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个令人歧义的展览标题

 昵称27106408 2017-10-29

西藏31件国宝级文物亮相辽博难得一见

 

近日,由辽宁省博物馆、西藏博物馆主办的“最接近天空的宝藏——西藏文物精品展”在辽宁省博物馆开幕,笔者于10月21日前去参观。看到展览标题感到怪怪,看了展览心中灿烂。

一、怪怪的展览标题

标题是文章的眉眼,也是展览的眉眼,它在文章和展览中占的位置十分重要。可一看到“最接近天空的宝藏——西藏文物精品展”,这样一个展览标题,登时让人心里感到怪怪。

怪一:主副标题不搭配。这是个虚实相配的主副标题,那么,主标题为虚,副标题为实,主标题就要形象生动地的表现出本文物展的突出特点。可这个主标题《最接近天空的宝藏》,似乎只讲了这些文物离天近,这远近能显示出文物本身有什么特点吗?这两个标题之间,缺少一种互补的搭配!

怪二:主标题让人费解。主标题《最接近天空的宝藏》,这个“宝藏”指的什么?词典对宝藏的定义为两点:一般指储藏的大宗珍宝或珍贵物品,也指蕴藏在地下的矿产资源。而这次展览的文物,似乎和这两点都不搭界。就算文物也是“珍贵物品”,但也太牵强了,而人们更多的会理解为地下的矿产资源。

怪三:标题制作不严谨。如果说,这是将文物形容为“宝藏”,那在主标题的制作上,就应给宝藏二字加上双引号。如果不加双引号,如何是比喻?如果不加双引号,那用比喻来解释就说不通,硬说是比喻也不贴切,也是强词夺理死不认错的硬拗。

怪四:标题太浅薄。制作标题的第一要义,就是能集中传递信息。西藏很高是世界第三极,这不说妇孺皆知,也大都了解,将人人皆知的内容,费力的描述制作成主标题,这样缺少内涵,浅薄浅显的主标题,单独拿出来能传递出什么信息,简直是河里冒泡—多余!这个主标题要制作的有分量,或者挖掘出本次展览的特点,或是挖掘出西藏展品的特点,将其形象化的制作出来。像现在这样的主标题,完全可以砍掉,还不如直接就一个标题《西藏文物精品展》,简明扼要、主题清晰,过目不忘。

总之,标题制作不要引起歧义,这是一个基本要求。可这个标题的制作,真是不敢恭维。

二、31件国宝级珍品亮相辽博

  此次展览共分“吐蕃王朝”“和同一家”“金色宝藏”“雪域风情”四部分,甄选了西藏博物馆、布达拉宫管理处、罗布林卡管理处蜚声海内外的典籍、瓷器、玉器、佛造像、唐卡等文物精品共计123件/组,时代跨度上迄北魏、下至新中国。

  此次展览最大的亮点,就是31件国宝级珍品集体亮相辽宁省博物馆,包括明宣德年间的青花海水龙纹高足碗、明永乐年间的铜鎏金八瓣莲花密集金刚曼荼罗、14至15世纪的布画金刚手菩萨坛城唐卡等,可见展出文物等级之高。辽博首次携手西藏文博机构举办的这次展览,在展陈设计上辽宁省博物馆采用了具西藏特色的红、蓝为主色调,营造了庄严肃穆的观展环境。

有位哲人说:看一个城市是否现代,不是看商店里人多少,而是看进图书馆和博物馆的人有多少。由此推论,看一个人是否现代,大概也不是看进过多少高档商厦,穿了什么名牌,也应该是进了多少次图书馆和博物院馆。你的一生看过100次博物馆的展览吗?

此次“西藏文物精品展”将展至2017年12月10日,若有兴趣参观,可别错过展期!

三、走进那片神秘的天空

西藏那片天空,总藏有几分神秘。笔者虽然去过西藏,但能在辽宁集中观赏西藏这些弥足珍贵的国宝级文物,真是难得。

走进《西藏文物精品展》,是走进那片天空探秘;

走进《西藏文物精品展》,也是就走进一段神秘的历史;

走进《西藏文物精品展》,还是走进无数天堂的故事;

走进《西藏文物精品展》,更再度感受那片天空的神奇;

走进《西藏文物精品展》,那片天空的灿烂就将照亮记忆。

笔者将拍的片子,挑几幅不同类型的,发大家共同欣赏。


图一:松赞干布像,13世纪。

图二:道光皇帝册封班禅金册


图三:聚莲塔,明永乐。

图四:尊胜佛母像,15世纪。


图五:金刚亥母,16-17世纪,铜鎏金。

图六:粉彩缠枝莲八宝纹贲巴壶,清-乾隆

图七:明永乐红釉高足碗。红釉鲜艳如宝石,为永乐官窑上品

图八:布面十一面千手观音唐卡,19世纪。

图九:嘎巴拉碗-高僧颅骨制作的碗状物,铜鎏金、嵌宝

石。

图十:法轮,18世纪,银,局部鎏金嵌宝石。

图十一:明永乐年间铜鎏金八瓣莲花密集金刚曼荼罗

图十二: 释迦摩尼佛立像,7世纪前半。

参观完《西藏文物精品展》,不由心中涌出一句话:心存善念,必有善行;善念善行,天必佑之!

(所用相机:佳能5DSR,镜头28-70)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