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打开与放松(二)

 娱尔 2017-10-28

1、许多歌者认为:“喉咙开大了会影响咬字,无法歌唱。” 那是因为没明白开在哪里、为什么要开,以及打开与闭合的关系,不清楚母音究竟应在哪里形成,也是因为还没开到应有的份上。只有转变观念,树立正确的声音概念,通过练习,形成喉咙扩张和声带内并的自然调节,才能达到美声歌唱所需要的喉咙和声带状态,获得带有全腔体共鸣的头声。


2、在喉咙打开训练时,必须先找到自己的“嗓子”,然后通过嗓子,向后,向下拓展共鸣。同时要注意下颌及下巴放松,喉部保持吸气时的扩张状态,上颌扩张抬起,打开鼻咽腔,呈打哈欠状,这是十分适合唱歌的状态。唯有下巴放松,带动舌头放松,喉咙才会得以充分打开。歌唱中的下巴是自然下垂或悬浮的,被动的,感觉上是失重的,无神经的,或像傻子般的。


3、  许多学唱者没有把练声歌唱的基础“空间”建立在喉咽腔,而是在口腔。他们拼命上提软腭,导致舌根僵硬,声音撑挤。不要认为嘴巴上下张大了,喉咙就会随之打开,结果往往相反;不要认为软腭抬起了就能增加喉部空间,掌握不好会阻碍向上的共鸣通道。


4、 传统美声在发a元音时,必须从喉咙的底下起始,喉咙必须提前做好打开的准备并且要用横口型,否则不仅发不出一个纯正的a音,还会造成“声门冲击”,口型要随着乐音升高自然竖起;现代美声在发a元音时,常用竖口型,打开鼻咽腔,字声直接起自面罩,或起自咽腔,共鸣送到面罩。


5、 打开喉咙的训练是枯燥的,这时发出的声音不好听,因为左右开的声音会白,前后开的声音会暗,是不需要考虑音色的,这是训练阶段中的声音。当喉咙打开,气声能够直落到胸腔时,再随音高变化,做适当的腔体和声带调节,悦耳的声音才会出现。在这基础上,再进一步训练,使气息直落到横膈膜,声音就能直接反射到高位置或进头腔了。


6、 打开喉咙的训练,首先要找到最大限度的自然放松状态,面部松弛自如、舌根放松、舌身平放、肩部放松、上胸微挺、颧骨抬起、两眼有神。松不下来,就开不好。学唱者要从心理上认为,歌唱训练不是一件费劲的事,而是舒服自然的,要用放松的心态和自然深呼吸的状态去体会打开训练的愉快和舒服感。只有在这样的心情和状态中,训练才会有好的效果,教师也应帮助学生营造这样的学习氛围。


7、“打哈欠”的状态能使声音得到自然的放松,这种“放松”应是松紧有度的,是有弹性的灵活运动。但掌握不好,打过了头,舌根会受有压迫感,下巴会压喉头,以致声音更加僵紧。学唱者在日常说话时就要体会打哈欠的状态感,这有利发声器官的打开和放松,有利于气息支持习惯的形成和锻炼。“靠后”学派用打哈欠的感觉,主要是强调软腭“提”、小舌“悬”的打开状态;“靠前”学派用打哈欠感觉,主要是体会气息支持和鼻咽腔扩张。


8、 用打哈欠的启示去打开喉咙是最常用的手段,但这只是打开的表象,我们更需要的是内在的打开,要体会上下拉起的感觉,这会带动整个横膈膜和腰腹往下去,这就是气息支持。用打哈欠的状态去发声,要体会声音有从耳后发出的感觉,这时的声音宽松并富有立体感,听起来温暖、圆润、高贵。


9、 在打哈欠开始时,各部分器官都提起来了,只是气息沉下去了,而到打哈欠结束时,各部分器官都掉下来了。我们需要的是开始的状态感觉,那是优雅的、面部光彩的,而不是结束时的状态。所以用“半打哈欠”的说法会更好,重要的是要体会打哈欠时口腔和喉部肌肉积极的活动状态。这时人们会感到软腭和嗓子眼处有一阵凉气进入,这说明此处产生了空间,而平时却感觉不到。


10、 用打哈欠的状态还必须强调深呼吸支持,要一直打到横膈膜,感觉从眉心到脑后头顶、从口腔到喉咽腔、从胸腔到腹腔,都是打开的状态。保持这样的状态就是保持腔体打开,这时的喉结位置最低。打哈欠也是调节声带轻重机能,发出高位置声音的方法。


11、  用打哈欠的状态打开颌关节或牙关,使上颌扩张,下颌悬挂,这有助于发出空、松、通的声音。拥有一个充分打开的喉咽腔等于拥有了歌唱需要的宽大内口,即使不张嘴也能咬字和吐字。若张开嘴,再加点唇、齿和舌的辅助动作,美声要求的吐字会更清晰,咬字会更纯正。


12、初学者在没有打开喉咙之前,要先使声音坐靠在咽腔,千万不要急于寻找面罩和头腔。经一段时间的训练,当上颌能自然抬起、喉结稳定、横膈膜气息支持接上了、声音基本通畅了,才可逐渐把气声推送或反射向上挂高位置、进头腔,或向前推送挂面罩。


13、 歌者的天然音质越好,喉咙越开,声音就越好。喉咙充分打开和声带良好闭合是一对较突出的矛盾,开大了影响闭合,发不出声,开小了声音挤卡、尖亮、不松通。所以,只有在喉咙充分打开的基础上,才能通过修饰调节得到良好的声带闭合和相对于自身而言的最好音色。当练到喉咙越开,声音反而越亮时,说明已经具有了喉咙打开与声带闭合的调节能力,打开训练也就具有了一定的功夫。


14、  许多教师都知道打开喉咙的重要性,知道喉结放下、舌身平放和软腭抬起是三个要点,他们会让学生做惊讶状或闻花状,不过这些只是打开的表象。关键是如何能使喉咽腔的空间快速变大,使喉咽腔周边的肌肉群具有扩张力和收缩力。王信纳老师推荐模仿嚎啕大哭、放声大笑或老虎吼叫的方法,就是要强化喉咽部肌肉的扩张,但需根据自身条件量力而行,训练中要尽可能地用半声(轻声和弱声),不可用大声或气息冲击声带。他还要求用迷糊糊和懒洋洋的状态,这是强调放松,因为松才会有于助开。


15、  许多老师质疑“开大了怎么能唱歌?” 王信纳老师认为:“发声训练与歌唱要区别对待。在训练过程中,喉咙开得越大越好,只要声带能发出基本的闭合声音。如果谁说喉咙开大了不好,那就如同认为排气量大的汽车不如小的好,大音箱不如小音箱好,这显然是荒唐的。”训练中开得越大,歌唱时可修饰的空间就越大,音响效果就会越好,优美的音质主要取决于喉咽腔的形状。对于喉咙打开训练而言,永远不要有“开大了”的顾忌,越大越好,要开到完全没有了喉咙感。这是声音概念,也是耳朵问题,若喉咙里某个地方有“感觉”,那就错了。


16、  初级阶段训练的重点就是如何打开喉咙,拓展咽腔,使之与其它共鸣腔相连贯通,特别是腹腔和横膈膜。而在实际歌唱中,气息量与所有的共鸣腔体都需要调节、平衡、收控,所有母音都要保持在高位置,保持在一个不变的模子里,随时准备进入头腔。


17、 一个打开的畅通的基音通道是全腔体共鸣的基础,也是声音上下自如流动的保证。只有在充分打开的腔体通道里,才能谈混声和弱声、“集中”和“关闭”,才能使声音进入头腔,做二次打开,膨胀出金属声,并使之如蘑菇云般升腾奔放。


18、  贝吉大师在一次讲课中,要求下巴底下的肌肉也能够有力扩张,十分坚实,甚至用手掐不动。当时在场的沈湘大师对身旁的王信纳老师低声地说:“这地方我们以前要求松软,看来是错了。”王老师回答:“我们所以出不来人家那样的声,看来是没打开到人家的那个份上。” 特别是对男中音来说,想要打造有威力的中低声区,没有下巴底端坚实的肌肉支持是远不够的。但应注意的是,下巴底端的肌肉训练不能影响下巴骨的放松,否则就会压喉了。。


19、 声音在前面亮,在后面暗,而好的声音暗与亮兼有。获得这种声音的基础是充分的打开,把声音往前或往上推送,这时打开的咽喉、胸腔、腹腔以及横膈膜,就都会形成一种坚实的后坐支撑力。


20、  只有在双唇和口腔(外口)完全放松的状态中,喉咽腔才能得到充分扩张;只有喉咽腔得到了充分的扩张,喉咽口(内口)才能有效地调节,声音才能入腔;只有双唇和口型保持自然稳定,声音才不会里出外进。强调保持吸气的状态,是保持腔体打开而稳定的好办法

(未完待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