到限度之外”,故而退求其次,把人生的幸福托诸享受“已知”。虽然有人鄙视这种庸人幸福,批评之“沉湎于对‘已知’进行享乐性消费”。可是,生活是多样的,幸福是多元的,平静享受“已知”如何不是幸福百花园里的一株?林语堂就很欣赏这种幸福,他在《人生的乐趣》中赞美道:“食蟹、品茗……放风筝、踢毽子、比草的长势……中国人总是那么……愉快,那么富有情趣。”虽然他称赞的是农业时代的传统生活,但即使是如今商业时代的城市生活,平静享受“已知”,骑共享单车、坐高铁旅游、上淘宝购物、用微信聊天、陪亲人追剧……何尝不是细微、真切的幸福之味,何尝不是我们灵魂深处的轻歌?

勇与庸,幸福二味。

勇于挑战“未知”,平静享受“已知”,代表着勇与庸的不同人生观和价值取向。勇者固然是可贵的,如郭川的横渡太平洋与王石的攀登珠峰,那是勇者的强悍表达;但庸者也是可尊的,如当下你我为生活而忙碌、为细故而感怀,这是庸者的柔软表露。二者各有各的幸福,各有各的缺憾。郭川说帆船运动让他找到了“生命中注定属于他的东西”、“回归了真实的自我”,所以他是幸福的。蔡琴则在《最浪漫的事》里咏唱深入庸者心髓的幸福:“我能想到最浪漫的事,就是和你一起慢慢变老。”庸者无缘领略勇者挑战“未知”的壮丽,勇者则会缺失庸者享受“已知”的恬美。郭川投身危险巨大的个人帆船航海运动,因此失去许多与亲人共叙人伦的温情;他的离开,更是对亲人的不负责任和伤害。这些,都是庸者不愿、不忍抛弃而勇者必须付出的代价。

勇与庸,幸福二味。向郭川致敬,予庸者理解。在追寻幸福的途中,求得我们各自的生命意义!

 

【师硕自评】这次作文题目材料较逼仄,可论处不多,难出新意,所以我冒险选了“勇与庸,幸福二味”的主题。“庸”不是题目材料的主角,选它来写是有偏题之嫌的。同学们考试时千万不要学我,应该老老实实地写郭川勇于挑战“未知”。为了避免跑题,我不时回扣材料,如他说帆船运动让他找到了“生命中注定属于他的东西”、“回归了真实的自我”,如不甘于平庸,如主动性和求索精神,如芸芸众生沉湎于对“已知”进行享乐性消费,如勇敢地挑战“未知”,如这种个人用帆船航海所面临的巨大生命危险的行为,如他的离开,是否对亲人构成一种不负责任和伤害。反正,就是死死扣住材料内容来写。至于这篇作文水平如何?坦白交代,这是辛苦凿出来的,有笨劲,无灵性,只是为了给同学们作示范——不畅快,不喜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