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归行天下 提起《西游记》,很多人第一印象是“美猴王”。的确,西游十分成功地塑造了孙猴子无私无畏斗者形象,立足于西游衍生出的不少影视作品也多以大圣为中心角色。但是,我今天要解读的,却是西游中的“配角”,被人调侃只有三句台词的老实人沙僧。 当然,先纠正一下央视老版《西游记》里出现的几处“错误”吧。 首先是武器,沙和尚的武器才不是什么两头奇形怪状的“月牙铲”,而是一根黑不溜秋的短棒,唤作“降妖宝杖”,原著第八回沙僧战木吒、四十九回战灵感大王,都有关于沙和尚兵器形象与来历的描述。因为卖相不佳加上与大师兄的武器形象跟功能相似,为了舞台需要,给他换了件不趁手的家伙,两头大用来挑担或许真不错! 说起挑担,其实我们又被央视骗了。 挑担的是八戒而不是沙僧!按理说遵从入门顺序,这担子从悟空手里传到八戒,沙僧入门后理应接下来,可并非如此。原著二十三回流沙河收沙僧后,八戒十分高兴这下有师弟挑担子,但无论唐僧还是悟空甚至沙僧,都没主动提换人挑担的事。八戒找悟空诉苦,孙猴子道:“老孙只管师父好歹,你与沙僧,专管行李马匹,但若怠慢了些儿,孤拐上先是一顿粗棍!”所以挑担的是八戒牵马的是沙僧。原著一百回如来表扬猪八戒的时候,说的也是“因汝挑担有功,加升汝职正果,做净坛使者”。这担,看样子沙和尚真挑不得哩! 取经途中,悟空多次撂担,八戒老嚷嚷着散伙,唯有沙师弟看起来忠心耿耿老实巴交,唐僧骂过悟空骂过八戒,唯独对沙僧从挑不出刺。 但沙和尚真的是老实人?我们不妨往下解构一番。 第一,沙僧会说话。 原著五十七回真假美猴王,假悟空把行李抢走了,八戒要去讨回,唐僧拦住了:“你说话粗鲁,还是让悟净去吧。”连师父都知道最会说话的是沙僧啊。二十三回八戒在悟空面前诉苦说担子重,想让兄弟们分担点,其实就是想让沙僧自觉站出来,后又把主意打到白龙马上,沙僧及时撇开话题:“大师兄,这白龙马真的是白龙么?”老实人这么会说话么? 第二,沙僧有本事。 虽然西行途中沙和尚是典型的出工不出力,但论真本领,沙僧却不落后两位师兄多少。水战悟空肯定不敌悟净,八戒下水与其大战两个多小时都没能把他奈何,最后引出水外二打一。有本领却要藏着每次都只是说“大师兄会来救我们的”,老实人沙和尚在顾忌什么? 第三,沙僧有心机。 观音路过流沙河准备度化沙和尚随唐僧去取经,沙和尚却说,万一唐僧不经过这里,岂不误了前程?可见他脑子里没有取经大任,有的只是自己的前途命运。沙僧取经路上只打死了一只妖精,那就是牛魔王的情人玉面狐狸,为何善人开杀戒?那是逼悟空与结拜大哥反目成仇,断他退路一心保唐僧取经。原著中沙僧值得琢磨的行动还有很多,处处暗含心机,如此人物。可当得“老实人”三字? 既然推翻了沙僧老实人形象,那么,沙和尚的城府是怎么炼成的呢? 先说说他的经历吧。 原著里,沙僧原本只是个资质平凡的凡人,不过喜欢游侠广有名气,又好结交朋友,并且有心四处拜师,终得真人引荐升入天庭,却还是要经历“三千功满拜天颜,志心朝礼明华向”。草根初身的沙和尚,初进天庭行事如何?根据沙僧的自我介绍可以推测一二:“南天门里我为尊,凌霄殿前吾称上。腰间悬挂虎头牌,手中执定降妖杖。往来护驾我当先,出入随朝予在前。” “卷帘大将”是个什么官?虽封将却无兵,只是个玉帝身边的随从,出入宫殿时上前卷门帘的。可沙僧却自我感觉良好,行事少不了高调。因此,仅仅是打碎了一个琉璃盏,墙倒众人推,杯玉帝罚下流沙河收那飞剑穿胸之刑。 悟空在五指山大牢反思,出来后知收敛,八戒遭遇流放翠云山,堕落红尘,想必沙僧在那流沙河水底受刑的时候,没少总结前生,因此搭上取经工程后,行事谨慎明哲保身。 三打白骨精,眼看着悟空杯逐出师门,坚持冷眼旁观不求情。 四圣试禅心,看出倪端却配合演戏骗八戒上套,给唐僧敲警钟。 每次碰到妖怪,沙僧都不怎么出力,因为他知道,这些妖精都有后台,惹不起!但师父也不能有闪失,因此总是“共患难”老实地跟唐僧绑在一起,安慰他:“师父,大师兄会来救我们的!” 一路上小心翼翼,终于修成罗汉正果,虽然排名不高,沙僧却满足了:终于截止了在天庭的尔虞我诈勾心斗角,也不用陪着几个各怀异心的师兄弟演戏了。 老实人沙僧,因城府而显老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