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论郑钦安的阴阳平衡观及其源流(上)

 风清气正会当时 2017-10-28 发布于山东

郑钦安,名寿全,四川邛州人,清末著名医家。以重视阳气,善用附子、桂枝、干姜等辛热药著称,人称“郑火神”“姜附先生”,誉满巴蜀。公认为“火神派”创始人,著有《医理真传》、《医法圆通》、《伤寒恒论》等书传世。据《四川省志·人物志》记载:“其父郑本智,以训蒙为业。郑钦安为独子,五岁即从父读书。稍长,博览群书,年十六已读完四书五经,随父迁居成都,学医于一代通儒兼名医刘止唐,遵其教导,熟读《内经》、《周易》、《伤寒论》诸书,以明人身阴阳合一的道理及张仲景立法处方的要旨。”其后,“火神派”名家辈出,有卢铸之、吴佩衡、祝味菊、范中林、唐步祺、李可等人,多取法于郑氏,而各有创建,享誉医林。

因郑氏论病首重阴阳,且善用温热、长于扶阳,故很容易让人认为郑氏有“贵阳贱阴”倾向。事实上,这种认识并不全面。郑氏在阴阳关系上,主要持“阴阳平衡观”。

1论郑氏论病首重阴阳

郑氏论病,最重阴阳。在《医理真传》自序中,郑氏开篇即谓:“医学一途,不难于用药,而难于识症。亦不难于识症,而难于识阴阳。”而其书中,开篇就讲乾坤坎离的问题,揭出先天真阴真阳之重要性。接下来,郑氏又设专篇讨论“辨认一切阳虚症法”“辨认一切阴虚症法”,为全书辨证之眼目。又恐学者不解,进一步设“阳虚门问答”和“阴虚门问答”两篇,其中各设问答29条,详细讨论阳虚、阴虚两大类疾病之纲要。在《医法圆通》中,郑氏开篇即设“用药弊端说”,点出医者用药最易犯的错误在于不能抓住阴阳虚实之实据,而或执方治病,或执药治病。其言曰:“用药一道,关系生死。原不可以执方,亦不可以执药,贵在认证之有实据耳。实据者何?阴阳虚实而已。阴阳二字,万变万化。在上有在上之阴阳实据,在中有在中之阴阳实据,在下有在下之阴阳实据。”紧接着,郑氏又设“各症辩认阴阳用药法眼”,每病必辨阴阳虚实,然后论治。

郑氏论阴阳,还有一个突出的特征,就是最重先天阴阳,也就是真阴、真阳。所谓真阳,即坎中之阳,对此,郑氏有清楚的定义:“真阳二字,一名相火,一名命门火,一名龙雷火,一名无根火,……种种名目,皆指坎中之一阳也。一阳本先天乾金所化,故有龙之名。一阳落于二阴之中,化而为水,立水之极(是阳为阴根也),水性下流,此后天坎卦定位,不易之理也。”与此对应,离中之阴,即是真阴。“离为火,属阳,气也,而真阴寄焉。中二爻,即地也。地二生火,在人为心,一点真阴,藏于二阳之中,居于正南之位,有人君之象,为十二官之尊,万神之宰,人身之主也,故曰心藏神。”

郑氏扶阳,重坎中之阳,人皆知之;而郑氏滋阴,重离中之阴,则往往为人忽视。这是应该引起重视的。

2论郑氏论病主阴阳平衡,不偏主扶阳

郑氏为“火神派”开山之祖,以善用姜桂附热药治病而出名,人称“郑火神”“姜附先生”。照理说他应该有明显的“贵阳贱阴”论调,可正相反,遍观其书,其崇阳之论并不多见,反而屡屡强调阴阳平衡的重要性。比如在《阳虚症门问答·客疑篇》中,郑氏指出:“二气均平,自然百病不生,人不能使之和平,故有盛衰之别。水盛则火衰,火旺则水弱,此阴症、阳症所由来也。”又说:“病见三阴经者,即投以辛热,是知其阳不足,而阴有余也,故着重在回阳;病见三阳经者,即投以清凉,是知其阴不足,而阳有余也,故着重在存阴。”阳虚者重在扶阳,阴虚者重在养阴,“二气均平,自然百病不生”,这是郑氏一贯的观点。

郑氏书中,论阳必顾阴,论阴必顾阳,论乾卦必及于坤卦,有“坎卦诗”则随之以“离卦诗”,有“辨认一切阳虚症法”在前,就有“辨认一切阴虚症法”在后,有“阳虚门问答”在前,就有“阴虚门问答”在后。《医法圆通》之中,每病必论阴阳虚实,并非见病即谓阳虚者也。

郑氏强调,人身“以水火立极”,而真阴真阳,又立水火之极,“今人着重在后天坎、离之阴阳,而不知着重坎、离中立极之阴阳,故用药多错误也。”

总之,郑氏“以水火立极”,其书中屡言“水火相依”、“调和水火”、“水火互根”、“水火既济”,活活泼泼,不偏不倚,既没有象张景岳那样“阳为生之本,阴实死之基”的贵阳贱阴论调,也没有象黄元御那样“纯阳则仙,纯阴则鬼。阳盛则壮,阴盛则病。病于阴虚者,千百之一,病于阳虚者,尽人皆是也”的主张,这是应该留意的。另外,与张景岳攻击河间、丹溪不遗余力,黄元御自视过高、好“骂人”不同,郑氏在其书中对先贤极少有不敬处,这是非常值得称许的。

既然郑氏不偏于扶阳,那为何后人往往把他归入到扶阳学派中呢?笔者认为,其原因是,众所周知,在有清一代,中医学最突出的贡献,是在温病学方面的成就。叶天士、薛生白、吴鞠通、王孟英等人更为其中最杰出的代表。因温病乃属温热之邪,其治法用药多轻清寒凉之品,需处处顾护人身的阴液,相延日久,出现崇尚阴柔、恣用寒凉的风气。郑氏虽然也擅用白虎、承气之类的寒凉药,但在当时,却显不出特色,也谈不上有重要建树,故仅以擅用姜、桂、附等热药而驰名。另有一个问题值得留意。《周易》有着明显的阳主阴从、贵阳贱阴思想,在《周易》中,阳爻往往与光明、进取、高尚、君子等形象相联系,而阴爻则往往与晦暗、退缩、卑下、小人等形象相联系,给人以鲜明的阳尊阴卑的印象。所以有人说:“一部大易,扶阳抑阴。”然而,推崇《易经》、处处援易说医的郑氏,却并没有采纳《周易》中“贵阳贱阴”的观点,反而处处强调阴阳平衡观,这是非常可贵的。

又,有学者认为,郑氏主张“诸病无非元阴或元阳之亏虚所致”,这其实是误解。郑氏论阴阳并非皆主于虚,也并非都归结到元阴元阳。其在《医法圆通》中,开篇即作“用药弊端说”,点出医者用药最易犯的错误在于不能抓住阴阳虚实之实据,而或执方治病,或执药治病,指出辨治疾病,“贵在认证之有实据耳。实据者何?阴阳虚实而已。”又说:“在上有在上之阴阳实据,在中有在中之阴阳实据,在下有在下之阴阳实据。”很明显,郑氏讲阴阳,并非皆归结到元阴元阳,不但分上中下,而且强调要分清虚实,不可偏补偏泻。观其书中用泻心、导赤、白虎、承气、当归芦荟散、龙胆泻肝汤辈甚多,明可见矣。

未完待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