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代这种兵器,唐朝传入日本,清朝刽子手用它3分钟斩首33人

 HzQ奇皇 2017-10-28 发布于湖北

双手剑是双手持握的剑,以欧洲双手剑较为著名。但双手剑并非欧洲专利,中国早在唐朝就已出现。

唐朝双手剑是一种耀武兵器,长可及胸,仪仗兵带着出使高句丽、日本等东亚地区,以扬大唐之武。此后,双手剑传入了日本。但唐朝的双手剑到了宋代失传了,日本却传承下来。到明嘉靖年间,戚继光在制作“戚氏军刀”时,将唐朝双手剑恢复,戚家军赴朝抗倭时,将双手剑传入朝鲜。后因戚家军解体,双手剑再度失传。明末茅元仪试图借鉴朝鲜双手剑复原中国双手剑,但没有成功。只在《武备志》中,收入一部“双手剑谱”,并注:“古之剑可施于战斗,故唐太宗有剑士千人,今其法不传。断简残编中有诀歌,不详其说。近有好事者得之朝鲜,其势法具备。固知中国失而求之四裔,不独西方之等韵,日本之《尚书》也。”

到了清朝,双手剑再度出现,但已没唐朝双手剑和戚继光双手剑那种质量,不适合用于战场。但这种兵器又宽双大,劈确能力仍然很强,刽子手便使它作为行刑兵器,专于斩首。

清朝以前,斩首一般都用刀。比如明朝,斩首用类似于手刀的兵器,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鬼头刀”。但这种刀斩首时会溅刽子手一身血,这让刽子手感到不吉利。

到了清朝末期,刽子手就不再用鬼头刀,而改用双手剑了。因为双手剑斩首速度比鬼头刀更快,且易于斩首后躲闪,所以不会溅一身血。

咸丰元年(1851年),一个叫密迪乐的英国人在刑场上见识了晚清刽子手的斩首表演,看完之后,密迪乐大开眼界,对清朝的刽子手佩服五体投地,将刽子手用双手剑的斩首过程,写入了《中国人及其叛乱》,发行后在英国非常畅销。

密迪乐(Thomas Taylor Meadows,1815~1868年)是英国人,大学毕业后,专门到德国慕尼黑大学学过中文,对中国情况很熟悉,号称“中国通”。道光二十三年(1843 )来到中国后,先后在香港、广州、上海三地担任英国驻华领事馆翻译。1852年初调往上海,仍任翻译。咸丰六年(1856)升任上海副领事,后又升任宁波和上海领事。

1851年7月29日晚上,密迪乐得知将有34名叛乱分子于次日8到10点行刑。第二天上午8点半,他和另一个英国人来到刑场。目睹了晚清刽子手行刑。当时的34个犯人,有33个斩首,1个凌迟。被斩首的33个人跪成几排,头朝南,正对着密迪乐站着的方向。犯人全都低着头,把脖子暴露给刽子手。刽子手还有一个助手,如果哪个犯人仰头,负责抓着辫子把头拉平。监斩官大喝一声:“办!”之后,刽子手开始行刑。密迪乐看着表计算着,刽子手连斩33人,总共用了不到3分钟时间,斩首速度之快令人震惊。由此可见,双手剑在战场上不行,在刑场上还是可以的,外国人都非常佩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