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二、湿:第3条(《金匮要略》痉湿暍病脉证并治第二)

 老公精选文库 2017-10-29

    第3条:“湿家,其人但头汗出,背强,欲得被覆向火。若下之早则哕,或胸满,小便不利(一云利),舌上如胎者,以丹田有热,胸上有寒,渴欲得饮而不能饮,则口燥烦也”。

    读书笔记之一:湿家。即有风湿病的人。

    读书笔记之二:其人但头汗出。只有头出汗,而身上其它部位并无汗出的现象。头为上,上为表,这是表病。

    读书笔记之三:背强。,即“头项强痛”,是太阳表病的证据。

    读书笔记之四:欲得被覆向火。因太阳病有“恶寒”的特点,所以这个人啊,他太阳表病未解,他恶寒,怕冷,所以想用被子来盖,来靠近火来取暖驱寒。

    读书笔记之五:所以“湿家,其人但头汗出,背强,欲得被覆向火”这句话,实际上是说有风湿病的人,同时这个人又存在着太阳表病的证据,是风湿病和太阳病同在。

    读书笔记之六:若下之早则哕。太阳表病要用解表汗,不能用下法。如果用了下法,这是误治。误用了下法之后,这个人可能会出现呕吐、干呕的现象。对于这个“哕”的现象,要认真分析。第一,它可能是误用下法后,表病还没解除,而胃气又没伤多少,所以会出现气逆的现象,这是桂枝加桂汤证。第二,它可能是误用下法后,表病还没解除,但又已经出现了少阳病的证据,这是太阳少阳并病,要用柴胡桂枝汤。

    读书笔记之七:胸满。这个“胸满”的现象,也要认真论证。可能是太阳病误治后出现的阳明病,即胸痛而口渴的小陷胸汤证,或胸痛而大便不利的的大陷胸汤证。也可能是胸满而不痛、下热上寒的“痞”证,是泻心汤证。亦可能是寒热交加的劂阴病,即胸痹、喘咳、背痛的栝蒌薤白白酒汤证。从本条文来看,多是泻心汤证。

    读书笔记之八:小便不利(一云利)。风湿病的人,多是体有内湿,小便不利。如小便利,则水湿可排出。

    读书笔记之九:舌上如胎者。按胡老的说法,是指白滑胎,看之似胎,又不似胎,为有湿有热之象。

    读书笔记之十:以丹田有热,胸上有寒。这是下热上寒,是寒热交加,所以说属少阳病,属泻心汤证。

    读书笔记之十一:胸上有寒,渴欲得饮而不能饮。丹田有热,胸上有寒,这个热啊,又不足以化寒,与寒在胸部对峙。它有热,所以想饮水,但它又有寒,又饮不了水,或者饮不了多少水。

    读书笔记之十二:则口燥烦也。这是接着上段说的,下热上寒,想饮水,又饮不了多少水。

    读书笔记之十三:有湿病,但又有表病,应发表而利小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