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学科交叉:古陶瓷鉴定的趋势

 萝卜白菜2 2017-10-29

--- 就明早期三件瓷器浅谈传统鉴定和科学检测

沈华友

文物鉴定是指通过比较、分析等手段,对文物的真伪、年代、质地、用途、价值等加以辨识。文物鉴定还有一个前提,就是需要利用“科学的方法”。古董鉴定如今分为眼学鉴定(或传统鉴定)和现代科技鉴定两种形态。于是,似乎就有这么一个问题需要解决:科学的桂冠应该戴在谁的头上?眼学鉴定与科技鉴定孰是孰非、孰优孰劣?这种疑问和争论无不暗示着这样一个逻辑:传统眼学鉴定与现代科技鉴定互为替代品,二者之间为竞争关系(借用一下经济学的说法)。

和任何其他学科一样,文物鉴定作为一门学科,其深化和发展都必须基于该领域自身积极的、富有开拓性和创造性的探索、研究、和积累。文物界固步自封、闭目塞听的惨痛教训仍然历历在目!如果中国的古董鉴定行业继续延续“匠人时代”的固有模式却又毫无建树和发展的话,那么“眼学”这门学问最终恐怕也得“申遗”了。

传统眼学鉴定与现代科技鉴定之间的争论,实质上关乎中国古董鉴定行业的意识形态,与整个行业的前途甚至命运息息相关;因此不是小名小利的问题,而是大是大非的问题。我们必须持客观理智、科学审慎的态度。

“眼学”与“科技”:殊途同归

传统眼学内容上属于人文科学的范畴,形式上属于一种非量化的经验学;相对而言,科技鉴定内容上属于自然科学的范畴,其形式以“结论与充分、客观、量化的论据之间存在合理的推理关系”为特点。那么传统眼学鉴定与现代科技鉴定之间究竟是不是“水火不容”的对立关系呢?下面我们用实例来说明二者之间的关系。

以下三只不同釉色、造型各有千秋的碗,曾在不同时间由北京故宫博物院的三位古陶瓷专家鉴定过,拥有中国顶尖鉴定专家出具的鉴定报告。我们利用“能量色散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法”(EDXRF)再对这三只碗进行科学仪器测试。通过对这两种鉴定方法“形式、依据、结论”等方面进行对比,从而客观地审视二者之间的关系。

眼学鉴定:依据及结论

1A-“青花缠枝花卉纹碗”:敞口,弧腹、圈足,青花发色浓艳雅丽,呈宝石蓝色,釉色光润自然,铁锈斑深入胎骨,灯光下反明亮锡光,具典型的“苏泥勃青”料风格,画工自然流畅,纹饰疏朗明快,雅致宣人,含有吉祥寓意,用料特殊,手工拉坯一次成型,造型简洁美观,大方不落俗套,修胎为平切足底,足沿轻微斜削,胎骨滋润有油质感,瓷化程度高,柴窑烧造,烧成温度在1180℃-1280℃之间,窑内气氛使钴料完全氧化成明艳的青花色泽,从各种特征反映此碗为明代早期永乐时期官窑青花瓷器制品,是一件不可多得的明早期官窑精品。

2A-“祭蓝釉钟式碗”: 敞口,流线型弧腹、圈足。如仰起的铜钟,造型优美,祭兰釉发色沉稳,釉层均匀,口沿部自然形成明显的白边,俗称“灯草口”,底足有轻微垂釉现象,修胎讲究,胎质细腻,手摸胎质润滑,如婴孩肌肤,外底圈足内上亮青釉,题“大明宣德制”款。足墙边缘聚釉处呈湖水绿色,经三位瓷器鉴定专家一致认定为明朝宣德官窑祭蓝釉精品,可定为国家一级文物。

3A-“外冬青釉内青花海水鱼纹碗”:冬青釉发色自然,釉面滋润有玻璃质感,在匀净的冬青釉中零星的散落着芝麻大小的铁褚色斑点,观其圈足内与泥胎淘洗不干净有关,砂底无釉,胎质看着粗糙,手感细腻,修胎不甚讲究,足墙呈内外斜削,形成鲫鱼背状。内青花海水鱼纹活泼灵动,青花发色淡雅,海水鲤鱼绘画寓意吉祥,从各种表象鉴定,此碗为明早期民窑冬青釉产品。

学科交叉:古陶瓷鉴定的趋势

科技鉴定:原理及结论

“能量色散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法”(EDXRF)是目前发展比较迅速的一项古陶瓷无损检测技术。简而言之,它是一种通过成分分析得出鉴定结论的一种检测方法。古时,人们烧制陶瓷主要是就地取材。因此同一时间、不同地区出产的陶器瓷器就会在元素成分上体现出明显的区分;而同一地域、不同时代出产的陶瓷,也会由于制作工艺上的不同而体现出元素成分上的明显区分。这种鉴定方法首先是通过“能量色散X射线荧光光谱仪”探测出藏品的元素构成(包括微量元素),进而与数据库中的标准数据进行比对、分析,最终得出鉴定结论。

在这个鉴定体系中,EDXRF作为一种探测物质成分的技术已经十分的成熟,精确度极高,可以达到100%。而作为比对标准的数据库,其权威性相对来说就显得格外重要了。很多鉴定“专家”就是基于“建立这样一个庞大的数据库几乎是不可能的”看法,对EDXRF鉴定技术予以否定。实际上古陶瓷鉴定专家也是通过眼看、手摸、耳听,在自己的头脑中形成一个作为比对标准的“数据库”,从而进行鉴定标准的。而科技鉴定中的数据库作为可以兼容、分享的量化指标,作为多家科研机构共同致力的研究成果,其覆盖率、准确性、和客观性自然不是作为个体的专家可以比拟的。

下面,我们就以上三只瓷碗进行的EDXRF鉴定予以列举说明。三只瓷碗的测试数据和比对标准分别列于1B、2B、3B的表格中。我们仅通过最简单的比对来了解一下这种鉴定方法具体的操作形式。三只瓷碗的测试数据分别列于表1、3、5;而由中科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提供标准数据分别列于表2、4、6。而鉴定结论主要是通过比对过程中体现出来的高度吻合作出的。例如:

l例1 “青花缠枝花卉纹碗”科技鉴定结论:

根据比对数据,检测对象胎、彩、釉元素成份与十五世纪早期青花瓷器数据符合,为明代景德镇窑产品。

l例2: “祭蓝釉仰钟式碗”科技鉴定结论:

根据比对数据得出结果,检测对象彩+釉、胎成份与十五世纪早期霁蓝釉瓷器数据符合,明代景德镇窑产品。

l例3: “外冬青釉内青花海水鱼纹碗”科技鉴定结论:

根据比对数据得出结果,检测对象彩、釉、胎元素成份与十五世纪早期冬青釉瓷器数据符合,明代早期景德镇周边窑产品。

综合三只瓷碗的传统鉴定结论和科技鉴定结论而言, 我们可以得出结论:眼学鉴定和科技鉴定并不矛盾。两种鉴定方法只是契入的角度不同(眼学研究的是外观;EDXRF分析的是成分)和使用的手段不同而已。此外,通过以上的对比,我们还应该意识到: 以EDXRF为代表的科技鉴定拥有传统眼学鉴定不可比拟的明朗前景。

科技鉴定体系中,明确的判定标准和量化的判定依据均能够成为后继研究有利的基础。因此科技鉴定走的是“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这与传统眼学鉴定“只能意会、不能言传,进而有可能失传”的命运截然相反。此外,科技鉴定中每一次标本数据的补充,每一次鉴定实践的新发现,都有可能为古陶瓷鉴定提供自我修正和不断完善的机会。而数据库的共享以及探测技术、数据分析技术等科技形式的高速发展和彼此兼容,使科技鉴定有可能拥有幂指数增长的超速度。

科技鉴定:除了断源、断代还能做什么?

目前,藏友对科技鉴定的了解还非常有限。就科技鉴定与眼学鉴定之间的困惑,基本以“断源断代,谁更权威?”为主。实际上,除了断源断代意外,科技鉴定对古陶瓷的工艺和发展,均能够从自然科学的角度提供足够客观、准确的佐证,并与历代中国古陶瓷工艺和鉴定上的总结出的规律和特点存在高度吻合。下面,我们对上文提及的三只瓷碗就科技鉴定(EDXRF)在色泽、用料、不同时代工艺特点等方面的研究角度和结论予以简单说明。

光润自然的秘密

在例1“青花缠枝花卉纹碗”的传统鉴定中,专家给出了“釉色光润自然”的评论。而以EDXRF为代表的成分分析法对此似乎有更为透彻的认识和分析。从材料学的角度,瓷器釉面的色泽与K2O和 Na2O这两种成分的含量有直接的关系。简单说来:K2O含量越高、 Na2O含量越低,瓷器的外观和色料的显色效果就越好。我们将“青花缠枝花卉纹碗”K2O和 Na2O的含量(见表1)与数据库中历代青花釉K2O和 Na2O的含量(这里不再列表例举)进行比较,可以发现:明代早期青花釉中K2O有明显的提高;同时 Na2O的含量有明显的下降。

这种含量上的变动有两种可能:一是使用的釉果的矿源不同;二是釉果使用时先经过淘洗再配制釉料。从景德镇所用釉果原矿的成份看,第一种可能基本可以排除。通常只有淘洗工艺才能把K2O的含量提高到5%以上,将Na2O降低到2%以下。将表1中K2O和 Na2O的含量与数据库中其他朝代的相比较,可以推断:永乐的釉质质量较高与釉果原料精心处理有着密切关系;这种釉果原料处理工艺使K2O的含量提高,增强了釉面的莹润光亮度,对永乐青花瓷的外观和色料的显色效果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

色料与国际贸易

眼学鉴定中,关于色料的选用以及色料效果的描述我们可以借助例1“青花缠枝花卉纹碗”和例2“祭蓝釉仰钟式碗”略知一二。故宫专家对“青花缠枝花卉纹碗”色料鉴定的根据和结论是:“光下反明亮锡光,具典型的‘苏泥勃青’料风格”。而就“祭蓝釉仰钟式碗”的说辞就更为含糊、珍稀,仅仅是“祭兰釉发色沉稳”一语带过。那么EDXRF对于色料的问题是怎样分析的呢?

根据以往的研究结果,我们知道永乐、宣德时期官窑钴料的使用大致分为三种情况:第一类是使用进口的“苏泥勃青”,“苏泥勃青”在元素成分上以高铁低锰为特征;第二类是使用国产的钴料,国产钴料在元素成分上以高锰低铁为特征;第三类是同一件器物上进口钴料与国产钴料并用,根据纹饰不同而决定使用哪种钴料绘哪个部位的纹饰。就例1“青花缠枝花卉纹碗”钴料的使用情况,我们通过表2可以看出:永乐青花瓷色料(P+G)中铁(Fe2O3)的含量介于1.95%-3.45%之间,锰(MnO)的含量介于0.09%-0.13%之间;简单说来就是“高铁低锰”,因此“青花缠枝花卉纹碗”使用的钴料可以推断为进口的“苏泥勃青”。

纵观数据库中不同时代钴料元素的含量特征,我们发现宣德时期已较多使用高锰低铁型(国产)的钴料了,而宣德祭蓝釉色料元素除钴以外主要是锰。就例2“祭蓝釉仰钟式碗”色料的鉴定,我们通过表4可以看出:明代宣德祭蓝釉中钴(COO)含量为0.55%;锰(MnO)含量为4.19%;铁(Fe2O3)的含量为0.98%。一般景德镇白釉Fe2O3的含量都在0.5%-1.09%之间,故“祭蓝釉仰钟式碗” 铁(Fe2O3)的含量有可能主要是基釉原料带入的。因此由色料带入釉配方中的铁(Fe2O3)是很低的。除了对比铁和锰的含量,通过“高锰低铁”的依据来判断“祭蓝釉仰钟式碗”使用的是国产的钴料以外,还可以通过计算MnO/ COO的比例(就例2而言该比例为7.62),也可以判断出“祭蓝釉仰钟式碗”使用的是钴土矿,与宣德国产料青花瓷使用的是同一种钴料。

综上所述, EDXRF对 “青花缠枝花卉纹碗”和“祭蓝釉仰钟式碗”色料的分析和判定上,一方面与眼学鉴定是吻合的;另一方面在鉴定原理和提供依据等方面拥有眼学鉴定无可比拟的确凿性。

冬青釉:官窑?民窑?

陶瓷专家对例3:“外冬青釉内青花海水鱼纹碗”的鉴定结果为:“明早期民窑东青釉产品”。专家判定是“民窑冬青釉”的依据主要主要是“胎质看着粗糙”、“修胎不甚讲究”。 那么EDXRF是如何鉴定的呢?首先冬青釉碗主要呈色剂是Fe2O3,而现代仿青釉瓷器绝大部分使用化学呈色剂矾锆蓝(V2O3,Zr2O)为着色剂。这些仿品添加成分在表5中并未检出。另外此碗烧温度在1280C°左右,充裕的供氧使Fe2O3完成氧化过程,几近龙泉窑梅子青产品。如果参考龙泉窑青瓷釉面成分含量的相关数据,我们发现“外冬青釉内青花海水鱼纹碗” 釉面测试的数据完全接近龙泉窑青瓷釉面成分含量;而其胎质数据则与景德镇明代早期民窑瓷器胎质元素含量(表6)极为吻合。因此推断:永乐时期景德镇民窑亦生产冬青釉产品;冬青釉亦是民窑传统产品,只是没有官窑精致而已。

另外,现代景德镇仿古陶瓷中使用添加剂ZnO、ZrO、BaO。而纵观三件瓷器的检测数据(表1、表3、表5),ZnO、ZrO、BaO均未检出。由此直接排除现代仿古瓷制品的可能,堪比眼学鉴定中的“开门”。

学科交叉:未来的趋势

本文的前半部分对比了眼学鉴定与科技鉴定的鉴定结论,说明的是二者“殊途同归”的关系: 即两者实则并不矛盾,只是契入的角度和使用的手段不同而已;本文的后半部分则通过简单的对比分析,针对眼学鉴定和科技鉴定在古陶瓷鉴定的其他方面(例如色泽、用料、不同时代工艺特点)契合的可能进行了例证。通过实例我们可以看出:眼学鉴定为科技鉴定提供了一定的基础;而科技鉴定为眼学鉴定提供了客观、量化的论证指标。

在中国古董鉴定领域里,眼学鉴定与科技鉴定之争不绝于耳畔之际,我们不妨引入“学科交叉”(interdisciplinary)的概念, 积极整合不同学科的研究成果,只要能“为我所用”,以求我国的古陶瓷鉴定突破目前的瓶颈,得到充分的继承和发展。

目前中国古董鉴定遭遇的问题一方面是技术的落后,另一方面是监管的缺失。我们在看待传统眼学鉴定和科技鉴定二者关系的问题时,注意要区分鉴定体系本身的优劣和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因利益驱使人为引起的混乱。

当然,在传统眼学鉴定和科技鉴定的诸多争论中,有多少是因为“闭目塞听”的落后思想?又有多少是因为经济利益的阵营对峙?也是人们值得思考的问题。但对待像“能量色散X色散荧光光谱分析法”这样的现代科技鉴定形式本身,我们应该持足够理性、宽容的态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