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把叶子治胃疼,服用之后爱放屁,放完就你就不疼了

 儒学家风 2017-10-29

本文理论依据:《串雅内编》

列位看官,今天为你说上一病,这就是在降温之际,很多人容易出现的胃部冷痛症状。说白了,就是天一凉,胃里面就有些疼痛、不适。



这个时候怎么办呢?今天在这里,“精诚名医汇”要为你介绍一张小小验方。这就是妙用艾叶。

准备炒艾叶20到30克,水煎,加食盐少许,以及52度的白酒,一起来煎煮,最后取汁温服。这是成人一日的用量。此外,也可以准备炒艾叶10克,研成细末,用白酒或者黄酒适量,加食盐少许来冲服,每次服用3克,这也是成人的一日用量。

这个办法源于哪里呢?它源于我国著名的医学著作《串雅内编》。



它治疗的胃痛有什么特点呢?说起来十分常见,这就是胃胀、胃痛,胃中发冷,腹部发凉,喜温喜按,同时还容易呕吐清水。看体征,患者往往大便溏,四肢不温。如果用现代医学的眼光来看,患者多半被诊断为浅表性胃炎、胃神经官能症、胃及十二指肠溃疡、反流性胃炎等等疾病。

不过,应用这个办法之后,患者有一个感受,这就是特别容易放屁、肠鸣、吐清水。尤其是肠鸣和放屁这两件事,出现得最为频繁。不过不用担心。等过一段时间,屁放干净了,胃疼也就止住了。

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原来,这艾叶,性味辛、苦,温,入肝、脾、肾经,功在散寒止痛,温经止血。你看《纲目》如何夸赞它:“可以取太阳真火,可以回垂绝元阳。服之则走三阴而逐一切寒湿,转肃杀之气为融和”。还有《本草汇言》也说:“艾叶,暖血温经,行气开郁之药也。开关窍,醒一切沉涸伏匿内闭诸疾”。

由此可见,这艾叶的功能,我们可以归纳为散结、开郁、温中、驱寒、除湿。这对于寒湿二邪客胃所致的胃部冷痛,无疑有着很好的治疗作用。至于说服用后放屁、肠鸣、吐清水现象,则是明显的外散寒邪、排出病邪的表现,我们不必担心。

那么,这个艾叶治疗胃痛,临床上到底有没有实践来检验呢?

当然是有的。



看官,有些经验老道的中医师,在胃痛不已的门诊患者,往往先取一些艾叶来泡茶,让患者服用,疼痛立即有所缓解。再如业界有一张简便的外治法,也会是利用艾叶,达到散寒治胃痛的目的。这就是利用艾叶30克,荜拨、干姜各15克,甘松、山柰、细辛、肉桂、吴茱萸、白芷各10克,大茴香6克,研细末做成肚兜,平日佩戴,一个半月之后疼痛大幅缓解。而在民间,也有艾叶30克切细,和鸡蛋2到3个,二者拌匀加油炒到半熟,加水煮沸5分钟之后,喝汤吃艾叶鸡蛋,可以很好地改善胃痛。另外,取干艾叶9克,香附10克,研成粗末,纱布包好,放在保温瓶内,加入大枣5枚,用沸水冲泡,闷盖15分钟后饮用,一日内饮用完毕,可以驱寒、止痛、行气,对低温刺激下的腹部冷痛有很好的治疗意义。

总之,这些办法都是利用艾叶来治疗胃痛的。它方便、效果确切,实用价值很高。列位看官不妨经中医师辩证,确定为寒湿客胃所致胃痛、胃胀,即可酌情应用。其效果,是值得期待的。

全文完。不知列位看官意下如何?请在评论区畅所欲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